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各大报章对立法会选举有不同程度的「倾斜报导」。
今届立法会选举,引发广泛关注及讨论,除了被视为自「廿三条立法」、「七.一大游行」,以及今年初发生的「封咪」事件之后对民主进程的重大测试,也为考验一些所谓「保皇派」自上述事件后的民望。无论如何,这次选举被视为党派斗争白热化的一役。虽然选举已过,但有关选举的议题,仍然成为批判焦点。其中就传媒与选举的关系,亦成为议论焦点。早前台湾选举,亦引发有关传媒沦为政治棋子的讨论。传媒与选举的关系,向来都是传播研究的目标,关注传媒在选举期间所扮演的角色及对选情的影响。
笔者连同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最近举行了一项调查,其目的是探讨新闻传媒在今次战情激烈的选举中的报导,怎样发挥其议题设定的角色。
研究是采用文章 / 内容分析方法。在六月尾至九月中旬期间,对数份报章进行分析研究,探讨选举新闻在这些报章所占的平均范围大小、版位位置、篇幅。在文章分析中,则研究这些报章中所采用的标题、字眼、语调、相片大小、主角选取、角度等。研究范围集中在报章新闻上,但亦会对某些评论文章作出分析。
由于研究刚结束,部份资料仍在整理,故以下只包括部份发现。
报章对政党的偏颇报导
报章对选举新闻的篇幅明显不同。《明报》及《苹果日报》平均每日的篇幅有二至三篇,所占的版位比较前,而所占版位也较多。
从质性研究显示,不同报章在报导同一则新闻时,报导的角度、标题及内文的字眼,以及所采用的图片都有偏差。就报导的内容及字眼的分析,调查发现《苹果日报》对民主派的报导,含正面字眼的成份最多,而负面的字眼,则只有一份。相反,《东方日报》在其对民主派的报导含负面字眼的比例,较正面的甚悬殊。而《明报》对民主派的报导则倾向采用较中性的字眼,而正面成份的也占多。
于八月十七日,何伟途在东莞被公安拘捕的第一天,《苹果日报》标题以「民主党候选人何伟途被指嫖妓扣东莞」字眼平铺直x,但内容就引述何太及李华明的第一意见,是政治阴谋,以及引述学者指,事件对选情影响不大,以第一时间安抚及减低事件对民主党的影响。另一方面,《东方日报》则用标题「何伟途爆出在内地嫖妓被补丑闻」,在内文更引述东莞市公安对民主党指其砌生猪肉大为震怒。而《明报》的标题,则没有《东方日报》般直指其为丑闻,但内容除列出可能的结果外,更引述何妻坚信丈夫,但在其内页里就引述民主党的言论指选情必受影响。而翌日(八月廿八日),民主党连同何妻会见记者的新闻上,《苹果日报》及《明报》均以同情的字眼,引述何妻坚称「百份百信丈夫」,或报导「夫吃饭如饿狗」、「何妻忧极流泪」。但《东方日报》则以「民主党人人自危;选前期不返内地」作为标题,并在副闻中以色情成份作焦点:「何伟途做爱半次被补」,并全面引述东莞公安局的发言,而在报导何妻时,就以煽情、同情字眼,报导何妻「遇人不淑」,中间就有将何负面化的成份。
评论回应报章立场
除报导以外,质性调查亦发现这些报章评论部份更加呼应该头版报导某些政党的偏颇。在「何伟途事件」报导中,较支持民主党的报章在评论中也持同一纲子,不单在选举,平时口径也较支持民主派的评论,对公安的处理有非常参差的看法。八月廿三日《苹果日报》刊载戴耀廷的文章,质疑北京公安部的解释「未能具体解释为何有这差别」。另一方面,《东方日报》则印有宋小庄的文章,道「何某嫖妓,事实清楚……列举中国刑法,证明判刑有理。」《明报》则强调其中立立场,以「新闻要中立,社评要独立」。而对内地公安的判决,指「唯有留待他保外就医才能听到他的辩解」。
报章在处理「陈婉娴事件」上,成了「何伟途事件」的对照。陈婉娴被指利用公帑租用办公室地方,然后转租工联会作开课用途一事上,《苹果日报》对陈婉娴「罪控」亳不留情的负面报导,而《东方日报》则平铺直叙的将事件交待。陈婉娴虽与民建联「划清界线」,但仍被视为同一阵营。
报章的选择性斜手法
质性及量性研究都发现,各报章对民主党及民建联的报导超过对次要的党派,例如其他的泛民主党派,或亲政府党派。报章对一些独立候选人不同处理,一些独立但知名候选人,例如范徐丽泰、黄宏发、「长毛」等,报章都有相当的篇幅,但其他比较不为人知的参选者,例如查锡我、周秉恬等,则较少报导。
就这种情况,本研究也访问一些新闻的记者,不论哪一张报纸,他们的回答也大同小异,称报章有选择性报导,对于一些胜算不太高的参选者,就不要花太多篇幅。就是这次研究所发现的独立候选人的篇幅相对少。记者解释这是必然的情况,尤其今次选举采用的「名单」方式配票,造成政党以名单方式作组别宣传竞选活动,故声势浩大,加上大政党资源较多,所能举办的竞选活动亦相对多,形式也更多新意,相对地独立新人就成为「陪跑者」,参选活动也较少。记者谓,除非这些候选人的竞选活动有「创意」,或有娱乐性,才能有较多「新闻价值」。
忽视弱势社群议题
本研究亦有注视报章对选举中弱势社群团体所举办有关选举的活动的报导,以及对参选者政纲中对弱势社群的报导。量性调查发现,报章对上述议题几乎绝无仅有。六月尾调查组织发表呼吁候选人士应将弱势社群议题纳入政纲中,只有《南华早报》于六月廿六日作报导。民阵于七月初公布「民间政纲」,并呼吁候选人将之纳入,《明报》于较后的版位中以小格报导。另外,包括基督徒协会的妇女联席于八月廿七日所推出的妇女政纲,更未见研究的报章所提及。
调查亦就此情况追问记者,大部份称不清楚选民普遍对弱势社群的议题有多大关注。部份记者更直言,报导候选人对弱势社群的关注,更可能影响候选人获得的支持。他们称,除非有大事件发生,或者有确切调查指选民关注弱势社群的议题,又或者弱势社群团体团结起来举办大型行动,才可能有较大的「新闻价值」。
报章几可成政党宣传机器
此研究重申本港新闻生态的一大特色,就是不同报章的倾斜报导,在选举报导中表露无遗。这种明显政治取向,以及采用偏激煽情的字眼,严重脱离新闻操守中的客观公正持平的原则。
但此现象在选举报导中所产生的问题更见严重。选举期间,选民需要对于候选人提供正确的资料,以及对其客观公正的分析,以便选民更能选出真正能代表一己兴趣、立场及实际需要的候选人,但现今部份报章不单对其所支持的政党 /候选人报导偏颇,对敌对的就亳不留情的将其负面化,更以政治争论作攻击情报的武器,使政治战场转到报章上,不难令人觉得,报章作为「议题设定者」,在选举期间,非但不能负起为选民扮演中立的监察者,更沦为所支持党派的宣传机器,损害选民利益。
选举新闻娱乐化?
有讨论指,报章不可能绝对客观,表达其明显政治立场是无可厚非,而连同其哗众取宠的报导手法,更能在这市场导向的大前提下,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有记者更指,选举新闻一如其他新闻,其新闻价值在于发掘「趣味性」,使选举新闻也可有「娱乐性」。诚然,选举新闻也可存在软性轻松一面,但这种做法,便像「何伟途事件」的新闻,将被放大地渲染。何被补的原因始末便自然成为富趣味及新闻价值,及可被「娱乐化」的材料。因此,娱乐化报导正好在选举及政治丑闻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种以「娱乐化」为主的报导手法,乃沿自要吸引主流读者兴趣的原则出发,而符合主流兴趣,亦可能影响报章对集中报导「主流议题」的做法。除了将报导焦点放在大党派外,更见着重反映主流需要及利益。结果,不单独立新人(除了有知名度外)被忽视,代表弱势社群兴趣的议题就被排挤,以致报章直接造就一个「锄弱扶强」的恶性循环,主流议题一方面得以强化,弱势议题就被边缘化。在选举的范畴上,报导更因预测选情而因应报导,直接影响选情。
第四权的社会责任
新闻传媒,作为第四权,理应负起监察社会的责任。在选举报导上,除了反省注重客观持平的操守外,更应广纳多元化声音,既尽量提供全面选举资讯予消费者,更应使不同民众的要求传达给候选人,使后者更能充份代表选民的需要。但此研究所反映的是报章不单没有充份反映多元候选人,以至只反映主流,严重将边缘兴趣压缩,使声音单一化,更在这市场导向的大洪流下,以娱乐为新闻价值,并将新闻娱乐化,以偏颇倾斜手法支持/反对政党。
研究建议,新闻报导理应着重其在选举中所负起的社会责任,更应以客观平衡角度,广泛报导多元化议题及声音,以建立民主进程必须的健康的公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