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正(全皮下植入式心脏除颤机)
从出生开始,心脏跳动都有既定规律,因心脏是负责泵血,当心跳出现混乱时便无法泵血,因此便会出现病征甚至引致生命危险。
心律不正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若泛指任何心律不正的问题的话,20-30%的人均有心律不正,严重会出现危险的心房颤动,引致中风约有1%,所以这也是个广泛的问题。同时,工作压力太大的人也会出现心律不正。粗略估算全港约有6000人死于心脏病,当中大约5-10%的死者可能是死于心律不正。
心律不正的范围十分广阔,良性心律不正只会偶然心脏不自然地跳动两三下,有些极端情况,如恶性心律不正则有机会致命,如心脏猝死。心律不正与其他疾病不同,心律不正是偶发性,并不会每天心跳也出现混乱,可能在一个月内有一至两天出现混乱情况接着便正常跳动,故此若不是经常出现混乱则较难诊断。
心律不正的频密程度与严重性的关系不太直接,通常危险性在于出现心跳时会否有其他伴随的病徴,如心脏乱跳时便昏倒需由其他人救醒,这些情况医生便会很着力找出病因,这些可以称为恶性心跳,通常是心室性的心跳,这种情况出现时可能一、两次便会致命。
诊断方法
1. 静态心电图 - 可在医务所内进行,但因检查时间只有十秒钟,因此若非非常频密或是持续性的心律不正,否则成功诊断的机会较低
2. 廿四小时心电图 - 记录整天的心跳去诊断是否患有心律不正,但同样限制于检查时有否病发
3. 外置仪器 - 仪器外形像信用卡,当患者出现心脏乱跳或头晕,只需将仪器放近心脏,便能记录心跳,然后用电话可以将资料传送予医生。这个方法好处在于有些患者一个月只有一至两次病发情况,便有机会记录到资料,但其限制在于,若乱跳动只有几秒,待取出仪器后便已无法记录。另亦不适用于病发时不能取出仪器记录的患者,如出现严重病征如晕低。
4. 诱导方法 - 医生临床判断若患者情况非常危险,便会使用诱导的方法。诱导的方法是使用导管刺激心脏然后才诊断,但这些刺激的外力有时候会过强,意即患者未必有特别问题,引致判断的时候会容易出现阳性的错误。
5. 体内监测仪器 - 此为新兴仪器,外形像尾指的大小,通常藏于患者胸前的皮肤下,仪器安装后可记录患者约三年的心跳,资料可透过网络传送给医生。体内监测仪器的好处是患者不需作任何事情便能捕捉到病发的资料,以及能记录一段较长时间并全天候的监测资料,缺点是患者需要做一个小手术安装仪器。这个方法对一些未能找到病因的患者特别适合使用。
新一代除颤机(全皮下植入式心脏除颤机)
除颤器大约在七十年代末已广泛使用,当时的体积如现代的平板电脑,因着科技的演进,现时的除颤器体积已十分细小,当中亦已加入了其他设计,现时主要仍然由一些大生产商制造。
传统的除颤机通常需要经过静脉的血管将导线引导至心脏中,当心脏乱跳时便会放出一个信号去重置心脏。但传统除颤机最大的坏处正是因为这电线,当电线由皮下进到心脏中时会影响到心脏原本的功能或影响到心跳的能力,若不幸发炎时需要将整套除颤器拔出亦相当困难,严重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另外,因电线寿命只有约十五至二十年,患者需要定期换机,当年纪越来越大时,患者体内有机会有三至四条电线,而这些电线则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心跳和心脏的正常运作。
现时新一代「全皮下植入式心脏除颤机」适用于一些不是因心脏起搏的病因引致心律不正的患者,与以往安装的除颤机最大的分别在于电线不用进入心脏以及胸腔或其他的部位,纯粹只需将除颤机藏在皮肤以下,而除颤机有一条导线接驳至胸前,机器则在患者左边的肋骨旁,正好包围整个心脏。除颤机负责监测着心跳,当出现恶性心跳时,机器便会放出电能量重置心脏。这种除颤机的好处是电线不用进入心脏,而且只是皮下装置,若出现任何问题需要移除除颤机时也能简单进行。
过去需要将电线放进心脏的原因在于分析心跳时准确度不足,因此需将电线放进心脏中才能正确分析患者是否出现恶性心跳。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现已可用其他方法很快地分析出心跳是哪类情况,因此便可以不用将电线放进心脏中。
虽然电线没有接触到心脏,但电的信号仍能透过皮肤、肌肉等传送到机器中,然后当电流经过心脏便能重置心脏,所以这款除颤机及电线会环绕、包围着整个心脏。
分类
除颤机 (DEFIBRILLATOR) - 是帮助重置心脏,是针对一些心跳快的恶性心跳的仪器。
起搏器 (PACEMAKER) - 患者心跳过慢甚至心脏不懂自行跳动,因此便需要这种仪器提供一些信号帮助心跳加快,重新让心脏跳动。
自动心脏复苏机(AED) - 是急救用的体外仪器。只需将连接机器的贴纸贴在患者身上,机器便能自动侦测患者是否出现心律不正,若有心律不正,机器能自动为患者重置心脏。因这部机器是设计予一般市民使用,它懂得自行分析患者情况,如患者并非心律不正便不会发放能量重置心脏。这部机器的好处是能帮助一些第一次病发的患者,因第一次发病而在街上晕倒,如没有旁人施救,很多时便会失救。
衡量指标
1. 次数∶心脏乱跳会否经常出现,如经常性跳动得很不舒服
2. 出现其他伴随病征∶如心跳动时会感到头晕、眼前一黑便晕倒然后很快醒来,这些都是重要的病征,另外亦有些人会感到气促像不能呼吸
3. 家族性病例
治疗方法
情况较良性时,医生会告知患者不用担心,以及解释这种情况并不危险。
有些情况会影响至出现病征,如令患者感觉不舒服、心跳起来的感觉不自然的话,可以用药物控制,减少让心脏跳动不要太强烈。
有些时候病征不单单会影响生活,更会有危险性如引起中风或引致死亡,因此患者需要使用一些特效药物,甚至安装一些机器(除颤器),帮助心脏重置回正常的心跳。除颤机的限制是电池有限,若经常使用会耗尽除颤机的电池,因此便需要经常换机。
若已安装除颤机,但患者仍然出现频密的恶性心跳,医生便会使用消融术,尝试将心跳混乱的情况改善,或减少乱跳的情况,希望能减少除颤机的使用情况。消融术是在除颤机以外附加的办法,是否做这个手术是需要按手术的难度决定,因心室性消融术一般的危险性较高,一定要视乎风险大小及患者值得做这手术与否。
预防方法
1. 单指心房颤动的话都是明显的,因最主要原因是血压高,控制不好,令心脏慢慢退化出现心房颤动,若及早已知道自己有高血压,便应及早医治或控制情况,这样可以减慢出现心房颤动的情况
2. 其次可以在看医生时请医生量度心跳,看看会否有跳乱的情况
3. 现时市面上的一些新的血压计,当有心律不正的情况出现时会显示信号,提醒患者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