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万维网」沦为「慢秽莽」

2006-06-14
推行网上公民教育,教导年青人如何善用网语。

现时全球平均每分钟便有一个新网志产生。
网语句子及手机短讯均以精简为主。

  「万维网」(或称「互联网」)不但已是家传户晓的资讯平台,更是工商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衍生工具。它的面世能使海量的资讯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给不同的群众共享。犹如十九世纪初,机械的发明推动了当时的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令全世界工业从人力进步至以机械为主,把生产力以及社会水平大大提升。万维网在本世纪同样起动了信息革命(Informational Revolution),并创造了全球一体化(Globalization)、知识型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等现象,全世界的生产力及人类生活质素因而更上一层楼。从此可见,万维网对整个社会的发展确实贡献良多,但它却是一把两刃刀,若不正确地使用,则会惹来反效果,对各地文化的发展带来负面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分析万维网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并从不同语言学(Linguistics)角度,探讨万维网的生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第二节以语言应用(Applied Linguistics)为导向,分析网上语言的特征;第三节的讨论则从社会语学(Social Linguistics)角度出发;最后在第四节的结论中,本文会提出一些改善网上文化的意见。

不一样的语言

  在万维网上所用的语言与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有不少的差异,它被俗称为网络语言(Network Language),简称网语。网语如广东话、潮州话、上海话......等是一种方言(Dialect),而我们在学校语文课所学的乃是正规「官方语言」(Official Language)或一些所谓的「自然语言」(Natural Language)。正规语言的文法相对欠灵活性,更新缓慢,不论是词汇、语法或语义一经制定后便很少更改。
试想,一本文法书(Grammar Book)或一本字典(Dictionary)编写后而再更新的例子寥寥可数,主要因为每次要更改的内容甚少,要改编的话会劳民伤财,所以出版商一般都会累积更新内容,直至相当份量才进行改编。反过来说,方言(特别是网语)的更新率非常频密,因此传统的编辑手法已不合时宜,无法使用。近日《北京晨报》刊登了在中国网络上最常用的网语词(表一列出其前十名),这些词语当然并没有在传统平面字典内出现,再者,与上两个月的最常用词比较已是截然不同,反映了网语词的高更新频率。
  在造词方面,网语有四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包括转义性、同音(近音)性、缩略性及多样性。例如以下的网语句字:
「偶的粉丝和LP都来了北大。」
其中「偶」表达「我」,具有同音性特征;「粉丝」富有转义性的特点以表达「Fans(支持者)」;「LP」表达「老婆(太太)」,具有多样性(包括同音及缩略性)的特征;最后「北大」表达「北京大学」同样具有缩略性的特征。以上例子经翻译后所表达的语义如下:
「我的支持者和太太都来了北京大学。」
  据研究,常用网语词(九千七百六十三个)比常用正规汉语词(八千二百二十五个)还要多。
在造句方面,网语句子偏向精简,主要是因为网民大多以聊天为主,再者很多年青人喜欢利用手机发短讯,因手机屏幕可容纳字数有限,而且短讯大多都是闲谈而已,所以所写的句子不宜太长或太深。网语句子是不能利用正规语法来分析,它的主要特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 词序不顺:如「大乱人们门口」。如果用正规语言,这句子应是「人们(在)门口大乱」。
(二)简略:如甲问乙说「早饭?」(「你吃了早饭么?」),乙回答「请我?」(「没有,你想请我吗?」)
(三)频用符号(见表二):据统计,在网上讨论区(BBS)符号的使用率高达55%,高于正规语言的同一使用率。如「走吧:()表达「很不开心(不愿意)离开」;如「走吧:D」表达「离开时非常高兴」。
  中文网语的规律与正规汉语大有差异。因此现有的语言处理理论(theory)、资源(resources)及技术(technology)皆用不得其所。要好好理解这方言,我们需要新的字典、语法、语义知识及以它们为基础的网上电子工具来有效地满足网语不断更新的要求。

不一样的文化

  万维网发展趋势凌厉锐不可当,全球网民约十亿,占全球总人口15.7%;而中文为第二常用网语占全球9.9%,自二零零零年增长了三倍多。 以网志(weblog)为例,据统计,直至二零零六年二月份,全球约有二亿个网志,平均每一分钟便有一个新网志产生;而在香港,超过80%的网志用户是在十六岁至三十岁之间,三十岁以上的用户只占15%左右。这很明显带出了严重代沟的情况,似乎做家长越来越难了解子女的心态,导致经常质疑甚至痛骂他们经常上网的行为。 据统计,一般香港网民上网的目的有以下几种:
抒发情感(28.2%)
与朋友连系(16.2%)
对自己的一种治疗(13.3%)
批评文化 / 政事(10.9%)
提出资料(9.5%)
摆放影像或声音制作(7.3%)
其他(6.7%)
结识新朋友(5.6%)
对新闻业感兴趣(2.1%)
  万维网实际上已渐渐建立了一个自己独立的小社区(e-community),在这社区生活的民众有其特别的沟通文化。我随机从一个讨论区(BBS)下载了一千个信息样本,进行了一些简单针对网民行为的统计(见表三),结论如下:
-- 傲慢与偏见:在一千个BBS信息样本内,有20%的论题是不多于两个回覆的。这显示了网民很偏见,他们只为了抒发自己的意见而罔顾他人的感受,把一些未经分析或过滤的言论发放。再者,在余下的80%内,有15%的言论并非出于对社会或他人的关注,而是出于傲慢及自私的理由,只为了发泄个人的不满或愤怒,不惜撒谎甚至造谣,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 不礼貌甚至污秽:在样本中约5%包含这类的语句。面对负面的评论,一些人对自己的语言失去控制,使用不礼貌甚至污秽的语言,造成了以骂还骂的恶劣局面。
-- 欠缺考虑及鲁莽:在万维网提出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基础上,成千上万的网民能对任何一个人的言论立刻提出批评。一些人面对批评和指责不能理智处理,进一步发放鲁莽的言语。在我们的样本中,约10%的回覆是属于这类。鲁莽的回覆,是在电脑操作上用户很容易犯的错误。以电邮为例,未经深思熟虑的邮件,经常因发信人错误地按了「输入(Enter)」键而公诸于世,甚至连不应阅读那些邮件的人也能一览无遗,导致天下大乱。

结论

  本文反映了万维网上语言的文法及使用特征。在万维网上的信息每刻倍增,利用人手处理其实不切实际,但网语万变、不规则,现今传统的自动语言分析工具都已不适用。我们有急切的需要,研发一套崭新的网语处理技术。在设计上,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网民如何适应网语环境变化为蓝本,动态地(dynamically)自动学习新的词句、新的语法、新的语义,设计出一套高效的「网语处理系统」(Network Language Processing System)。
  很多网民都选择互联网为发表言论及抒发感情的平台,但他们之中不少人会以傲「慢」的态度,利用粗言「秽」语,并鲁「莽」地不顾后果发布自己的意见,这些行为有显著上升的趋势。若我们不设法控制这陋习,便有如星星之火,不但会影响中国万维网发展,也会对汉语文化造成极大的冲击。这问题非比寻常,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不少网民建议立例监管网语使用,但这只能治标,若要治本我们应从教育着手,从小学便开始推行网上公民教育,教导年青人如何善用网语。这绝对不是天方夜谭,试想今天的香港年青人都很自觉地排队候车、等电梯......等,相反地,这现象从没有在七十年代发生。但如何设计这课程,需要我们花点心思。但无论如何,政府、学校及家长必须加强合作,设法避免万维网沦为一个满载陋习的「慢秽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中国传媒上的「奉劝」

钱钢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