网上中华五千年[纯文字版] 香港电台网站
传说时代 商至先秦 三国 南北朝 五代 民国
明朝简介 (约公元1368-1644年)
明朝其中一样最「闻名」的,可说是宦官。宦官擅权为祸,虽前朝已有,不过却以明朝最为炽烈。明太祖朱元璋因胡惟庸谋反一事而废相,君主集权于一身。由于他勤政爱民,因此尚无问题。可是,后来的君主大多昏庸无道,又无人辅助,令近臣宦官乘机专权。结果,先有王振、汪直,后有刘谨,魏忠贤的出现。

 

明代大事历


靖难之战 公元1402年
由于藩王跋扈,明惠帝即位后,与大臣齐泰、黄子澄密谋,削夺藩王的权力。燕王朱棣于是以「清君侧,靖内难」为理由,打着诛齐、黄二人的旗号,举兵造反。后来,朱棣得宦官密告京中虚实,攻陷应天,惠帝失踪,而朱棣自立为帝,是为明成祖,史称「靖难之变」。




 






郑和下西洋 公元1410年
郑和虽是太监出身,却是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航海外交家。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促进与各国的贸易往来,顺道打听惠帝下落。于是,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历时二十七年,到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其远航比哥伦布还要早八十七年!







土木堡之变 公元1448年
由于外族瓦剌入侵,宦官王振为了邀功,怂恿英宗亲征。当时百官虽然劝止,可是不被接纳。英宗亲率五十万大军出征,不过当听到前线兵败,便速速撤退。当退至土木堡时,被瓦刺军队围困,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海上倭寇 公元1553年
所谓倭寇,其实是指日本武人、浪人及走私商人组成的海盗。明初,倭寇为患东南沿海,到了嘉靖年间,情况更为严重。后来,朝廷杀了为倭寇作响导的汉奸,令他们失去内应,再加上当时名将戚继光、俞大猷合力剿灭倭寇,终于平息了达十年的倭寇之祸。











一条鞭法 公元1574年
一条鞭法并非指一条真的鞭子。明朝除田赋外,还有徭役,而且经常有额外的征课,项目繁多,令百姓烦不胜烦。首辅张居正于是推出「一条鞭法」,将所有徭役杂项,归入田赋的项目之下,化繁为简,一次缴纳,不但令官民大为方便,更刺激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本草纲目 公元1577年
《本草纲目》是一部医学巨着,总合了十六世纪以前药物学的发展。作者李时珍出身于医学家庭,自幼热爱医学,后来踏上医途。他发现以往的中草药书籍存着不少错误、遗漏和重覆的地方,于是决意加以整理,重新编着一部新的本草专书。






利玛窦传教 公元1590年
交通发达,不但令经济文化交流,亦令耶稣会教士积极于海外传教。1583年,义大利籍的利玛窦经印度到中国,得到神宗的允许,在北京建教会,成功招揽数千名天主教徒,当中包括礼部尚书徐光启。除传教外,他又引进科技,翻译科学书藉,还绘制了中国第一幅地界地图。














魏忠贤专权 公元1621年
魏忠贤权倾朝野,他被称为九千岁,比皇帝「万岁」仅少一千岁,党羽 又为他建造生祠,可谓「一人之下」。他扰乱朝政,利用东厂,排除异己,缉捕左光斗、魏大中、高攀龙等人下狱,施酷刑至死。

公元1368年

明朝开国 开科取士 李善长罢相
叶伯巨上表 宋濂还乡 胡惟庸谋反 明朝封建 平定云南 册立太孙 诛杀蓝玉 明朝藩属 建文继位 燕王起兵
靖难之战

金川门之变 永乐皇帝 永乐削藩 内阁学士

郑和下西洋

南征交址 黎利抗明
永乐北征 迁都北京 汉王就藩 永乐崩逝 洪熙继位 高煦叛乱 宣德之治 三保太监 江南赋税 三杨辅政 王振弄权
土木堡之变

于谦守城 景泰临朝 夺门之变 曹石乱政 成化继位 万妃专宠 汪直弄权 山西商人 弘治中兴 江南才子 弘治政风 正德继位 权阉刘瑾
龙场讲学 佛郎机东来 正德巡游 宸濠叛乱 嘉靖继位 大礼之争 张璁执政 道教真君 严嵩当政 俺答可汗 庚戌之变
海上倭寇

戚继光平倭 澳门开埠 东楼公子 严嵩失势 海瑞上疏 隆庆政争 达靼议和 应天巡抚 万历继位 张居正执政
一条鞭法

夺情之争 潘公治河
本草纲目

万历亲政 万历荒怠 李成梁守边 宁夏兵变 壬辰倭乱 日本封贡 南海之战
杨应龙之乱 玉茗四梦
利玛窦传教

李贽异端 番薯来华 矿监税使 东林书院 梃击疑案 建州女真 女真统一 八旗兵制 后金建国 萨尔浒之战 定都沈阳 泰昌继位 移宫之争

魏忠贤专权

东林冤狱 苏州民变 袁崇焕守边 四大贝勒 宁远之战 皇太极继位 天聪可汗 崇祯登位 皮岛争权 冤杀袁崇焕
公元1644年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