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 是一种精神疾病,指患者的思想、感受及行为偏差,与一般人有异,而导致生活上,及与其他人相处产生障碍,造成种种不顺利。人格障碍患者都不会觉得自己不自然,故此他们不能够自我改正。人格障碍的治疗通常为心理及精神辅导,治疗过程颇漫长。大多时候人格障碍都是对患者身边的人造成困扰为多,多数患者与家人关系不好,或感情生活多离合。
2008年,有大型跨国研究统计得出,约有一成人口患有人格障碍。而于监狱及拘留所内,患有人格障碍的人超过一半。
每个人都有不同性格(个性),性格是从小开始伴随成长过程逐渐建立的。所以普遍认为人格障碍是成长过程的经历造成的,但其实亦有不少个案是受先天因素影响。
后天因素:
大多数的人格障碍都是后天形成的,多数是青少年期间的成长经历或儿时阴影,或从突发的事件中受到很大的冲击。长时间身处恶性环境,如家庭暴力、欺凌(包括欺凌者与被欺凌者)、被性侵犯、过度孤独等,都是高危人仕。不少儿童及青少年身上都可找到人格障碍的迹象,但他们性格尚未定形,大部份都不会发展成人格障碍。
先天因素:
身体上有遗传性或天生的缺憾、不同,造成与普遍人不同的心态、感觉或行为反应。
基因:父母患有人格障碍,由基因遗传至子女。
脑部前额叶缺憾:前额叶在脑中负责控制及计划等工作,前额叶缺憾会导致患者失去自控能力、决策能力,可能做出各种不合理行为,或不能做出决定而一直原地停留。
血清素水平低:大脑血清素影响多个生理系统,大脑血清素水平低就会造成工作及心理上的影响,如集中力下降、疲劳、烦燥、抑郁、焦虑等。有动物实验指出,提高动物体内血清素水平,可以减少动物互相攻击行为。
肾上腺指数低:当人受压时就会分泌肾上腺素,刺激脑部及各个器官,使身体及感觉变得敏锐,原属求生能力。从部份患者身上发现,他们天生分泌肾上腺素较少,部份人会做出各种高危行为,如极限运动,甚至偷窃、侵犯等罪行,从中获得刺激感,弥补平日生活得不到的感觉。
人格障碍患者可能觉得与人相处困难,但多数没有能力察觉到自己与普遍人有异。很多个案都是由于生活上与人相处的各种事件令患者情绪落低,向医生或社工寻求协助时,于心理辅导过程中发现。家人朋友应避免将患者标签为病人。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人格障碍有以下标准病征:
1. 其行为与所处的社会文化明显不同,且自我及人际上欠缺以下正常能力:
。一致性 — 在任何时间对同一过去经历的感觉是类似的,如不会一次回忆觉得开心,另一次回忆同一事件觉得悲伤;
。自我认知 — 有稳定的自我评价,不会认为自己任何事都是最好,或最差;
。同理心 — 理解、欣赏或忍受其他人情感、经历及观点,纵然与自己感觉不同;
。亲密感 — 与他人建立深厚关系,与家人关系良好,及最少有一至两个亲密朋友。
2. 经常带有一或多项病态特质,如负面情绪、疏离、对立、失控或强制等。
3. 其不自然表现固定不变地发生,不会因时间或场地而异。
4. 其行为足以影响到其个人、人际、社会、职业等正常运作。
5. 其不自然表现不是由其它精神疾病所造成。
6. 其不自然表现不是由物质(如药物或毒品)或其他身体疾病(如头部撞击等外伤)所造成。
* 18岁以下符合以上标准者通常不被诊断为有人格障碍,但可能会被诊断为其他类型的违常症。
A型 — 怪异型
被逼害型 Paranoid:
不信任人,对其他人充满疑心,常觉得其他人有敌意,会损害自己利益,对尝试接近的人非常敏感。类似疾病有被害妄想症。
冷漠型 Schizoid:
亦称为类分裂型。欠缺情感,很少与其他人沟通,倾向独立,给人自闭的感觉,但患者并不在乎,他们对人以外的事物比较有兴趣,通常想像力亦较丰富。
分裂型 Schizotypal:
思想行为比普遍人怪异,例如深信有第六感、动植物死物会说人话、灵能力等。有难以明白的理论,常经历幻觉或常胡言乱语,亦会出现情感错配,如于严肃场合无故大笑。有极少部份患者病情会发展成精神分裂。
B型 — 情绪型
反社会型 Antisocial:
通常小时候长期受暴力,变得极端反叛,会故意纵火、伤害小动物等。成长过程中渐渐失去同理心,不能理解亦不理会其他人感受,所以认为对人使用暴力没有问题,如打人、性侵犯等,故又称无情型。通常个性冲动,伤害人后不感到内疚。
边缘型Borderline:
因部份人认为边缘有歧视之意,亦称为不稳定型。患者情绪不稳定,于健康精神与病态精神边缘间徘徊。自我认同有障碍,非常害怕被遗弃忽略。有时与普遍人无异,有时会胡思乱想,有时会出现抑郁症症状,有时会有自残甚至自杀等行为。会异常的理想化或贬低其他人,迷失于过度期望及失望之间。
浮夸型 Histrionic:
行为戏剧化,小时候长期孤独,非常喜欢引人注意。患者会夸大他们的行为及反应,模仿、扮演其他人,夸张表现他们的情感。患者主要目的是得到别人认同,行为言论并不反映真实的自己,沉迷于美化外表去吸引人,容易受人眼光及评价影响。很少透露真实的想法及感觉,与人交流只会停留在表面层次,不能深入沟通。
自大型Narcissistic:
自大型患者让人觉得他们非常自恋,及觉得自己很重要。在人前表现得充满信心,喜欢担当领袖。很少理会其他人的感受,不会认为自己有错,遇到挫败会推卸责任。不喜欢聆听,只会单向沟通。自大型患者看似自我感觉良好,其实内心有一份自卑,故希望得到其他人仰慕。
C型 — 焦虑型
回避型Avoidant:
充满不必要的顾虑及不安,个性非常退缩。会低估自己的能力,害怕比别人差,畏惧出丑。认为其他人不喜欢及不接纳自己,对被拒绝或负面批评极端敏感,会对批评者作出异常回避。类似疾病有焦虑症。
依赖型 Dependent:
在每件事上都有很多忧虑,很少提出建议,依赖别人的意见作决策,群体中一定不会是第一个作出行动或决定。有人会将依赖型性格当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一般依赖型性格不会造成日常生活有困难,而依赖型人格障碍则会因没有人依靠而失去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类似疾病有选择困难症。
强迫型 Obsessive Compulsive (OCPD):
通常为完美主义者,对事情的细节非常严格,会反覆检查确认,对人事有很高的标准。不能接受任何人(包括自己)做错事,喜欢批评,对被批评亦敏感。OCPD与强迫症(OCD)不同,强迫症患者意识到自己行为与一般人有异,并对自己的症状感到苦恼及痛苦,通常想作出改变。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则完全相反,他们反而会觉得其他人古怪,并认为所有人应遵从自己的做法。
治疗人格障碍分为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两种,最有效是心理治疗,但多数患者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有人格障碍,只肯服用药物。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由心理治疗师负责,治疗师会与患者对谈,通常每两星期约一至两小时,为期由数个月至两、三年不等。引导他们说出内心想法,向他们分析各种情感、行为的意思,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理解问题所在、自我了解及反思,过程内容于世界各地均受当地私隐条例严格保密。可惜,肯自愿参与心理治疗的病人十分少,令大部份患者病情未能被适当处理。
人格障碍心理治疗包括以下五种常见方法:
心理动力治疗 (Dynamic Psychotherapy) — 了解患者的经历解读现在的行为
认知治疗 (Cognitive Therapy) — 改变扭曲、偏差的思想及思考模式
认知分析治疗 (Cognitive Analytical Therapy) — 分析各种行为做成的影响后果,评估严重性
辨证行为治疗 (Dialectical Behaviour Therapy) — 了解各个行为反应的触发点及原因
治疗小组 (Therapeutic Community) — 治疗师分配多个患者成一组,在一起相处、交谈中互相观察及学习,在专业监察及帮助下能确保安全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都只能舒缓精神紧张及情绪困扰,长期服用可能只会造成药物依赖,并不能做到真正治愈人格障碍。
不同类型的患者会获处方不同类型的药物:
抗精神分裂药物 (低剂量) — 减轻精神紧张、幻觉、多疑等A型症状
抗抑郁药物 — 减轻冲动、胡思乱想、情绪低落等B型症状,亦可减轻焦虑C型症状
情绪稳定剂 — 减轻冲动、情绪起伏等症状
要预防人格障碍,需要由儿童或少年时期着手,要多给予健康环境(Protective factors)及远离高危环境(Risk factors)。健康环境包括家人适时的陪伴、有多个年龄相约的朋辈、面对暴力有长辈正确指引等;高危环境包括家人未能陪伴、缺少朋辈、长期孤独、受暴力对待、欺凌、被欺凌、被杯葛、受侵犯等。青少年于14、15岁前性格仍未定形,仍可容易开解,避免造成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