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慢性胃炎
什么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长期发炎。当抽取组织化验,会发现出现淋巴性白血球,是组织上分类的断症。胃炎有机会导致胃黏膜变异,增加患上胃癌的风险。若及时治理,病情及生活质素是可以改善的。
病症
胃炎的患者未必会有任何病症,很多时候需要身体检查,照胃镜才会发现。但有些患者有机会出现以下病症:
1. 上腹痛
2. 胃痛
3. 作闷
4. 消化不良症状
高危因素
1. 幽门螺旋菌:这种细菌须于稀薄氧气的环境方可生存,所以专门于人类的胃部生长,传播途径主要是口水及排泄物。细菌留在人体中,会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
2. 刺激/化学性物质:
a. 胃酸过多
b. 服用非类固醇药物人士
c. 服用补血药人士:铁、钙等重金属有机会令胃黏膜受损
3. 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患者有专门攻击胃黏膜的物质,导致胃炎。
4. 曾接受电疗的人
并发症
患有胃炎的人,有机会由于胃出血引致胃溃疡,从而伤及胃壁,严重者更会出现腹膜炎,需要进行补胃手术治疗。
至于慢性胃炎的病人,如不及时医治,会出现胃黏膜退化及病变、萎缩性胃炎、甚至是胃黏膜肠化生细胞变异。最终,更会演变成胃癌。
治疗
针对慢性胃炎的不同成因,医生会作出不同治疗 :
1. 针对幽门螺旋菌:根据资料显示,有百分之七十的带菌者是没有病症,但有百分之五十至七十的胃癌患者,是由幽门螺旋菌演变而成。如发现胃部存在幽门螺旋菌,只要服食一至两星期混合抗生素,大部份病人的幽门螺旋菌也可消除。
不过,有部份患者对药物有抗药性,而且康复者并不等于终身免疫,有百分之五的患者会再次感染细菌。即使康复,亦应定期与家人一同接受检查。
如有怀疑患上胃炎,应尽快求诊。如延误医治,细菌有机会已变异,即使服用药物也未能完全杀死细菌,更有机会引致其他并发症。
2. 针对长期胃酸过多:服用强力制胃酸药「质子帮浦抑制剂」 。
3. 了解病人生活习惯:透过改善病人生活习惯,减低对胃部之影响 。
a. 饮食:饮食是否定时,是否常进食肥腻、辛辣的食物,刺激胃部甚至引致胃溃疡。
b. 压力:急赶的生活节奏影响胃部分泌
4. 剔除对胃部有影响的药物:例如具化学性、消炎止痛药。
资料来源:2013年10月17日香港电台第一台《精灵一点》节目
00:00
00:00
00:00
姚志谦医生
肠胃及肝脏科专科医生
最后更新:2014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