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
抑郁症是长者常见的精神科问题,据2000年香港的普查显示,7%的长者患有抑郁症,症状与成因与青年时期病发的抑郁症有所不同,属独特的情况。
老年抑郁症和青年抑郁症有相似的地方,如患者会长期表现不快乐、精神较差、常感疲倦、对平常喜欢事情失去兴趣、难以入睡、食欲不振和消瘦等,亦会出现负面倾向,例如感到无人能帮助自己、觉得自己无用和有内疚感等。负面情绪表面难以察觉,但身体会出现不适,如头晕和疼痛等,都是情绪病的病征。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能会有被害妄想,出现幻觉和幻听,甚至有自杀倾向。
长者有较多身体毛病,如各种长期病患和痛症等,影响长者的精神状态,是导致老年抑郁症的重要成因之一。另外,丧偶及亲朋好友一一过身,会对长者造成精神压力,令长者的思想容易变得负面,增加患抑郁症的机会。
长者未必懂得表达不快的情绪,例如刚退休的男士可能因生活突然有所转变而感到闷闷不乐,但不懂表达或基于自信的理由不想表达,甚至未必为意自己不开心,增加医生断症的困难。
抑郁症的症状可能与其他病患的症状相似,例如感到疲累,要判断这是本身的病患还是抑郁症所引起,医生在问症时会着重时序,确定负面的情绪和症状是同时出现,还是有情绪转变的时段。长者未必会直接表达负面的情绪,因此家人亦应小心观察,留意长者身体的毛病是否抑郁症引起。
长者自己可能不为意问题所在,感到疲倦或无胃口,误以为是身体有毛病,以致未能全面向医生表达自己的状况。家人如发现长者不开心,便能客观地将症状向医生转述,有助医生诊断,因此家人的角色非常重要。如发现长者持续表现不快乐,而情况持续数星期或数个月,以致影响日常生活,例如放弃平日的兴趣,连晨运也失去意欲,甚至出现自杀倾向,便是需要帮助的警号,家人需要特别留意。
抑郁症与情绪和经历有关,长者未必愿意向第一次见面的医生透露心迹,因此主诊医生需要时间与病人建立关系(rapport),让长者愿意敞开心扉,分享心事。如长者感到医护人员及药物有帮助,覆诊时多乐意分享生活逸事和心事,医生亦更能掌握长者的心理,有助治疗。
脑部疾病与长者抑郁症
脑部的其中一项功能是调节情绪,受损的话情绪会出现问题,例如中风后,脑细胞受损,情绪的调节功能受影响,可导致抑郁。另一方面,中风令长者行动不便及说话困难,造成生活压力,亦会令长者出现抑郁的症状。
年青时曾患抑郁症,即使病发了一、两次后无再复发或一直以药物成功控制,亦不代表抑郁症已痊愈,老年时期特有的生活压力,有机会将抑郁症再次诱发出来,因此抑郁症可埋伏多年再发病。
(1) 药物治疗:如长者已在服用很多药物,医生会迁就长者的用药习惯和时间,尽量处方与长者本身的药物不会有冲突的药物及简单的药方(如一天一次),避免加重长者的用药负担。对于情况严重的患者,医院会安排社康护士探望,观察长者吃药的情况。即使是同一种药物,每个人的反应都不同,病者应留意对药物的反应,向医生反映,有助完善治疗。
(2) 心理治疗:医生会利用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情况轻微的病者,而对于已在服用药物的长者,这亦可作为进一步的治疗,改善病情。
(3) 哀伤处理:如经临床判断,医生确定长者的抑郁症状是来自心理而并非生理因素,会安排心理学家、社工或精神科医生进行短期辅导。
如发现自己持续受到负面情绪困扰,应立即向社工或相关组织(例如撤玛利亚防止自杀会)求助,情绪失控的话亦可到急症室求诊,该处有24小时驻诊的医护人员提供即时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