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及肿块
甲状腺结节即甲状腺内出现肿块,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可以是单一性结节,也可以是一个以上的多发性结节,亦可能是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肿瘤等,现时并没有足够的数据显示结节如何演变成癌症。甲状腺变大成为可见的肿块,即结节性肿瘤或增生,俗称大颈泡,可以是良性或恶性。若拖延医治,肿瘤会压着气管,造成呼吸及吞咽的困难,并且影响外观。
成因
现代医学所知,缺乏碘质是甲状腺肿瘤的原因,缺碘的地区会有地区性甲状腺肿瘤。理论上如进食足够海产或食物补充碘质,能减少甲状腺的相关疾病,但实际上却不然。
甲状腺肿瘤无单一原因,即使摄取足够,如甲状腺出现问题,也未必能将碘带入腺体,而遗传及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和食水污染)亦不能忽视。因为无单一原因,亦无针对的性治疗或有效药物治疗。如肿瘤太大,使用利用外科手术治疗。
诊断
甲状腺结节不一定是肿瘤,肿瘤不一定是癌症,所以必需要对肿块作出各种检查才可作出诊断。
评估:
医生会先作评估,询问病人的病史、家族的相关病史、肿块何时出现,、有否增大、有否阻塞性症状、甲状腺功能亢奋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症状或有否到过受幅射影响的地区等,再确认是单一的肿块,还是整个甲状线肿胀,以及气管有否受压等。
检查:
超音波检查
此方法为医学界所广泛采用,可掌握甲状腺的分布、大小、形态及对气管的影响等,以获得初步的资料。但超音波的准确性有限,只可作初步的节体筛选。如结果只是小于一公分的囊肿、一些小结节或多粒相类的小结节,不会构成担心的话,便不建议病者进一步做抽针。
抽针:
抽针即以幼针抽取细胞检查,是标准指引上一个准确性高的检查,用以确定肿块是良性或是恶性,亦可用以抽除囊肿,即时消除症状。但这非治标的方法,因为囊肿的液体或胶性物质会变得浓稠,不能再抽取,因此抽到某一阶段建议用外科手术清除。
坊间对抽针有种种误解,如囊肿某部份有毒,抽针未必能准确抽取有毒部份,不如做手术;或怕囊肿有毒,抽针会使毒液流出,令肿瘤扩散及癌症恶化,因而抗拒治疗。但这在科学角度是不成立的,每个检查都有其风险及限制,而且抽针沿用多年,是标准的方法。
观察及手测:
医生会让病者喝水,从而观察其吞咽的情况及甲状腺上升的状况;或从身后用手掌检查甲状腺的前方,确定有否出现硬块或肿块。大肿块未必是甲状腺症状,小的肿块亦未必代表没有问题,因此,这只是其中一项评估,如出现肿块应向专业人士求助,作进一步检查。
手术
在颈部开小切口做半甲状腺或全甲状腺切手术。如只切除一个节体,剩余的甲状腺组织很多,复发的机率相当高,因此标准做法是单侧全叶切除,切除一边的甲状腺。如想零复发率,一般会建议全甲状腺切除,尤其是两边叶都已受影响。甲状腺是可补充的器官,如手术顺利,基本上没有后遗症,只需服用补充剂甲状腺素,方法简单,因此无需因担心副作用逃避做手术,而承担日后复发的风险。90%~95%伤口愈合理想。
复发
复发情况有多种:
(1)切除一边甲状腺后,在另一边复发
(2)切除一边甲状腺后,在同一边复发
(3)切除了九成,在剩余的一成复发
(4)甲状腺全切除了,但在淋巴复发
每种情况的严重性不同,处理的方法亦不一样。良性的肿瘤亦会复发,是病情的延续,成因可能是切除甲状腺不够彻底,以致在甲状腺剩余的组织上再生节体,或是当初侦测不到,愈来愈大,需要做手术切除,这些亦可视为复发。
怀孕
怀孕期间如有甲状腺分泌问题,无需担心,如分泌低,可补充,如分泌高,可用药物控制,即使怀孕已对病者的身体构成一定压力,控制方面或会有一定难度,但药物治疗对大部分病人有效,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会考虑做手术。如医生处方合适的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极少。
甲亢手术后
甲亢手术后只剩下部分甲状腺,5%~10%病者会出现甲状腺分泌低的情况,即使相关症状如畏寒、疲倦或便秘等症状未出现,亦建议首两年应验血,检查甲状腺功能。
锁骨后伸展延续结节性肿块
有机会涉及开胸手术,如需开胸便会由甲状腺医生和胸肺科医生一起完成,并从前方正中央开刀,复元时间较一般甲状腺手术长,气管及食道会在手术后回复正常。
相关条目
甲状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