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营广播服务的挑战

1999-11-15

  参加一九九九年公营广播机构国际会议,心情有点紧张。好几位朋友都问:「会议在北爱贝尔法斯特举行,是否安全呢?」我却大不以为然,但可能正因为这缘故,大部份与会者均抱着观望的态度,首次到访贝尔法斯特。

  会议选在贝尔法斯特举行,是为了突显今次年会的主题:「公营广播服务在对抗分裂社会里的角色」。北爱尔兰是一个极具典型的例子。由六十年代末至今,三十年来的历史充满对抗、血腥与暴力。九四年签订停火协议后,社会气氛渐趋平和。我在贝尔法斯特的几天,既见不到严密的保安检查,也见不到警察的踪影,社会生活一点血腥的味儿也没有。

处于对抗分裂社会
借镜北爱报导经验

  会议中,英国广播公司代表报告他们在过去三十年来艰苦工作的经验。发言的是英国广播公司北爱主管帕特里克先生,他竟是我在十五年前于伦敦进修广播制作的同学。那时候,同班的只有二人比较特别。一是我来自香港,二是帕特里克来自北爱尔兰。我们两人经常都被同班同学追问居住地的情况。怎想到十五年来,他经历北爱由对抗分裂开始走向和平,而我们就摆脱殖民地身份,成为中国的一员。他介绍的语调沉重,画面上反覆出现不同的日子,是罹难者死亡的日子。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公营广播机构可以做些什么?又应该要做些什么?作为一个公正的新闻机构,新闻工作者应否报导炸爆袭击新闻?应否采访恐怖组织成员?应否揭露游击队核心份子的身份?应否锲而不舍地追寻官方的行动和士兵的步署呢?总之,一大堆争议性课题不断涌现。

  经过多年来的磨练,公营广播机构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必须反映真相、公正及准确报导。一方面,既不要夸大报导恐怖组织策划的行动,但又要探索恐怖组织内部运作及质问他们为何妄顾平民百姓的安全。在对抗分裂的社会里,新闻采访更加重视保密原则。新闻工作者不单要向恐怖组织守秘,同时也向军队士兵保密。最近,当地法庭再次聆询二十七年前发生的「星期天血案」,法庭研究当年的记者,应否向法庭公开两位曾射杀平民的士兵身份。虽然法庭接受记者采访保密的原则,但这项原则并不排除法庭最终要记者提供被访者身份资料的可能性。

  面对重要挑战,北爱尔兰的新闻工作者坚持工作。而英国广播公司亦将他们的工作经验化为文字,订立编辑指引,详细罗列报导北爱尔兰新闻及恐怖组织活动的工作指引。

照顾社会多元需要
敢于探讨争议课题

  其他参与会议的广播机构大多不用面对像北爱那样的对抗局面。其中,巴勒斯坦电视台也有类似的情况,但他们成立的历史较短,资源极度贫乏,电视台就连讯号能否送给大部份巴勒斯坦观众,也有疑问。当然,不断的对抗令记者疲于奔命。这些地方的记者真不易当,我们生活在和平社会的人只好默默地向他们致敬和祝福。

  像北爱的情况,其实并不普遍。大部份与会的公营广播机构要面对的是「如何兼顾社会多元化的需要」。南非电视台需要提供十一种官方语言的节目。比利时电视台要提供法语、荷语和英语节目。总之,公营广播机构有别于商业广播机构,不能一窝蜂向钱看,多元民族国家的公营广播机构就必须考虑不同社群和不同语系的节目要求。

  在捷克,共产党领导下的电视台在八九年后逐步开放;现今,公营广播机构负责人已由法定的广播架构推选。今年九月,捷克电视台的负责人决定在黄金时间重播十三辑共党时期的节目,即时引起社会哄动。如何正确面对历史,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他们的负责人认为公营广播机构不等同「国会垄断的广播机构」,人民必须敢于面对过去。九月以来,节目赢得公众的支持,当然,电视台还在节目前后,加插不少议论与探讨,让公众参与讨论。这些经验却说明公营广播机构需要坚守原则,在照顾多元化社会需要的同时,也要敢于探讨争议的课题,真正地让群众畅所欲言。

面对财政压力
迎战数码市场

  面对下一世纪的挑战,公营广播均要面对财政和数码化的压力。今次,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一百人,大多数的公营广播机构的财政收入都来自牌照费、捐款和广告收益。像香港电台那样,既是政府部门,并全面依赖政府拨款的,恐怕是绝无仅有,而令与会代表们惊讶的是,我们在这环境下,仍可树立公营广播机构的特色。

  当今,公营广播机构面临的财政压力,与数码化不无关系。英国广播公司现正争取开征「数码广播牌照费」。如果申请失败,数码计划又如何开展呢?很多公营广播机构都担心数码市场的压力和日后的发展空间。

  丹麦电台的行政总裁说:「他们拥有七十五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并不一定为他们带来好处。」他举例说:「丹麦电台的七十五年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首二十五年,公众毫无选择,节目只得一种,随后的二十五年,社会决定节目取向,选择多了两三套;最近的二十五年,消费者或受众主宰了节目的选择。节目类型已十分多样化。可是,数码化以后,变化更大,广播频道的独特性会随之消失,公众要求随时随地,及随心所欲地收听或收看他喜爱的节目。那时候,公众只会使用「搜索工具」搜寻喜爱的节目。」公营广播机构会否因此而转变为「另类节目提供者」呢?公营广播机构节目的「品牌效应」又可否继续维持呢?这些问题如不好好处理,十年后的公营广播机构角色将会更受挑战。

  因此,所有公营广播机构都全力推动网上广播及数码广播。今次会议正好反映了这种意愿和趋势。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广播的宿命

文乃扬
2020-04-30

数码媒体Vs人类福祉

李月莲
2015-05-08

The BBC: A British Success Story In Danger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2015-04-05

Renewing the BBC Royal Charter: A cause for concern?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
2015-03-19

对公共广播服务的承担

张楚勇
201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