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合」转化「私人空间」 手提电话使用调查分析

1998-11-15

  手提电话在香港极为普及,年轻人几乎人手一机。根据统计,在一九九八年六月,香港的固定电话用户最高达到二百四十一万。六百五十万人口中,约38%的人口拥有一台手机,普及率冠于亚太区,在世界前列。最近因为金融风暴袭击,百业萧条,而手提电话仍然保持成长,可谓一枝独秀。

手提电话普及率冠亚太

  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市民生活匆忙,手机成为最方便的联系工具,不难理解。此外,手机设计款式新颖,也符合崇尚时髦的香港消费者品味。当然,关键还是手机的实际用途。手机的功用不只是「倾偈咁简单」,其实已经集多种功能于一身:传呼、留言、传话、来电识别、查询服务(例如交通状况、天气、股市)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的出现使人际沟通形式改变,新的人际关系网络不再局限于有形的空间,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凭想像建构出来的空间。手提电话更进一步让两个人谈话时,不必停留在固定的场所(餐厅、住家、办公室或公共电话机旁);于是,公共场所和私人空间的距离给打破了。传呼机的普及,在电影院、剧院、地铁车厢内突然响起的「哔哔」声,常常令人神经紧张和「皱眉头」。如今,任何人可以在公众场所,耳边贴着手机,与天外一方的人高声说话,旁若无人。即使是窃窃私语,也难免传入别人的耳中。但是,在医院或飞机上使用手机,就有可能导致事故了。

  在「公共场所」和「私人空间」的区别越来越模糊的情况下,手机用户怎样才算行为不当?众人爱用手提电话,许多人却抱怨它滋扰,那么,投诉集中在哪些方面呢?如何解决手机不当使用的问题?政府有何对策?今年五月,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对手提电话的使用情况,做了一次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用户背景分析

  在接受访问的 834 人当中,超过半数 (53.5%) 拥有手提电话,其中超过两成 (21.1%) 用 PCS 网络。近一半 (49.6%) 用户的手机有「转接来电」(飞线)到传呼机或有线电话的功能。此外,约两成 (20.7%) 手机附带接收新闻及天气、六合彩、赛马、股市行情或交通状况等信息的功能。因此,手机不只是通话机器,其实已经成为个人的资讯系统,集多种通讯功能于一身。

  至于用户本身的社会经济地位,调查显示,典型的用户约三十二岁,已婚,受高中或专上教育,从事服务业,拥有私人楼,家庭为四人核心家庭,收入在二万至三万元之间。

■手机的主要用途

  手提电话最初推出时,用户主要是商人。这次调查结果显示,手机的主要用途是社交联系。常用手机联系的对象依次是:家人 (56.6%) 、朋友或亲戚 (46.4%) 、同事或同学 (44.5%) 、男朋友或女朋友 (39.6%) 。洽商或谈公事的排第五,占约二成八。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手机来取得资讯(例如 1083 查号台、时间及天气等)的用户占 5.6%,而打电话到电台节目发表意见的约占一成 (0.9%) 。

■使用手机的场合

  大部分人使用手机的地方是「在街上」(61.9%) 。由于香港几乎家家户户都装有电话,因此自然很少人在家里使用手机 (10.3%) 。手机使用者摆脱了「定点通讯」的约束。第二个手机使用频率最高的地方是公共交通工具内(如巴士、火车、地铁,46.4%),这些都是没有公共电话的地方。不过,即使在装设公共电话的地方,用户通常还是倚赖手机。这点可以从用者在商场 (39.8%) 、火车站或地铁站 (30.7%) 及餐厅 (29%) 等地方高频率使用手机看出来。

  上述数据和分析显示,手机作为私人社交联系的工具越来越普遍,这也符合香港年轻一代上班族紧张匆忙而崇尚时髦消费的生活形态。

使用不当造成滋扰

  这次调查发现,80.8% 受访者对在「餐厅或茶座」使用手机觉得反感。排第二位的是「课堂、学校或图书馆」(79.7%) ,接下来是「飞机场或火车站」(79.1%) 、「医院」(78.8%) 及「教堂」(62.8%) 。

  不过,在受访者之中,对使用手机的不当场合,用户和非用户的观点差异颇大。令用户反感的场合依次是「飞机场或火车站」、「医院」、「餐厅或茶座」以及「课堂、学校及图书馆」。另一方面,非用户在「电影院或音乐会」、「会议中」、「商场或商店」以及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上」深受其苦,因此反对者比较多。由此可见,在地小人稠、缺乏公共空间的香港,非用户饱受手机不当使用的滋扰。

  受访者举出各种各样具体的手机扰人形成,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一)高声说话或手机响声—大多数受访者觉得,在音乐会中手机突然响起,整个晚上的美好时光全被破坏了(72.9%) ;身边的人对着手机高声说话,也令人不快 (66.1%) ,或者干扰安宁(63.9%)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听见手机响声或者高声说话,也让人难受 (60%) 。

(二)不合礼仪的使用—约三分之二受访者同意,在公众场合高声说话是扰人的行为 (66.6%) ,是傲慢的行为 (62.4%) ;约半数 (51%) 认为,被迫听到别人说话内容是不好的。

(三)使用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大多数受访者同意,驾车时使用手机是危险的 (90.2%) 。其他忧虑包括:可能造成交通意外(84.2%) 、干扰医疗仪器 (82.2%) 及飞机飞航 (83.3%);意识到后两项可能危险的,用户比非用户多。

公共政策的回应

  这次调查的结果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手提电话在香港成为有线电话的延伸,普及程度可能导致传呼机被淘汰;
(二)在公共场所不当使用手机非常普遍;
(三)关于应对策略,大部分民众倾向呼吁用户自律,一切管制条例应该由政府拟定。

  其实,电讯网络不单是「沟通系统」,还形成了「社会空间」。手机(电讯科技新产品)日益普及,「公共空间」被转化为「私人空间」的趋势非常明显。公共政策的回应日益迫切。可是,民众却倾向消极悲观,或者只是希望「自律」。

  最近环境保护者关注的主要是物质污染,已迫使政府通过许多相关的环保法令。我们则认为,政府也应制订具前瞻性的法规,例如仿效「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立法,规范手机在公共场所的使用,以保护公众利益。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警队与社交媒体

黄子健、马伟杰
2017-05-08

2016年度新闻与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调查

马伟杰 周展梁 叶诗颖 伍淑冰 梁俊仁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