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听
弱听被形容为「沈默的障碍」,因为外人未必会察觉弱听患者的障碍。十三周大胎儿的内耳已经可以听到声音,而声音会刺激脑部,令脑内听觉细胞发展,对将来的语言能力发展很重要。
在香港,婴儿一出生就会进行听力筛查,而筛查结果只有合格及不合格之分,小孩不合格不等如听不到,因为测试可能有误差,例如耳罩戴得不好、电极贴得不好或小孩进行测试时在动。如不合格就应由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检查,越早发现问题,患者将来克服听觉障碍机会就越大。
弱听原因
主要可分为遗传及后天引致。
遗传
突发性,基因突变,与父母无关。
先天性,父母听不到,子女有机会听不到。
集体性,与身体其他疾病同时出现,例如甲状腺疾病及肾病。
后天
创伤性、发炎性、神经性、肿瘤性、电疗、化疗,或者因某些高剂量抗生药物引政。
梅尼尔氏症,即俗称的耳水不平衡。内耳的神经线被耳水浸着,耳水照顾听觉细胞及平衡细胞,耳水藉由不断分泌与吸收而保持一定份量,如果分泌过多或吸收不足,就为之不平衡。过多耳水会压迫到细胞,出现肿胀及阻塞感觉,听到水声及耳鸣。如压力更大,会因耳鸣而听不到,出现间歇性耳聋,若耳水压到平衡细胞,患者会感到晕眩及作呕。
弱听程度
轻度弱听 (约20-40分贝),一般交谈约为六十分贝,轻度弱听患者可以听到谈天声音,但若太轻声就会听不清楚,听音乐亦听得不好,生活质素下降,但不会有障碍。
中度弱听 (约40-60分贝),大声说话或清静的环境会听到,距离太远或嘈杂地方会听不到。
深度弱听 (约70-90分贝),沟通有困难,出现误听,听到声音但听不清楚说话内容。
极深度弱听 (约90分贝以上),可听见的声音较少,或仅对低频音或巨大声浪所引起的震荡有反应。
患者是否需要配戴助听器视乎日常及工作需要,严重者可选择做人工电子耳蜗,手术后可以听到九成声音。
影响及误解
小朋友弱听影响语言能力发展,亦因听不到老师讲课,影响成绩表现,可能被误以为智商有问题。亦有小朋友因说话有困难,被诊断为自闭症,后来被证实是弱听,做了电子耳蜗后,能够正常说话,亦有长者因深度弱听,听不清楚别人的说话,对对方的提问没有反应,被误以为有认知障碍症及抑郁。
预防
听觉问题最常见因噪音所致,例如在交通工具上听音量大的音乐、地盘噪音,预防噪音性失聪,建筑工人应配戴耳罩。
出现耳水不平衡情况,可服用耳水平衡药以及戒食盐。
如有先天性风险,例如父母有弱听,应告知医生,避免使用可能导致弱听的药物。
耳朵有分泌保护耳朵内的皮肤,防止乾燥及杀菌,耳垢会自动向外推出,因此,除非耳道窄、分泌多或太乾燥,否则一般无需要撩耳清洁,而使用棉花棒撩耳,亦会将耳垢越推越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