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
或称焦急症,焦虑症的病征是患者会极容易长期处于不安与恐惧,而程度亦相当严重 。患者的担忧表现,多是不合理或过份的,例如会对金钱、工作、家人产生莫名其妙的担忧。这种担忧往往与现实极不相称,使患者被困于焦虑的痛苦旋涡内。焦虑症亦可能与性格有关,如果性格比较负面,会容易有焦虑症。如果孕妇容易焦虑甚或有焦虑症,都可能会影响胎儿,甚或孩子及后之成长。
焦虑是人的本能,是自然不过的情绪。焦虑亦是人类赖以为生的存在价值,让人保持警觉,远离或解决危险。若人不懂得焦虑,不懂得因应事物而产生让人紧张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从而作出适当的反应,人的生命便可能受到威胁。所谓病态的焦虑,就是当实际的情况没有任何危险或威胁时,而偏偏单凭想像或过去的经验,片面地认定目前正身处于危险之中,而产生不合理的恐惧,极度害怕有很坏的事情将会发生。
研究显示,焦虑症患者占人口约 4-6%。若长期不处理焦虑症的问题,40-50% 的病人可能会演变成抑郁症,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根据2003年的数字,香港 15 岁以上的焦虑症患者,女性有 2.6%,男性有 1.2%;而 45-54 岁的年龄层中的 3.3% 有焦虑症,属于较高危阶层。
从生理上,焦虑症患者会容易心跳加速、胸口痛、呼吸急促、容易晕眩、头痛、手脚出汗、手脚麻痹或轻微刺痛、手脚颤动、吞咽困难、口乾、呕吐、恶心、肚泻、胃痛、肌肉酸痛 (尤指面部、肩膊)、坐立不安。而从心理上看,患者会容易恐慌、脾气暴燥、不耐烦、愤怒、专注力下降、脑海一片空白和记忆力下降,严重者会思想混乱、神经紧张、失眠、梦境过份逼真。再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行为上的病征,例如强迫性重覆做单一行为、社交困难、惊恐性行为等。
成因主要来自生活、压力,有些人较容易有焦虑倾向,例如女性、家族遗传、缺乏维他命B12、脑内化学物质失衡 (脑部负责调节情绪及其他活动的化学传递物质失去平衡,如多巴胺)、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性格、经历如离婚、个人思想信念。
惊恐发作,或称惊恐突袭。患者如惊恐发作,会突然呼吸急促、难以呼吸甚至窒息、心跳加快、晕眩、身体颤动、发热、不停流汗、腰部及腹部感疼痛等。
一旦遇上患者惊恐发作,应先评估患者自杀或伤害的风险,聆听患者需要并不附批判的给予安慰。
防范焦虑或舒缓焦虑症患者的病征,可以选择一个较为宁静的环境让当事人舒适的坐着或躺着,告知当事人缓慢地呼吸。若当事人仍处于混沌状态中,可以手势指示他进行,如手缓缓上升表示缓缓吸气,缓缓下降表示缓缓呼气。大约 6 秒完成一呼一吸的循环,完成一个循环后停 3-4 秒,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目前常用来治疗焦虑症的有认知行为治疗法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而部份患者可能同时需要接受精神科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法主要帮助患者明白思想和行为如何引起及维持焦虑,引导患者改变过分负面或不符合现实的想法,以减低焦虑。方法大槪分四个部份:重整灾难化的思想模式、纠正不恰当的行为模式、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松弛的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