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新闻网的威力和影响力

2006-10-16
韩国OhmyNews成为公民新闻的典范。
  在地铁车厢里,俩小口子为了些琐碎小事争执,互数对方不是,车内的乘客都静静地听着他们的一言一语,很是有趣。第二天,他俩的绝妙对白便在网上流转开去,真人演出,无花无假。 只是俩小口子完全在不知情下,无端端成为了网上的新闻人物 ...... 似曾相识?
  「Citizen Journalism」--一个近年引起各界关注闹得热烘烘的现象,令人再度思考什么是记者?什么是新闻道德?怎样去分辨新闻报导与评论?怎样去界定新闻价值?传统新闻媒体又是否唯一的新闻渠道?

公民新闻的影响力
  「Citizen Journalism」被译作公民新闻、国民新闻、或市民新闻,一般指读者将自己所见所闻利用网络作为平台去报导,大部份的报导都是自己第一身的经历。现时公民新闻的形式有以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出现。文章处理的手法,可以是由读者直接放上网页上而不经筛选编辑,亦有些是经网站负责人编选后才刊载在网页上。
  虽然公民新闻是公众自发性的新闻报导,但不要以为这只是乌合之众,成不了气候。最近连传统新闻机构CNN亦在网上推出CNN.Exchange I-Report公民新闻网,欢迎网友投稿。CNN早前在报导黎巴嫩冲突事件时,便转播了YouTube网民的新闻录影片段。相信很多人对YouTube不会陌生,「巴士阿叔」的金句「你有压力,我都有压力」事件,引起了香港人、甚至海外人士的谈论争议,闹得满城风雨,亦令到大家对公民新闻开始关注。
  要数公民新闻网的威力和影响力,不可不提的是韩国OhmyNews。英国《卫报》(Guardian)称赞OhmyNews是「当今非跨国媒体中最具影响力的新闻网站」。当中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在二零零二年韩国总统大选前夕,当时因为总统候选人卢武铉的竞选伙伴郑梦准突然倒戈,令到选情告急。OhmyNews发挥了公民新闻的力量,透过民众以文字、影像、图片等,将总统选举的战况分秒必争地不断报导,在十二小时内吸引将近五十万人次浏览网页,而卢武铉上任后的第一个专访便给了OhmyNews。现时OhmyNews不单有韩语版,更有英文的国际版;不只在互联网,手机亦可观看OhmyNews的新闻报导。OhmyNews创办人吴连镐(Oh Yeon Ho)提出「每位市民都是记者(Every citizen is a reporter)」的慨念,在网页上打正旗号「公民新闻:理论与实践」(Citizen Journalism : Theory and Practice)。
  究竟「记者」是否真的可以是全民皆是?公民新闻又是否真的可以取代传统新闻制度呢?

发展的有利空间
  要成为一名记者,最起码的条件要识字能书写。根据零五年联合国的统计数字显示,美国的识字率达百份之九十九点九、南韩百份之九十七点九、香港百份之九十三点五。各国都致力教育普及化,大部份市民都是能读能写,写得好或坏则见仁见智。况且,十居其九的公民新闻网都是兼容多媒体创作,不以文字书写,亦可以图片、影像等代替。
  具图片、影像拍摄功能的工具,在市面上非常普遍,其中以手提电话最为普及。估计零七年全球手提电话用户将超过二十亿,现时美国手提电话用户约有二亿,中国更高达四亿,手提电话已是大部份人随身必备的物件。以YouTube网站为例,很多网民都是在事件发生时,即时以手提电话拍摄,然后将图片或影像传送到互联网上,效率高而且更是第一手资料。
  再者,具备宽频上网的电脑用户亦越来越多。据美国IMS资料显示,零五年初全球宽频上网的用户约一亿五千万,估计零九年用户人数将达四亿。宽频上网令到无论上载或下载多媒体更见方便,所需时间不多,无疑令公民新闻有更有利的发展空间。
  人民识字率高、互联网技术提高、宽频上网和多媒体手提电话的普及,都为公民新闻提供有利的客观发展条件。公民新闻无疑可补传统新闻的不足,可以发挥如报料热线的功能,令到有关的新闻资料更多,内容可以更丰富。接收者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去看一件事,对事情的认识会更清楚,减少新闻发布被部份人士和机构所垄断或独专的情况。大部份公民新闻记者是自发性,当中有小部份是可获得薄酬,但一般并不会视为一行职业,推动力往往是基于个人的满足感,因此在新闻报导上,可大大减少因受雇机构的文化和背景影响而有所偏颇。

存在问题与隐忧
  在公民新闻当中,令人较为忧虑的是客观性和质素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已亲历其境的事情,以第一身去报导。新闻报导的取态往往会是自己个人的观点,难以用一个客观、持平的态度去处理,而且亦难避免有人会借助这个公众空间混水摸鱼,发放一些有利自己或甚至失实的报导。
  有时候由于一些公众人士过份投入,更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去年英国伦敦地铁、巴士受到恐怖袭击,部份在场人士竟然不去帮手抢救伤者,而是急忙拿颡腽钏褔廜洃谳弮v像功能的手机拍摄现场的情况。在这种危急、恶劣的环境下,我们是否真的想看见这么多的自发记者?再者,这些公民新闻记者无须有记者证,他们的身份可以是随时出现,可谓防不胜防。你在公众场合上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是公民新闻的题材,无须预先张扬,你的举动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互联网上公告天下,那岂不是全民都可以是狗仔队?人人都可以是受害者?那么新闻发布的个人操守又有谁去监控?公众的私隐权又有何保障?
  至于公民新闻运作的模式,OhmyNews可以作为借镜。 OhmyNews并非是一个全开放式的平台。该网站有九十五名全职员工,本身有编采的制度。如果公众要投稿往OhmyNews,他们首先要登记成为该网站的公民新闻记者,并且需遵守有关的记者守则。而所投的新闻稿会先由网站的员工选取,再去核实资料内容,有需要会作出修改,然后才会发布。这个模式并非完全的放任政策,可能会对公众人士参与作为公民新闻记者有所限制。然而这种做法,正好让新闻的质素得到保护,公信力得到维持。
  新闻发布对公众的影响较大。遇上一些灾难性的事件,例如恐怖袭击、禽流感、银行财政出现问题,新闻报导只要稍一不慎,便可能会即时出现公众恐慌。大家也许还记得SARS期间出现超市抢购的情景。当时只因一名少年贪玩,制作冒充一个新闻网站,并发布虚假消息指香港会被隔离,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因此公民新闻网的运作模式,很不宜仿效Wikipedia那般让任何人随意书写新闻内容,然后再由其他人补充或改正。因为新闻的影响力太大,公众的反应可以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一旦失实的新闻公开发布,那种可能出现的威力,哪还来得及等待其他人去改正呢!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活在后真相的信息战年代

傅景华
2019-09-28

香港传媒高层访京团背后

吕秉权
2018-10-22

假新闻 Vs 新闻自由

彭家发
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