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earch

遇见香港作家

16 related episodes
虽然香港常被讽为文化沙漠,但其实也出现了不少著名作家,看看作品的同时,我们也可在节目中窍探他们的另一面!
Loading ...

《华人作家》 第六集:四人行:小思、古苍梧、陆离、石琪(上) - 个性篇

2014-11-09

《华人作家》 第六集:四人行:小思、古苍梧、陆离、石琪(上) - 个性篇

2014-11-09
第六集:四人行:小思、古苍梧、陆离、石琪(上)--个性篇

小思、古苍梧、陆离、石琪四位可说是战后第一代在香港成长的作家,他们在青少年时已是同学或文友,1960年代在《中国学生周报》以编者及作者关系结缘,友谊一直维持到现在。

在写作的道路上他们的发展各有不同:小思是散文家、香港文学研究学者,又是桃李满门的教育家;古苍梧能诗能小说能评论,也是戏曲作家和研究者;陆离是资深编辑、专栏作家,热衷于社会文化批评并以身推动;石琪是资深影剧评论人和专栏作家,为文平易近人,四十多年来涓涓不断。他们各自发展出自己的个性,文化兴趣相近似,分道扬镳又时有往还。

本集主要介绍他们的成长背景和友谊关系,四人的求学、写作、交友的缘起和如何经历火红的六、七十年代。如小思、古苍梧在外国留学时受到的思想启发、怎样影响了他们回港后的工作路向,造成两人以不同的态度面对香港的社会运动。陆离、石琪怎样由工作伙伴结为夫妇,两人的写作态度极端不同、但又互相扶持。在介绍他们的作品时会带出写作的心境和时代背景,也探究他们从文艺青年进而成为作家的历程,和他们怎样面对时代的变迁。。

在推介四位作家的作品和成就之余,更有大量篇幅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喜好。如小思爱旅游,古苍梧爱昆曲,陆离爱和网友聊天,石琪爱游山玩水。从多个角度透视四人个性作风的异与同;又从不同的视点窥见各人性格的内外两面。


导演: 陈荣照

-----------------------------------------------------------------------
信报 C5   05/11/2014

战后出生的香港文化工作者,在殖民地时期成长,经历火红的六、七十年代,为香港奠定了文艺品味。近年,随着陈任、也斯、吴昊和邱刚健等文艺界人士相继离世,仅存的文友,例如小思、陆离、古苍梧及石琪等等,更加珍惜这段半辈子的缘份。
 
小思原名卢玮銮,中三时读到唐君毅《人生之体验》,体会很深,觉得文章内容对她青年成长期有很大帮助,因此决定入读当时唐君毅任教的新亚书院,回想那段学习热诚,小思说:「我把所有唐先生的课能够修读的都修了。他的春风化雨及其为人行事都深印我心。」在新亚书院就读期间不仅得到良师指导,也认识一些一辈子的好友,陆离就是其中之一。
 
陆离原名陆庆珍,当小思念大学一年级时,她念四年级,二人一见如故。陆离回忆道:「我们在校园初遇,当时小思的牙齿很像兔子,我就叫她『兔仔』,我们非常投契。」 小思对好友认真学习的态度赞不绝口:「她的笔记是第一等的!甚至连唐先生授讲时笑了一下,她也用括号注明在笔记上。这对一个新生来说真是大开眼界。」
 
1958年底,陆离投身《中国学生周报》担任编辑, 认识了爱好文艺的古苍梧(原名古兆申)。小思透过陆离也认识了古苍梧:「我一直把他当作弟弟般。也可能因为教书的关系,有时候我对他也有些严谨的批评,人家常以为他是我学生,其实不是。」古苍梧与陆离二人常常结伴看话剧,看电影,回想当年,古苍梧笑说:「当时陆离已经和石琪拍拖,我的任务不仅是陪她看戏,其实看完戏以后还要帮她写稿。」陆离的真命天子石琪原名黄志强,是影评人,在《中国学生周报》与陆离相识。他自学外语及绘画,写影评之余,也曾为报刊的小说画挿图。六十年代末进入国泰片场美工部工作,工余时间曾与吴宇森拍摄实验电影,反映年轻人的压抑。后来他发现拍片过程实际很闷,宁愿一心做观众。1969年,石琪与陆离结婚。
 
古苍梧不仅喜爱写作,亦关心国事,曾任多份文艺创作和评论刋物主编。著作《旧笺》 透过一位早逝女性友人的书信,侧写出他对六、七十年代香港社会及政治环境的看法,他说:「独立思考的知识份子永远都是左倾的,即是对现行的制度永远都抱着一种反省的精神,一个批判的态度。这种广义的左倾,即使在我比较右倾的年代,我也有这种态度。」
 
六十年代由学生组织争取中文合法化运动,有学生集会示威,也有用文字讨论,这是小思唯一一次曾经亲自参与的社会运动,她说:「在长久的殖民地教育下,我们不懂得什么叫做争取。」在活动会议中,小思负责写文字,设计口号等等,同辈上街示威后,小思发现这种活动量大的群众运动并不适合自己个性,她开始退后一步思考:「我们的切入点应该在那里?人生还有什么呢? 」
 
近年陆离以社交网站会友,石琪以行山会友。回顾当年文友交往,小思说:「是慢慢地,渐渐地,在无声处进入生命。」她觉得当年的《中国学生周报》提供了一个园地,让大家种植自己喜爱的花朶。「不同兴趣的园丁栽种不同种类的东西,各自吸收不同养分,得以发展下去。我是十分感恩的。」小思说。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