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化」抑或「不数码化」? —亚太广播联盟数码广播会议后感

2006-09-15
以下为伦敦市中心可以接收到的五十一条频道,充份显示数码广播的最大贡献是创造一个「多频道环境」。各频道的口号及专门内容如下:
  数码化抑或不数码化?仍是亚太广播联盟数码广播会议(ABU Digital Radio Convention)的议题,今年八月,来自二十三个国家共二百名代表出席了在吉隆坡举行的会议,与会者大致分为三类,包括来自科技公司、国际广播组织及世界各地广播机构的成员。不少讲者是数码发射技术服务公司的成员,他们一致唱好数码广播,除了大力推崇之外,更一致认为这是大势所趋,为免落伍,应尽快进入数码年代,与先进科技接轨。
  话虽如此,数码广播仍未全面普及,正如来自英国iBiquity Digital Corporation的Perry Priestley指出:「虽然电台广播是历史最悠久的广播科技,却仍然留在模拟的平台上,是最后一种仍未数码化的电子传媒。」在会议之中,触及数码化与否的问题时,仍然有人提出「为什么」或「FM也不错嘛」等等的意见,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里,异议更大。无他,语音无线电广播约在八十年前推出,一直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虽然电视广播在六十年代跃登成为传媒之首,深入民间,将大量电台听众吸纳过来,但近年电台广播的听众已经稳定下来,反而电视观众的人数却逐年下降,故此,数码化的要求并不十分急切。不过,无论如何,数码化所创造的技术空间,有很大吸引力,确实为声音广播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数码广播潜力大
  大约在二十年前,地面广播引进数码技术,提供了更优质的声音效果。更重要的,在传送声音的同时,可以同时发放视觉资讯。例如,在播放歌曲时,可以同时在收音机的「数字窗口」内列出歌手的姓名及各种背景资料;播放交通消息时,可以列出街道的名称,甚至展示相关地区的地图;在播放教育节目时,可以列出有关教材;播放广播剧时,可以列出角色及故事大纲;在进行有奖问答游戏同时,可以列出问题及答案,藉以增强广播效果。另一方面,来自美国华盛顿公营广播电台的Mike Starling更指出,数码广播可以增加额外的频道,为失明人士提供「阅读服务」,令他们可以获取更多原本印刷在书本上的资讯。对于听众来说,数码收音机更能像电视录影机一样,预先输入指令,在指定时间录下心爱的电台节目,然后在有空时再慢慢收听。总而言之,数码广播的潜力很大,肯定会改变电台听众的收听习惯。
  虽然数码广播装载着不少可能性,但不少人过份强调视讯效果,而忽略了声音广播的本质。当视觉元素太多的时候,可能会喧宾夺主,适得其反。

声音广播的特色
  电视广播是一个「霸道」的媒界,观众一旦收看节目,心神完全被摄,无法兼顾其他工作。收音机却刚刚相反,能够在收听的时候看书、写作或处理文件。
  在传统的收音机中,有所谓「厨房收音机」(Kitchen Radio),形状不大不小,放在厨房里,可以让你一边烹调食品,一边收听广播。如果你想在驾车时获取最新消息,可以安装「汽车收音机」(Car Radio),无论身处在何方,都可以得知天下大事;当你走在街上,可以在胸前挂上「随听收音机」(Walkman Radio),便不会错过心爱的节目。所有这些用词,包括「厨房收音机」、「汽车收音机」及「随听收音机」,都反映电台广播的包容性质。如果「厨房收音机」变成「厨房电视机」,便很难保证在收看时不会被炉火烧伤或被沸水烫伤;如果「汽车收音机」变成「汽车电视机」,便很难保证不会发生交通意外,甚至车毁人亡;如果「随听收音机」变成「随听电视机」,便很难保证不会在路上摔倒或撞得人仰马翻。声音广播之所以历久不衰,具有不可取代的独特地位,便是这种容许受众同时处理其他工作的功能,巧妙地切入繁忙的生活空间,适时地提供所需资讯。

缔造更活跃广播空间
  由是观之,若然在进行数码广播之后,引进太多视觉元素,甚至将收音机变成视讯收音机(Visual Radio),其实是本末倒置,最终只会令收音机变成一部设备简陋的电视机而已。当前,数码广播发展得最成熟的国家,莫过于位于欧洲一隅的英伦三岛,参考它们的经验,不难发现其成功之处,并非视觉资讯丰富,而是缔造一个多频道环境(Multi-channel Environment),拓阔受众的听觉领域,并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电子平台,令我们的文化生活更多姿多采。
  传统模拟广播碍于频谱限制,在中波调频(AM)及超短波调幅(FM)的波段内,只可容纳十多条声音频道,但数码技术突破限制,使广播频道倍增,单在伦敦地区,已经可以接收五十多条频道,包括各式各样的音乐频道,多若繁星,还有文化、教育、话剧、儿童、全日滚动式新闻及同性恋频道等。除此之外,BBC拥有十二条数码公营频道,由流行音乐到实验性作品,由新闻时事到楝笃笑,由文学艺术到流行文化,无论大众抑或小众,皆能找到心爱节目。至于经常被议论的视觉资讯,只是聊备一格而已,最实用的价值莫过如在「声音森林」中辨认正在收听的电台。
  到目前为止,地面数码广播的覆盖面已经超过八成半人口,55%英国家庭已经透过收音机、电视机及互联网接收地面数码广播,售出的数码收音机超过3,250,000部,若和去年五月比较,急升了46%,显示数码广播正迅速被接受。在各大超级市场及电器产品连锁店,通常都设有专柜陈列数码收音机,产品类型超过二百五十种,最便宜的大约只售四百港元。更令人鼓舞的,数码广播推出之后,听众收听广播的时间增加,62%拥有数码收音机的用户表示收听电台的时间比以前多,平均每周收听27.6小时,比全国的每周平均23.8小时高出了16%。数码听众平均收听3.0条频道,比模拟听众的2.5为高。
  虽然不少地区仍然满足于模拟传送技术,迟迟未有考虑数码化发展,但综观英国的实践经验,数码化平台确能提供一个更活跃的广播空间,最终的得益者是广大受众。回到「数码化」抑或「不数码化」的问题,在急剧变化及日趋细致的香港社会里,要充份反映多元化的面貌及提供更全面的资讯,迈向数码化广播是不应回避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美国传媒参访考察随笔

陈易安
2016-08-10

两会采访手记

香港电台中文新闻部
2016-03-23

数码媒体Vs人类福祉

李月莲
201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