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台数码台于6月21日举行《数码车Roadshow 2013启动礼》,宣传崭新的数码广播服务,无独有偶,85年前的同一天(1928年6月21日),殖民地政府发出新闻稿,道出政府在无线电台广播的宏图大计。
前一天,即6月20日,殖民地政府于早上作了一个简单的宣布:「政府广播电台G.O.W.于晚上9时至11时以300米波段进行音乐节目测试。」1这个宣布没有附带详情,但翌日发布的新闻稿则详细披露政府在无线电台广播服务的蓝图。新闻稿开宗明义道出政府的决策:「香港殖民地的广播节目将由政府电台传送。」2
英文《南华早报》于6月22日全文刊载这篇新闻稿,从有关内容可见,政府对无线电台广播已成竹在胸。事实上,这个时候,传送无线电广播讯号,甚至播送简单节目的试验,已经在民间进行好几年,政府也利用天文台的发射站每日播送天气消息,测试广播讯号;在宣布以G.O.W.呼号广播前,无线电发射器已由天文台发射站转移至维多行亚山(Victoria Peak,即港人通称的太平山)发射站,每天播送音乐、天气,以及在台风季节,每小时广播台风消息3。政府预期,有关测试会持续至年底,与此同时,正物色合适的播音室。
定出广播服务的框架
殖民地政府发出新闻稿的同日,工务局的工程师L. H. King接受多份主要报章访问。他在访问中透露,播音室拟设于邮政总局大楼内,政府已预留6,000元装修播音室。他说,有了正式的播音室,便可推出音乐、教育以及其他公众有兴趣的节目,政府正添置器材用以现场转播宗教节目、管弦乐表演,甚至转播伦敦的节目等等;或者在星期六晚上播放跳舞音乐,在公众场所转播,让市民大众可以享受廉宜的舞会。音乐以外,另一项构思就是教育节目,他认为,电台是非常有效的媒体教授华人英语,也希望制作节目,让一些曾经在中国生活的人,分享在中国的见闻。市民要接收这些节目,除了要购买收音机外,还要向政府申请牌照,有关牌照每年收费五元;他有意向政府建议,把六成至七成的牌照费收入,拨归广播机构作为节目营运开支,他也不忘在呼吁市民要接收广播,必须申请牌照,又大派定心丸,指除了年费以外,便没有其他收费4。
从访问中可见,政府这时已经基本为政府的广播服务定出框架:维多利亚山发射站提供广播服务(其他发射站另有用途)、添置器材、物色播音室、人才培训、节目内容、以至牌照费收入支持节目开支等等,就连具体操作上会设立一个委员会负责节目发展也考量到,不可谓不周详。
但香港的广播最初并非由政府推动,乃肇始于民间,由一班无线电技术爱好者经过多年尝试,最后促成殖民地政府启动由官方承担的广播服务。那么,香港电台前身的政府广播服务何时开启?过去有不同说法。一说是1928年6月30日,另一说法指是1929年10月8日,事隔八十多年,文献散失,要考证这个日子殊不容易。且让我们时光倒流,看看上世纪二十年代,无线电广播如何在香港滋长发展。
无线电学会的推动
根据资料,香港首次广播试验在1921年,无线电波由毕打街的香港大酒店与雪厂街的香港电讯报办公室之间传播5。
二十年代初,世界各地已经开始有电台广播,由电报发展而接续登场的电话通讯、无线电传播,就一如今天的智能电话与平板电脑,属潮流产物。1923年,几位无线电爱好者组织成立香港无线电学会,推动无线电广播,旋即吸引近百人加入成为会员,不过,政府对此学会的成立,显得手足无措,对传送讯号有何要求、是否要规管广播,均无政策,要等英国内政大臣的指示以及来自英伦的专才到港,再行定案。
从殖民地政府与香港无线电学会的往还的书信可见,当时政府内部并无相关专才,在处理安装接收器牌照的申请上,甚至提出由学会协助。在学会成立差不多半年后,辅政司Fletcher于10月23日给学会的信函才明确表示,只要符合海军对波段及时间的规限,原则上不反对学会试播6。学会主席对这封「不反对通知书」,显得踌躇满志,相信很快就可以每天提供节目,甚或每一至两个星期,安排特备节目。学会的测试也得到香港大酒店及一间通讯器材公司(Radio Communication Co.)的支持,于每日傍晚六时试行广播。
学会成立一年后,发现政府态度爱理不理,显得有点意兴阑珊7。就在这个时候,殖民地政府却就本地广播服务,粗略地规划了框架—透过一个广播电台,发送台风消息、警察的警告以及一些关乎公众利益的讯息,下一阶段则播送音乐节目8。
政府原先计划在1925年设立广播电台,但结果无付诸实行,广播测试继续由无线电学会支撑。1926年8月学会也感到财政紧绌,甚至要登报征收会员以增加收入。
紧随无线电学会的努力,青年会辖下的娱乐委员会(Y.M.C.A. Entertainment Committee)在1927年底接力(其委员会主席R. Sutherland于1929年获委任为广播节目委员会成员),青年会参与广播,主要是服务英国驻港部队。跟无线电学会一样,青年会也获得商界襄助,在湾仔一个小型单位发送广播讯号;小试牛刀之后,得到利舞台的东主利希慎答应,借出天台摆放发射器,广播讯号得以大大提升9。
上世纪二十年代唱片录音技术的突破,间接造就了广播的发展,L. H. King曾经在访问中提到,播放唱片的效果,彷如听现场演奏,音乐成为节目内容一个主要部份,增强了政府对这个服务的信心;加上报章不时报道外地电台发展的消息,商界对讯号测试的支持,也反映本地有一股推动广播发展的助力。
电台启播日期
回到政府广播何时启动的问题上,1928年6月20日政府宣布以G.O.W.进行音乐节目测试,与过去由民间不定时的作广播测试大不相同,从第二天政府公布的广播计划,可以见到香港的广播服务的雏型。
然则,「1928年6月30日呼号为「GOW」的香港电台正式启播」10之说,又从何而来?这就要从港台珍藏的一套《广播节目委员会会议纪录》说起。
话说在1938年6月22日的会议上,委员会主席(E. I. Wynne-Jones)表示,香港广播电台在十年前的6月开始节目广播,我们应以某种形式庆祝电台广播十周年;他认为,6月30日星期四是一个合适的日子,并已邀请总督A. W. Bartholomew以及委员会首任主席N. L. Smith出席庆祝活动。就此,委员会决定了当天特备节目内容,并议决把这个消息通报英国广播公司、马来西亚、澳洲、印度及纽西兰等英联邦广播电台11。由此可见,6月30日是电台庆祝十周年的日子,而并非什么启播日期。
另一说法指:「香港电台是香港地区最早的广播机构……,正式启播在1929年10月8日。」12广播节目委员会在1929年成立后,于是9月24日召开第二次会议,主席在会上宣布,护督W. T. Southorn已应允出席在10月8日举行的音乐会。9月27日China Mail的报道指,委员会将举行开幕音乐会,护督将在新播音室发表讲话13。从委员会的会议纪录及当年的报章报道,电台早在委员会成立前,已有节目广播,而10月8日是护督答允出席电台活动的日子,音乐会似乎是为庆祝新播音室启用,多于为电台启播而举行官式仪式。
殖民地政府于1928年6月20日的宣布,突显广播由民间正式纳入官方系统内,若以由政府承担的广播服务来界分,则该项宣布很明显是一个分水岭,香港广播由那时起踏入另一个发展阶段。
1 Hong Kong Telegraph, 1928年6月20日,页7。
2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8年6月22日,页11。
3 Hong Kong Blue Book for the Year 1928,Ze4。
4 Hong Kong Telegraph, 1928年6月21日,页1及页7。
5 Hong Kong Telegraph, 1929年10月10日,页7。
6 Hong Kong Daily Press, 1923年10月26日,页5。
7 Hong Kong Telegraph, 1924年12月15日,页13。
8 Hong Kong Daily Press, 1924年12月20日,页5。
9 Hong Kong Telegraph, 1928年1月9日,页10。
10 《香港广播 60年》香港,香港电台. 1988年:页13。
11 Broadcasting Programme Committee minutes,1938年6月22日。
12《香港摇摆的广播政策初探—香港电台公营广播之路(1929-1971)》,张圭阳。
13 China Mail, 1929年9月27日,页6。
前一天,即6月20日,殖民地政府于早上作了一个简单的宣布:「政府广播电台G.O.W.于晚上9时至11时以300米波段进行音乐节目测试。」1这个宣布没有附带详情,但翌日发布的新闻稿则详细披露政府在无线电台广播服务的蓝图。新闻稿开宗明义道出政府的决策:「香港殖民地的广播节目将由政府电台传送。」2
英文《南华早报》于6月22日全文刊载这篇新闻稿,从有关内容可见,政府对无线电台广播已成竹在胸。事实上,这个时候,传送无线电广播讯号,甚至播送简单节目的试验,已经在民间进行好几年,政府也利用天文台的发射站每日播送天气消息,测试广播讯号;在宣布以G.O.W.呼号广播前,无线电发射器已由天文台发射站转移至维多行亚山(Victoria Peak,即港人通称的太平山)发射站,每天播送音乐、天气,以及在台风季节,每小时广播台风消息3。政府预期,有关测试会持续至年底,与此同时,正物色合适的播音室。
定出广播服务的框架
殖民地政府发出新闻稿的同日,工务局的工程师L. H. King接受多份主要报章访问。他在访问中透露,播音室拟设于邮政总局大楼内,政府已预留6,000元装修播音室。他说,有了正式的播音室,便可推出音乐、教育以及其他公众有兴趣的节目,政府正添置器材用以现场转播宗教节目、管弦乐表演,甚至转播伦敦的节目等等;或者在星期六晚上播放跳舞音乐,在公众场所转播,让市民大众可以享受廉宜的舞会。音乐以外,另一项构思就是教育节目,他认为,电台是非常有效的媒体教授华人英语,也希望制作节目,让一些曾经在中国生活的人,分享在中国的见闻。市民要接收这些节目,除了要购买收音机外,还要向政府申请牌照,有关牌照每年收费五元;他有意向政府建议,把六成至七成的牌照费收入,拨归广播机构作为节目营运开支,他也不忘在呼吁市民要接收广播,必须申请牌照,又大派定心丸,指除了年费以外,便没有其他收费4。
从访问中可见,政府这时已经基本为政府的广播服务定出框架:维多利亚山发射站提供广播服务(其他发射站另有用途)、添置器材、物色播音室、人才培训、节目内容、以至牌照费收入支持节目开支等等,就连具体操作上会设立一个委员会负责节目发展也考量到,不可谓不周详。
但香港的广播最初并非由政府推动,乃肇始于民间,由一班无线电技术爱好者经过多年尝试,最后促成殖民地政府启动由官方承担的广播服务。那么,香港电台前身的政府广播服务何时开启?过去有不同说法。一说是1928年6月30日,另一说法指是1929年10月8日,事隔八十多年,文献散失,要考证这个日子殊不容易。且让我们时光倒流,看看上世纪二十年代,无线电广播如何在香港滋长发展。
无线电学会的推动
根据资料,香港首次广播试验在1921年,无线电波由毕打街的香港大酒店与雪厂街的香港电讯报办公室之间传播5。
二十年代初,世界各地已经开始有电台广播,由电报发展而接续登场的电话通讯、无线电传播,就一如今天的智能电话与平板电脑,属潮流产物。1923年,几位无线电爱好者组织成立香港无线电学会,推动无线电广播,旋即吸引近百人加入成为会员,不过,政府对此学会的成立,显得手足无措,对传送讯号有何要求、是否要规管广播,均无政策,要等英国内政大臣的指示以及来自英伦的专才到港,再行定案。
从殖民地政府与香港无线电学会的往还的书信可见,当时政府内部并无相关专才,在处理安装接收器牌照的申请上,甚至提出由学会协助。在学会成立差不多半年后,辅政司Fletcher于10月23日给学会的信函才明确表示,只要符合海军对波段及时间的规限,原则上不反对学会试播6。学会主席对这封「不反对通知书」,显得踌躇满志,相信很快就可以每天提供节目,甚或每一至两个星期,安排特备节目。学会的测试也得到香港大酒店及一间通讯器材公司(Radio Communication Co.)的支持,于每日傍晚六时试行广播。
学会成立一年后,发现政府态度爱理不理,显得有点意兴阑珊7。就在这个时候,殖民地政府却就本地广播服务,粗略地规划了框架—透过一个广播电台,发送台风消息、警察的警告以及一些关乎公众利益的讯息,下一阶段则播送音乐节目8。
政府原先计划在1925年设立广播电台,但结果无付诸实行,广播测试继续由无线电学会支撑。1926年8月学会也感到财政紧绌,甚至要登报征收会员以增加收入。
紧随无线电学会的努力,青年会辖下的娱乐委员会(Y.M.C.A. Entertainment Committee)在1927年底接力(其委员会主席R. Sutherland于1929年获委任为广播节目委员会成员),青年会参与广播,主要是服务英国驻港部队。跟无线电学会一样,青年会也获得商界襄助,在湾仔一个小型单位发送广播讯号;小试牛刀之后,得到利舞台的东主利希慎答应,借出天台摆放发射器,广播讯号得以大大提升9。
上世纪二十年代唱片录音技术的突破,间接造就了广播的发展,L. H. King曾经在访问中提到,播放唱片的效果,彷如听现场演奏,音乐成为节目内容一个主要部份,增强了政府对这个服务的信心;加上报章不时报道外地电台发展的消息,商界对讯号测试的支持,也反映本地有一股推动广播发展的助力。
电台启播日期
回到政府广播何时启动的问题上,1928年6月20日政府宣布以G.O.W.进行音乐节目测试,与过去由民间不定时的作广播测试大不相同,从第二天政府公布的广播计划,可以见到香港的广播服务的雏型。
然则,「1928年6月30日呼号为「GOW」的香港电台正式启播」10之说,又从何而来?这就要从港台珍藏的一套《广播节目委员会会议纪录》说起。
话说在1938年6月22日的会议上,委员会主席(E. I. Wynne-Jones)表示,香港广播电台在十年前的6月开始节目广播,我们应以某种形式庆祝电台广播十周年;他认为,6月30日星期四是一个合适的日子,并已邀请总督A. W. Bartholomew以及委员会首任主席N. L. Smith出席庆祝活动。就此,委员会决定了当天特备节目内容,并议决把这个消息通报英国广播公司、马来西亚、澳洲、印度及纽西兰等英联邦广播电台11。由此可见,6月30日是电台庆祝十周年的日子,而并非什么启播日期。
另一说法指:「香港电台是香港地区最早的广播机构……,正式启播在1929年10月8日。」12广播节目委员会在1929年成立后,于是9月24日召开第二次会议,主席在会上宣布,护督W. T. Southorn已应允出席在10月8日举行的音乐会。9月27日China Mail的报道指,委员会将举行开幕音乐会,护督将在新播音室发表讲话13。从委员会的会议纪录及当年的报章报道,电台早在委员会成立前,已有节目广播,而10月8日是护督答允出席电台活动的日子,音乐会似乎是为庆祝新播音室启用,多于为电台启播而举行官式仪式。
殖民地政府于1928年6月20日的宣布,突显广播由民间正式纳入官方系统内,若以由政府承担的广播服务来界分,则该项宣布很明显是一个分水岭,香港广播由那时起踏入另一个发展阶段。
1 Hong Kong Telegraph, 1928年6月20日,页7。
2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28年6月22日,页11。
3 Hong Kong Blue Book for the Year 1928,Ze4。
4 Hong Kong Telegraph, 1928年6月21日,页1及页7。
5 Hong Kong Telegraph, 1929年10月10日,页7。
6 Hong Kong Daily Press, 1923年10月26日,页5。
7 Hong Kong Telegraph, 1924年12月15日,页13。
8 Hong Kong Daily Press, 1924年12月20日,页5。
9 Hong Kong Telegraph, 1928年1月9日,页10。
10 《香港广播 60年》香港,香港电台. 1988年:页13。
11 Broadcasting Programme Committee minutes,1938年6月22日。
12《香港摇摆的广播政策初探—香港电台公营广播之路(1929-1971)》,张圭阳。
13 China Mail, 1929年9月27日,页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