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业的困境与展望

1997-03-15

  所谓华语电影,包括了香港、台湾、中国大陆、澳门和新加坡等地所制作的电影而言。一提到华语电影,一九九六年特别令人兴奋,澳门亦紧跟随新加坡之后,拍出了她的第一部电影「大辫子的诱惑」,由宁静担任女主角,一部描写上世纪末一对葡、中青年男女由于文化历史的不同而衍生波折重重的爱情故事。虽然成绩平平,而且多少不脱殖民者的心态,所以,影响不大,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不过,「大」片不失为开风气之先,值得一提。

  凑巧的是,今年澳洲亦有一部由香港移民彼邦的罗卓瑶、方令正编导的华语片「浮生」,影片描写一家由大陆到香港,其后分别移民德国和澳洲的移民故事,设计味道浓厚,说故事方法新颖,唯在剧情发展与人物性格改变方面有缺失,结果是说服力不够。无论如何,九六、九七年华语电影的大家庭增加了两个成员,力量壮大了,这是事实,也是大喜讯。

香港电影票房走下坡

  香港电影自踏进九十年代,已经开始从高峰期慢慢滑落,根据香港影业协会的统计,到了九三年,观众入场人次已经跌到三千六百万,票房收入为十五亿三千万元。九四年,为二千九百万人次,票房为十三亿八千万元。九五年,为二千五百万人次,票房为十三亿零九百万。而到了九六年,观众人次为二千二百万,票房为十二亿二千万元,在回归的今年,可见仍将继续跌势,看不出有任何改变的迹象。

  其实,九十年代香港电影走下坡前后,已经没有了主流电影,如六十年代中的青春片,七十年代的功夫片,以及八十年代中的新艺城喜剧等。也没有可资作票房保证的明星,除了成龙与周星驰是异数之外,话得说回来,没有主流影片的时代,对电影工业而言,应该是值得庆幸的事,起码不必跟风,凑热闹;相反各施各法,拍自己有兴趣有把握的题材,或者创作新的片种,未始不能达到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健康局面。

电影发展高低潮交接

  相对于大陆和台湾而言,香港电影无疑是最灵活、最有活力的工业,它的基础也扎实,人材鼎盛,是其它两地难望其背的。现在的不景气低潮,虽然已有四、五年长的时间,但若从香港电影发展历史来看,每十年总是有高有低:如六零年代的青春电热潮曾大受观众的欢迎,好景不常,六零年代末,粤语片开始走下坡,几至零制作低点。要到七零年代初,李小龙功夫片面世,才将观众重新拉回戏院,达到了高峰,且打进了国际市场。随着七三年李小龙的逝世,港产片又陷入低潮,要等到七零年代末,即七九年新浪潮的崛起,才改变了香港电影的体值,从而稳步上扬。从六、七零年代香港电影的发展轨迹来看,每十年都有高、低潮交替周期,不足为惧。

  而从七九年的新浪潮出现,香港电影进入了最长的繁荣期,其后八零年代都没有停滞。中间经历了新艺城喜剧、黑社会电影,一波接一波,一直蓬勃到九二年,时间有十三年之久,也是香港八零年代电影史上最长的高峰期。现在几年的滑落、低潮,没有什么可怕的。就算这几年,仍有不少令人惊喜的影片出现。

台湾强势昙花一现

  回头看台湾电影,自八零年代的新电影承接六、七十年代「健康写实」的余绪揭开序幕,台湾电确实令人刮目相看,赢得了不少国际影展的垂青,出现了一串闪亮名字:侯孝贤、张毅、万仁、杨德昌、王童、吴念真等。

  但,好景不常,新电影的势头只维持五、六年,就受到港产片和好莱坞电影的双重挑战。加上新电影导演太个人化,没有考虑观众的喜好和接爱程度,虽然在国际多个影展中夺得了不少大奖。最后,亦不免为广大观众所遗弃,赔上了整个电影工业。

  今时今日,台湾电影要靠政府辅导金才能生存,去年也只不过拍了九部片子上映。而且,影片风格太相像,一个模子印出来似的。看来,台湾电影陆走出谷底,重新上路,在可见的将来,仍不乐观。

大陆开放后来居上

  追随香港新浪潮、台湾新电影之后,是大陆的第五代电影享誉世界影展,且极盛一时,成为三地在时间上最晚出现,却后来居上,以「黄土地」、「红高梁」和「老井」等勇夺不少奖项,奠定了第五代的地位,且有十年的好景。

  在开放改革声中,电影亦不例外,制片厂要自负盈亏,于是娱乐成为主导,在此大潮中,第六代涌现,他们的作品必须面对社会,无可避免地多元创作方面展开,有社会写实片、喜剧、侦探、警匪、艳情等,不一而足,应有尽有,且成了第六代的特色。

  在群雄并起的第六代,作品参差不齐,较有代表性的有:「最后的疯狂」、「给咖啡加点糖」、「炮打双灯」、「妈妈」、「北京杂种」、「头发乱了」、「天安门」等。这些作品胜在触摸了时代脏博。去年更有「阳光灿烂的日子」、「打左灯,向右转」和「埋伏」等推出,在两岸三地中亦属突出之作。

谷底之后盼新局面

  低潮片香港电影,除了本地市场萎缩外,海外市场如韩国,台湾等亦逐有递减,情况令人忧虑。如果再不思更辕易辙,仍然重复自己,无论是题材或内容或表现方法,十多年下来,观众早就看腻了。其实,观众是存在的,只是暂时流失罢了,如果有好的作品,他们还是会回来的。现在,只看电影界有没有创新作品而已。

  到目前为止,不管香港电影如何不景气,但,它仍然是世界上除了美国好莱坞之外,第二个制作中心电影能够走出本土,活跃于国际电影市场的地方。并且,它根基厚植,从业员思想灵活,适应能力强,市场导向敏锐,深信置死地而后生。谷底之后,不久将是另一个波,另一个新局面的开始!

首次「香港国际电影展」意义重大

  走笔主此,欣闻今年六月十一至十三日,香港展览中心将天荒第一次举行「香港国际电影展」,该展览由香港电影制作发行协会主办,贸易发展局资助,邀请全港各大制作公司三十多家参展,且邀请大陆十多个制片厂参与此次盛事。香港贸易发展局且广邀世界各地贸家来港,相信对推广,推销香港电影,是一次不可忽视的销售市场,有助于打开世界发行网管道,使香港电影能够真正走向国际市场。同时也能藉此展览活动,凝香港电影业员的向心力。「香港国际电影展」虽然迟来了点,但,总比不来的好,而且能够集合政府,民间从业者的力量,共同协力推广香港电影,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国电影发展现况与问题

史文鸿
吴昊
陈嘉欣
201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