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世代」在网上发布内容的原因:自恋、休闲沉闷和满足需要

2010-08-14

  从年初立法会外反高铁集会,「恶搞」政府的政改「起锚」宣传,以至建立Facebook群组反对大浪西湾建私人会所,在网上发布内容的网民,渐成为动员参与社会活动的一股势力。而近日当有社会事件,报章亦渐喜以「网民评语」作为配稿之一,反映市民心声。可见网民发布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 Online),已开始获得关注。

  美国作家Dan Gillmor早在2004年已经提出公民记者(citizen journalism)概念:报导新闻再非专业记者专利,受惠于网络普及,普通市民亦能自发搜集、分析、整合新闻素材,在各式平台公诸于世。

  现时本港流行谈论的「八、九十后」,就是网络言论的一群中坚分子。他们乐于在网上分享个人生活点滴,以至在网上论坛、个人网志抒发对政经话题之己见。海外有一近义词「网世代(Net Generation)」,意指1977年至1997年出生的青年,与中港两地「八、九十后」意思相近。「网世代」在青少年或更早时期,已经历互联网崛起,因此部份生活习惯或人生观,无可避免地被网络世界所塑造。本研究期望探讨他们在闲暇时间于网上发布内容的原因。

「使用及满足理论」
  研究在本年3月至4月进行,邀请了344名适龄(13至33岁)网友填写网上问卷。其中男网友约占47%,63%受访者个人月入低于$10,000,亦即本调查受访者之月入中位数。受访者中约67%表示已获得学士或以上学历。在网上发布内容方面,受访者参与Facebook等社交网络最多,平均为3.74分(以1分最低,5分最高);其次为影片分享或视频交流网站(2.88分),详情见图一。

  研究主要利用传播学中的「使用及满足理论(Uses and Gratifications therory)」框架,探讨网民在网上发表内容的动机和所得益处。根据学者Rosengren(1976)、Katz & Blumler (1974)的定义,在这个框架下,媒体受众并不被动,相反他们都各有所求,因而会按需要主动选择参与特定的媒体活动。由于受众社会背景及心理状况不同,他们会选择不同媒体,使用方式亦各异。回顾「使用及满足理论」过去的研究结果,媒体用家之所以选择有关媒体往往基于各种目的,如娱乐、寻找资讯、社交、逃避现实、放松身心等。归纳各文献,在网上创造内容的动机大概可以包括以下四个:

1)「关爱(show affection)」—对亲友展示鼓励、感激或帮助别人

2)「需要认同(recognition needs)」—建立个人形像、提升自信、获取尊重和支持

3)「群体需求(inclusion)」—在别人生活中占一席位、找人倾诉、了解自己和别人

4)「抒发负面感受(venting negative feelings)」—表达不满、向人报复、宣泄怒气

  本研究沿用过往有关这些动机的量度方法,访问了「网世代」十八条相关问题,以量度他们在各动机的数值。数值越高,有关动机越强。结果显示,「网世代」这四种动机越强,参与制作网上内容所花的时间都会越多。另外,动机不同的「网世代」,亦会选择不同网上平台发表内容。「关爱」动机越强的「网世代」,越多在社交网络(如Facebook)提供内容;「需要认同」的网友,则会在个人网志(blogs)和参与论坛(forums)较多;至于对「群体需求」重视度越高,会更多选择在网上论坛(forums)和在个人网页发布主题或回帖。此外,常常需「抒发负面感受」的,更乐于以网上评论(如网上食评OpenRice、各消费评论网站)、网志、论坛、个人网页、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络作宣泄途径。

  除了动机外,本研究亦探讨了驱使「网世代」在网上发表内容的心理特质。「Web 2.0」兴起,不少网络均能向用户提供私人版面,加上摄录器材的普及,正正鼓励用户把自拍照片和录像上载网站供人阅览。其实,年青人于自己的网络空间担当主角无可厚非,但部份人却因此遇上尴尬情况,甚至麻烦。例如有纪律部队人员在执勤期间自拍照片并上载、女会考生拍短片以港式英语批评监考员英语水平等,皆成一时热话。有人批评网络「自恋」(Narcissism) 成风,亦有外国文献指现今青少年越趋自恋。究竟「自恋」行为与「网世代」的网上活动是否有关联?

  此外,研究亦探讨「网世代」的「休闲沉闷(Leisure Boredom)」程度,Iso-Ahola (2003)认为人在休闲时间没有称心的活动填充,就会感觉沉闷。多项研究已证明,「休闲沉闷」会令年轻人容易投入上瘾的活动,包括吸烟、酗酒、吸毒的风险。问卷以各五条问题量度受访者的「自恋」和「休闲沉闷」程度。量度「自恋」的间题如:「有机会时我乐于表现自己」、「我希望在世上获得名誉」、「我喜欢成为焦点」、「我会一直争取获得应有的尊重」。而量度「休闲沉闷」则有:「我通常不喜欢自己的消闲活动,但又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可做」、「消闲活动不能令我兴奋」等。研究发现愈「自恋」的「网世代」,整体花于网络发布内容的时间会愈多。「自恋」程度愈高的受访者,更倾向增加参与社交网络、个人网页和网志。至于空闲时间愈感到沉闷的受访者,在网上论坛、个人网页和网上评论发表内容会显著地愈多,尤以后两者为甚。

结论
  研究结果归纳了六项「网世代」进行网上发布活动的动机和原因,例如「关爱」、「需要认同」、「群体需求」、「抒发负面感受」、「自恋」、「休闲沉闷」;当中除了「休闲沉闷」外,这些动机均与受访者的网上发表内容的总时间有正面关系。而驱使「网世代」选择参与不同的「Web 2.0」平台的动机亦有差异。例如要表达「关爱」,会选择社交网络(SNS如Facebook,MySpace,和Friendster等);要「宣泄负面情绪」的,会到评论网站(可能要将各种消费期间的不快经验公告天下);重视「群体需求」的则会在论坛张贴主题、回应别人意见、加入讨论等;至于在个人网志展示识见或艺术水平的网友,则可能「需要认同」。调查结果印证网上活动并不能笼统视为一体。在「网世代」眼中,不同的「Web 2.0」平台,皆有不同的用途,他们会随动机,于不同平台进行内容发布。

  正因如此,驱使不同的网上媒体会有不同的内容风格,这是值得再深入探讨的。随「网络市场学」的潮流越趋炽热,商界争相进行网上行销,但除需考虑各「Web 2.0」平台的不同特性外,还须顾及当中的内容风格差异,并以此制订最具效益的销售策略。此外,媒体、政策研究机构,以至政府打算从网上了解「网世代」的民意时,亦不宜只听「一家之言」,应归纳各平台上之言论,以获取对民意的更全面认知。

  趋向「自恋」的「网世代」选择在网志自我宣传,结果符合Buffardi & Campbell于2008年的结论。但较自恋的受访者,同时亦会更繁密参与社交网络。自恋的人普遍被标签为自私、对人漠不关心,但研究却显示他们喜于透过社交网络关心亲友。社交网络上,用户的留言、图片以至短片,有否流露复杂以至矛盾的情绪,则需要进一步的「内容分析」研究才能知晓。

  值得一提的是,「网世代」的个人背景,包括性别、教育程度、每月收入,与他们在网上发布内容的多寡并无显著关连。原因可能是电脑硬件和网络服务的价格不断下降,加上「Web 2.0」平台内容多元化,应有尽有,几乎人人都能觅得空间发布内容,可见「网世代」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数码鸿沟。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警队与社交媒体

黄子健、马伟杰
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