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ges 网页
香港不能承受的一亿
"The Unbearable 100 Millions for Hong Kong"
2014纽约节广播节目大奖(纪实节目/旅游):优异奖
Loading the player ...

*此专题获2014 纽约节广播节目大奖 纪实节目/旅游优异奖

2003年,中国与特区政府签订CEPA,开展「个人游」计划,即「自由行」,旅游业在沙士疫潮后,再次蓬勃。十年过去,香港去年迎来五千多万旅客人次,超过七成来自内地。政府已经预告,2017年整体旅客会增至超过七千万人次, 2023年,会有一亿旅客大军压境。

不少内地旅客喜欢来港逛街购物:「每个星期都会来,买生活用品,沐浴乳、牙膏之类,买多放着也没关系,肯定是便宜,品质有保障呀。」「我们都是来买些贵的东西,奢侈品像电器呀、LV呀,一般过来都花几万吧!」「我深圳过来的,给好友的小孩买奶粉。不是说大陆的奶粉有问题吗?」

但部分本地人有感旅客过多,让日常生活受影响:「假日我们都留在家,因街上全都是拖着行李箱的人。」「我试过等了四班港铁都未上到,每班都满了!」「有说没有自由行香港会塌下来,我不觉得是这样。受益是谁?是商铺而已,不是小市民。」

「不要蝗虫打横行,港人生存无运行…」。今年初起,FACEBOOK涌现一些群组,号召市民上街,参加反对内地旅客过量的行动,「驱蝗行动」、「一亿人,一亿箧,旺角/沙田流量压力测试」、「真心爱国爱党大游行」等,参加者促请自由行回乡消费:「全部旅客堆在旅游区,香港人日常用品都无办法买得到。应该开始减少每年来港的内地人数目。」

不过,本地导游KENIA表示:「基于文化差异,本地人对部分游客习以为常的行为感到不满,但内地客人都是善良的。老板就是老板,世界上许多地方均妒忌我们有这样多旅客。如果香港像沙士时,四处无车无人,你会喜欢吗?」

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高级讲师叶荫聪指,自由行增多,本地人感到挤逼,不安情绪发酵,与政治意识以至族群主义论述连系起来,引发形形色色的对抗行动。他指,政府只是进一步增大本港接待能力,无助解决问题,认为除需要限制旅客数量膨胀,长远要改变本地经济和就业结构。

采访/制作:张璟莹 刘善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