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原名南坪县,古称羊峒)的九寨沟,是中国唯一既是「世界自然遗产」亦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地方,因四周散落九条藏族村寨而得名。这著名风景区主要由树正沟、日则沟、则查洼沟组成,整个沟谷呈Y型,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湖地貌,来自雪山的湖水透明度极高,清澄见底的翠绿、孔雀蓝湖水可说是它的标志,故自古这一带已有「翠海」之称。
翠海、叠瀑、彩林、烟云、雪峰,当地絶丽风景令人目眩神迷,一般甚至有「九寨归来不看水」的说法。然而,这一片山光水色却曾于1960、70年代因大量伐林而受严重破坏,直至1978年,这里被划为保护区后,才逐渐恢复过来。由于景区内禁止「经营性生产活动」,放牧和大规模耕种都被禁止,原本过着半农半牧生活的藏族村民,便逐渐改为以旅游业为生。

唐初(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松赞干布大举东征,部份被留下驻守的军队,据说便成为今天居于九寨沟一带的藏民。泽珠佐是居于景区内的安多藏民,住在支沟扎如沟热西寨。由于族人传统家庭观念重又重视长辈,60岁已当祖母的她,在家中备受家人、后辈尊重,女儿即使外嫁,仍与她同住,孙儿亦由她照顾长大。
景区外的九寨沟县勿角乡聚居了千多名白马藏族人,这少数民族被列为藏族分支,但亦有指他们为古代居于西北地区的氐族的后裔。虽然深受藏族文化影响,但他们在外观、风俗、语言等方面都和藏民有所分别。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㑳舞,是白马人用以祭祀的舞蹈,因众舞者需戴上各种不同猛兽和大鬼、小鬼的面具,故又有「十二相舞」之称。居于勿角乡英格村下勿角村的老人班文玉是舞蹈传承人之一,目前正为这种由祖辈代代相传,但却越来越少人懂得跳的原始舞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