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食疗
春季紧随冬季,接着是夏季,是冷天与热天的转换时间,所以多数分为两部份,初春较寒,晚春较热,都市人分别受寒湿及热湿影响,容易出现各种病症。香港的春季非常潮湿黏纳,与冬季的乾燥及夏季的清爽均成对比。
寒湿与热湿
春季空气潮湿,人体内湿气过重会使分泌物增多,如脸油、汗、鼻水等,也令人感觉黏黏滞滞、头重重、疲倦,需要袪湿。肥腻、甜口食物会惹湿,春季忌食。湿润亦是尘蟎、细菌滋生的天气,感冒、皮肤炎等个案出现增加;雨水增多,亦是风湿病发时期。而天气有寒、热两分,初春要驱寒、晚春要清热。
驱寒、袪湿
姜、蒽、蒜
最常见的温性袪湿食材,广东属潮湿地区,所以香港普遍的家常便饭中姜、蒽、蒜都有作香料使用,有助驱寒袪湿。姜、葱可焗制姜葱茶,袪湿治感冒,味道较强烈,可加入鱼片中和姜葱气味。葱、蒜亦可作为主菜煮食,生蒜、制作饺子等。
韮菜
韮菜亦是少数温性蔬菜,同样有驱寒袪湿功效,亦是唯一补肾的菜类食材。韮菜属葱类,取其香气为多,俗说有「生葱、熟蒜、半命韮」的说法,煮太熟会散走香气,减低食疗功效。
韮菜菜脯煎薄饼:将韮切段、菜脯切丝,以白锅烘乾水及爆香,准备好粉酱,加入少量鸡蛋及少量水搅拌,再加入韮菜、菜脯,以油下锅煎香即可。菜脯要选用甜菜脯,煮前以水清洗,试试会否太甜或太咸,切丝不可太幼或太粗,爽口同时香气平均。粉酱以面粉、生粉、泡打粉制作,或可选择现成的自发粉。只以油煮会令薄饼松散,故在粉酱中加入鸡蛋及水。
黑蒜
蒜头温性袪湿,有防感冒作用。近年兴起黑蒜头,由蒜头「发酵」而成,没有普通蒜头的强烈气味及味道;而且传闻有更多食疗功效,但要注意效用目前未经科学证实,中西医都不建议以黑蒜代替新鲜蒜头。
制作黑蒜可用独子蒜或普通蒜头,但两种制作时间长度不一样,不可混合制作。首先准备好电饭煲,将蒜头连皮连衣放入,要以竹架或铁架盛载,设置「保温」,持续约十二至四日,切勿打开盖,气孔要保持通风,头几天会散发鼓油香味。制作前要确定电饭煲合资格及环境安全,如果传出燶味应立刻停止。
清热、袪湿
袪湿当造
马蹄、甘蔗、蕹菜、枸杞等亦是春夏两季当造的袪湿食材,食用有袪湿、利尿、袪水肿功效。马蹄有解毒、助消化,亦有一定抗菌作用;甘蔗解酒、止渴润喉;蕹菜解毒、止血;枸杞补肝、益精、明目。
清热食材
大部份绿色蔬菜都是凉性,入口清爽,适量食用能有效清热。蕹菜及枸杞是有名的清热食材,亦是春夏季当造,食用有消暑功效。
云苓、扁豆、薏米
这三种是袪湿汤的常见材料,都有清热、消暑、袪湿、利尿、袪水肿、补脾胃等作用,加入瘦肉就能煲成简单袪湿汤。其他袪湿汤的常见材料有赤小豆、土伏苓。
冬瓜
冬瓜是清热袪湿的佼佼者,是盛夏清暑良品,有人会于春季食用,但其实冬瓜多数于初秋当造,可以不用急于春季食用,否则可能造成过于寒凉。
枸杞猪润蛋花汤
先将材料洗净,枸杞骨去叶,放入煲滚的水熬出汁作为汤底,出味后拿出枸杞骨,放入猪润及枸杞叶,煮至汤水变色,要确保猪润熟透。放入杞子慢火煲约半小时,熄火加入发好的蛋浆即可。
杞子要浸水约十分钟。因煲煮时间较长,可以将猪润厚切,若切太薄会容易煮韧;煮前可用糖腌一下,疏打粉及生粉等会破坏食材的营养及形态。另外注意猪润胆固醇高,不可食用太多。
散发
晚春时间亦适合散发,进食微甜味道的食材有助散发,例如士多啤梨、橙等。中医有「酸敛」的概念,指酸味食材会阻止体内的液散去,积聚湿气,于春季潮湿天气忌食。
《健康中菜‧大师系列》
《精灵一点》与 中华厨艺学院 推出「健康中菜‧大师系列」节目,主要目的是从中医及中菜的角度推广健康饮食。由 2014 年 11 月 18 日至 2015 年 5 月 5 日,逢双周二,下午二时至三时,于香港电台第一台《精灵一点》节目内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