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乙型肝炎

每四位乙型肝炎病人,就有一位因肝脏并发症而死亡。当医生为病人诊断时,除乙型肝炎病毒数量外,亦会作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甚至是家族患病史等风险评估,从而决定病人是否需要服药。2012年,十六个国家发展最新亚太区乙型肝炎指南,定出最新指引治疗乙型肝炎。

治疗方法


目前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彻底清除乙型肝炎的病毒。然而,现时有效控制乙型病毒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

1. 注射长效干扰素

2. 口服直接抗肝病毒药物,又叫口服核苷类,其中最普遍包括几下几种:
a. 拉米夫定(Lamivudine):约十年前开始用作治疗乙型肝炎,药力较为温和,价格相对便宜。
b. 恩替卡韦 (Entecavir):较新引入的药物,杀灭病毒效能高,而且出现抗药性的机会极低。
c. 替诺福韦 (Tenofovir): 较新引入的药物,以往用以治疗爱滋病,杀灭病毒效能高, 而且出现抗药性的机会极低。与恩替福韦可互相补足各自未能对付的耐药性病毒。然而,此药物有机会令肾功能受捐,或引致骨质疏松,所以病人需要定期检查肾功能及钙质磷质的含量。如有需要,需要转为其他药物。

虽然病毒仍有出现副作用的机会,但服药能为肝硬化的乙型肝炎患者,减低出现肝癌、肝硬化的机会,甚至能减低因肝病引致的死亡率。

口服药物的限制


现时药物只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但未能完全消灭乙型肝炎病毒,当病人停止服药后,便很大机会复发。当病情复发很容易会出现短期肝炎反弹,病毒指数会比进行任何治疗前更高。如肝脏不健康,未必能承受病毒数字反弹,最后有可能引致肝衰竭。

药物服用年期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用,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一旦停药,病毒复发的机会亦会增加。
根据亚太区乙型肝炎指南,病人需于特定情况下,才获考虑停止服药。例如:
1. 患者年纪年轻
2. 于某些病毒学指标达到要求。包括:a. E抗原阳性的病人,转为阴性达一年。b. E抗原阴性的患者表面抗原上消失。

新指引重点
亚太区乙型肝炎新指引主要集中于口服药物方面,

1. 采用较强药物:
以往医治乙型肝炎时,会先采用较为温和的药物不过,有研究发现,采用较温和的药物,令病毒产生抗药性的风险增高,甚至有机会影响新药物对病毒的成效。
新指南建议,先选用强劲药物,重点杀灭乙型肝炎病毒,使病毒被完全控制,没有转变或抗药的空间。

2. 修补治疗:
如新发现患上乙型肝炎的病人,可采用较强之药物,但旧有病人,医生会小心处理。如病人于服食较温和药物五年后也没有出现抗药性,有三成患者可继续服药,安全性相当高。
但若发现病人于正常服药的情况,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数量仍然上升,就需要为病人进行修补治疗,选择另一种较强的药物,如: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对付病毒。

3. 定期检查乙型肝炎数量:
由于各国经济状况不一,有些国家未能完全承担昂贵药物的费用,所以指南虽建议首次医治便使用新药,但仍可继续使用原来药力较低的药物。然而,指南指示病人需于服药后第三及第六个月作定期检查,确保病毒数量受控。
如病人病毒数量上升,表示其抗药性风险高,可于病毒出现抗药性前转药。既能及时医治病人,又能减轻国家的医疗负担。

新指引的好处
有研究指出,只要以较强药物先发制人,完全控制病毒或是减低乙型肝炎病毒出现抗药性的机会,便能有效减低病毒复发、肝组织变差、 纤维化、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风险。

预防


乙型肝炎患者需要有良好的免疫力,方能保持肝脏健康,并有以下建议:
1. 早睡早起,有足够休息。
2. 进行正常运动。
3. 少喝酒
4. 年纪愈大,更需定期检查。至少每半年至一年需为肝脏作检查。

相关分类
内科
资料来源:2013年10月28日香港电台第一台《精灵一点》节目

陈力元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肝脏护理中心主任

最后更新:2014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