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香港大学联加上不同组织与村民合作,在荔枝窝进行复耕计划,重新开垦荒废了的农田,打通日久失修的水道。每到农忙时期,不同年纪、不同阶层的义工来到荔枝窝,参与插秧、收禾,一尝农耕滋味;更有义工在参与复耕计划后,选择归园田居,搬入荔枝窝居住。
树木滋养万物,从树冠、到树枝和树叶各部分,都可以为昆虫和雀鸟提供栖息的地方和食物。在众多品种的树木中,榕树是香港最常见的品种。榕树的生命力顽强, 可以垂直地在墙上扎根和成长,并形成别具特色的石墙树。榕树透过雀鸟的排泄物传播种子,也通过身长只有两毫米的榕小蜂传播花粉。
海下湾,是香港珊瑚覆盖量较高的海湾之一,其品种之多能媲美加勒比海。貌似石头的珊瑚,其实是林林总总海洋生物的安身之所,也令海下湾成为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海湾。
"菇是大型真菌的子实体,而真菌则是生物界中有别于动物及植物的独立界别。 据统计,香港约有150种大型真菌,当中包括可食用的毛木耳、样子可爱的牛肝菌及毒菇之王-鹅膏菌等。树木上的伤口,如果遇上灵芝孢子,腐解的情况便会加 快,而这正是森林演替的必需过程。真菌作为大自然的分解者,最重要的工作,是分解地球上的有机物质,令碳和氮可以回归大地,循环再用。"
世界各地于这数十年间,均有蜜蜂大量消失的报告,栖身香港的蜜蜂生存环境又如何呢?我们到访不同的蜂场,了解香港两种主要蜜蜂的习性,包括本土品种–中国 蜂〔或称中华蜂、中蜂〕及外来品种–意大利蜂〔或称西方蜂、意蜂〕。虽然中蜂要面对巢虫滋扰,意蜂亦难以抵挡黄蜂侵袭,但只要蜂农细心照顾,蜜蜂尚可存 活。然而气候的暖化、乡郊发展等等,始终是蜜蜂生存的大敌。
香港最早期的岩石约有四亿年历史,当时的地质构造较为稳定,是大陆边缘的一片临海湖泊地带。而香港地质运动最活跃时期,发生于一亿六千万年前的侏罗纪,一亿四千万年前,一次大型的火山喷发,形成超过400米厚的火山灰沉积。极高温的火山灰,当慢慢冷却时,由于体积收缩,产生内部张力,令灰烬层张裂,构成一栋栋垂直的六角形火山岩柱,这就是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的火山岩柱独特之处。
开花植物种类繁多,全世界有超过三十万种,而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竟然拥有当中的三千多种,其中二千多种为原生品种。而众多在香港发现、以香港命名的植物新种,正见证着一代又一代植物学家与林务人员所作的努力。
我们都应该会看过King Sir的演出。他那沉实雄厚的声线,除了带大家「寻找他乡的故事」外,也引领大家寻找生活的意义。而这一切,都是源自King Sir 的最爱-舞台艺术。
收听Uncle Ray的节目,好像坐上一部时光机,对今日的年轻人来说,绝对是一次崭新的音乐体验。透过Uncle Ray的音乐节目穿越回到六十年代,接触当年逐渐萌芽的本地流行文化,他们应会惊讶祖父辈年青时对世界的好奇、对创新的热切、对追求梦想的冲劲,绝对比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少香港的独有元素正在那个年代,由无到有建立起来。
顾西蒙,曾经是《号外》杂志十分受欢迎的专栏作家,其作品[周日床上]自一九七九年开始,连载六年。他的真正身份是丘世文,曾以十多个笔名于《号外》执 笔,作品产量多,成为早期《号外》的支柱。杂志创办人陈冠中亦戏言,自己的笔名也被丘世文夺过去。丘氏的文章题材多元:普及文化论述、学术批评以至被认为低俗趣味的作品皆有,是奠定《号外》风格的重要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