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治疗科

脑死亡及低温治疗

医学上判断一个人是否死亡,主要视乎器官功能是否永久丧失,并需视乎现代医学能否代替或制造某些功能。如肾脏功能损坏,现时医学能透过洗肾等方法维持器官功能。换句话说,即使病人已到达末期肾衰竭,仍能透过定期洗肾而得以生存。

然而,现今没有科技能代替大脑,故在医学上,大脑死亡等如一个人死亡。证实脑死亡需完成一连串的测试,达到特定结果,证明患者情况无法逆转,才能定义患者为「脑死亡」。

死亡的定义


心脏停止:
大部份人认为心脏停止等于死亡,而现代医学中,医生均会为心跳停顿病人进行抢救;而特殊情况下,医生为方便外科手术进行,会在手术过程中以药物暂停心脏跳动。换言之,心跳停顿在现代医学中不算死亡。

脑电图显示脑波死亡:
现时有不少科技及仪器能检查病人脑功能是否已完全丧失,或已无法复元至原本状态,但脑电图并未能显示脑电波是短暂抑或永久丧失,甚至病人在麻醉情况下,脑电图亦会接近一条直线,犹如没有反应,是以单靠脑电图亦不能作准。

自主呼吸机能丧失:
需要考究其原因,如受药物影响而丧失自主呼吸机能则不算死亡,因药力会随时间消退,是以只能算是短暂丧失,但如因为脑部受损而丧失自主呼吸机能,就是其中一个测试脑死亡的迹象。在医学界,因为脑死亡是一个重要的医疗诊断,无论是测试内容、医生的经验和训练均须为国际认可,透过几个国际认可的步骤,经数项严谨测试后才能断定患者为脑死亡。

深度昏迷:
临床已能区别「昏迷」和「死亡」。到深度昏迷,有机会出现丧失自主呼吸或脑电图显示为直线的情况,但这并非脑死亡,须多加留意。

证实脑死亡之程序

科学断定脑死亡有三个步骤∶一,透过电脑扫瞄等方法找出病人脑死亡的成因,如中风、曾心脏停顿或出血等;二,排除其他可能,如病人受药物影响、身体正处于低温治疗后的低温状态、血电解平衡失调等;三,脑死亡法,即脑干反应测试。

脑干反应测试:
当中有七个测试指标∶一,观察瞳孔扩张反应;二,眼角膜受刺激会否眨眼;三,有否痛楚反应;四,将冰水喷注入耳内时眼球会否移动;五,刺激喉咙有否反胃或作呕;六,会否咳嗽;七,有否自主呼吸。

若所有测试结果均为「否」,会断定完成初部脑干测试。这是一个「反方测试」(NEGATIVE TEST),要证实「没有」的东西。因此,当其中有一个测试有反应,该病人都不算脑死亡。

香港判断脑死亡的系统参考自西方其他先进国家,方法同样严谨。为了令检验更为慎重,会分别由两位医生先后做一次相同的测试以确认结果。

低温治疗

根据现时医学文献,低温治疗主要用于一些住院前心脏已停止的病人,在已成功急救但未苏醒的情况下,会尝试将病人体温降低至32 – 34度 (常人体温约为摄氏36.5–37度),并维持大概12 – 24 小时。

换言之,低温治疗是一项保护措施,减缓脑细胞新陈代谢,降低脑部对氧气及养份的需求。病人曾出现缺氧情况、心脏停止或突然不省人事之后,可以应用低温治疗,减低新陈代谢速度,从而使脑功能有更高的康复机会。

治疗目的:
低温治疗能减低患者在手术中脑细胞坏死的机会,防止将来影响其脑功能,希望病人手术苏醒后脑部回复机能,重投生活。

治疗方法:
以往常用简单方法为病人降温,如为病人脱去上衣,并对其身体洒水且开风扇为其降温,或在其腋下、大腿内侧敷冰袋等。随着科技进步,现时已可以仰赖仪器协助。目前医护人员多会为病人穿上特殊衣服,垫一块冷毡,原理是以冷水在衣服内不断循环流动,并透过机器监察病人体温。该机器会发出讯号,显示病人体温是否达标,其主要目标为降低病人体温。根据案例,病人接受低温治疗时应是昏迷状态,完全没有记忆,只知道自己曾经不舒服,然后不省人事。

停止治疗时,病人并不会立即苏醒,医生会预留时间待其体温恢复正常,待病人慢慢清醒,所以不会令病人「冷坏」或令病人「觉得冷」。如果病人身体活动机能正常,当医生关掉冷冻仪器,身体应该会自行调节,慢慢回升至37 度。

复元时间:
在未有冷冻治疗前,一般要等72小时至3天方能观察脑复元状态。冷冻治疗的出现,使大脑能获得最高的康复机会,正常情况下,当病人身体处于低温时,心跳变慢、血压变低,脑电图亦会有所改变。如果经医生诊断为「治疗无效」,即未能达至医疗目的,则需要时间来观察病人的脑功能复元情况。倘若患者在较长时间后没有恢复迹象,甚至情况一直转坏,在临床方面,当医生会怀疑病人有脑死亡迹象,便会开始进一步证实是否脑死亡。

相关分类
资料来源:2013年8月16日香港电台第一台《精灵一点》节目

严建明医生

深切治疗专科医生

古志坤医生

深切治疗专科医生

最后更新:2014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