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科技局前的日子

2012-11-13


  十月十七日,特首梁振英宣布搁置政府总部架构重组建议,当中包括本来建议中的科技及通讯局,实在令资讯科技、通讯及广播业界非常失望。

  自从前任特首曾荫权于二零零七年把「科技」从政策局除名后,科技界失去的不只是专重和面子,实际上现时的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工作的确太过繁重,在过去这几年对科技产业发展和立法相关工作都无暇兼顾。如果有科技局,我们相信该局局长将更能推动跨政策局的产业政策制定及工作执行。

  争取成立科技局,也不是只为业界自身利益。事实上,自从金融风暴之后,香港社会亦曾经短暂谈论如何多元化发展经济,连温家宝总理数年前也按捺不住,面授前特首曾荫权,指香港应该发展高科技产业,但港府竟然仍然无动于衷。

  可惜,在选举时英明神武,令香港人以为他能代表改变的梁振英,现在却变得畏首畏尾,大概他担心「硬推」政府架构重组,会招来另一轮的「拉布战」,结果特首只显得不敢面对任何政治风险。退一步说,如果今天不推,是担忧社会未有共识,为什么政府只搁置建议,而不立即开展谘询,寻求共识?是不是梁振英只会硬推,不齿与市民和议员讨论,真的推不成的话,就宁愿收回?

创造优质科技就业为先
  无论如何,科技局短期内不会成立,恐怕已成既成事实。我们可以怎么办?

  香港资讯科技界面对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策缺乏规划,引致市场发展限制重重。发展科技产业的元素,最重要是人才,可惜,我们业界面对的最严重问题和困难,正是人才的错配:科技学科入学的质量欠佳,令大小企业都面对「请人难,留人更难」。香港虽然有世界级的大学,我们的电子工程、电脑系的尖子,不少直接被外国公司请去矽谷、北京等地做科研,本地却无用武之地。

  过去在香港的科技业界,可能因为面对产业不受重视的限制,令当中不少企业都把目光集中北望中国,梦想这个庞大的市场可以带来无限商机和利润,结果大部分都失望而回;对本地的专业人士而言,他们大多都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考虑搬到中国内地发展,但更重要的是,过于重视中国内地市场,根本不能为香港创造本地优质就业,过于倾斜反会掏空本地市场。

  因此,笔者一直建议,业界和政府应合作面对改善资讯科技界的四大支柱:形象、人才、市场,和投资。四大支柱,缺一不可,然后这些支柱才能支撑我们最终的目标:创造更多的本地优质就业,令我们的科技专业人员得到应得的尊重,和有前途的事业发展阶梯。

改善中小企营商环境
  香港的法治环境、资讯自由、通讯基建、知识产权保护,都是适合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但我们的政策没有好好利用。因此,笔者计划联同业界率先制定产业政策蓝图,向政府和特首提出,游说把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纳入明年一月特首的施政报告内,并希望包括开展具体的发展项目。

  还有的是,既然科技局短期内不会成立,那么继续要肩负科技产业的政策及监管的商务及经济发展局,仍然必须对资讯科技、通讯和广播产业负责,我们也期望局长必须对通讯和科技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视。

  例如,若要改善资讯科技产业的专业形象,业者一直建议成立法定的专业资格。过去几年,这方面的工作停顿了,不过,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旗下的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刚成立了推动专业发展的工作小组,目的是向实现法定制度作研究、谘询和希望建立实现的蓝图,这是正确的第一步。

  另一方面,若要改善本地市场的经营环境,政府的角色实不可少,无论是作为主要用家,或是作为产业政策的推动者。作为用家,政府的资讯科技采购政策以「价低者得」为主导,一直为业界所咎病,直接间接令香港的资讯科技界被迫将货就价,创新的发挥受到限制,其实对行业长远发展不利。

  此外,本地资讯科技中小企限于香港市场的规模,一方面生意难做,另一方面也缺乏创业投资资金,因此,我们希望政府能带头,为本地科技企业提供优先测试机会,首选使用本土开发技术。不过,近期有越来越多的本地中小企告诉笔者,物业市场过热,已经影响到租金上升,令科技业的中小企更加水深火热,这些深层次问题不易处理,但当局也不可置之不理!

负责科技政策的副局长?
  在广播政策方面,商务及经济发展局的近期成绩,实在令人失望。先说数码声音广播,从香港数码广播停播风波,显见局方回避,错失及早处理的机会,亦无法解释为何对这家持牌广播机构不监不管,无法令人相信事件不涉政治干预成分,对香港广播和言论自由已经构成严重伤害。另一边厢,免费电视发牌一拖再拖,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无法解释原因,再令市民关注是否受到中央干预,而香港广播市场未能依原定政策引入竞争,怎能不令投资者对香港广播市场规管失去信心?

  同样在内容政策方面,因为市民对「二次创作」的关注,政府在上届立法会未能如期通过修订版权条例,另版权业界不能更有效针对地对付真正的侵权者,而且因未能如期引入相关业务守则,处理移除侵权内容,令互联网服务商也未能享有「安全港」保障,而政府今年向立法会提交的立法建议清单,竟然没有版权条例,立法优次如此「飘忽」,也非业界之福。

  说到底,如果没有科技局的较高层次的政策主导,没有业界人士可以成为科技局局长协助制定产业政策,我仍然希望,政府可以至少以真正熟悉和来自资讯科技界的人士出任政治问责制下的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协助局长领导科技业发展方面的工作。这样的要求,不是说我们相信「人治」,但无可否认的,是在决策局层面的确缺乏有业界经验和了解业界需要、能与我们充分合作和有能力执行政策的领袖。

  科技局,始终是会有的,只望不要太迟,香港付出的代价、浪费的机会只会更多。今天我们这些要求,包括来自科技界的副局长,为的也是香港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本来,梁振英有大好的机会,把曾荫权错误的科技政策,改变过来,但连新任特首也错过了他的第一个机会了。梁特首,你还要我们再次失望吗?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警队与社交媒体

黄子健、马伟杰
2017-05-08

香港网游产业的数点建议

冯应谦
2012-11-13

反国教运动与政治传播的动向

陈韬文
李立峰
201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