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资料

网页

文化长河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 —《文化长河》
中国于2006年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直到2008年中,已有大约1,100项列入名单内。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窥探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网页内容丰富,有天津泥人张、磁州窑、满族剪纸、复州皮影戏等等。一起感受中华人民的生命和创造力。
https://rthk.hk/chiculture/culturalheritage2009/

茗茶乐

《茗茶乐》
品茗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怡情养性之效。为唤起大家对中华文化的兴趣,网页籍着多媒体的方式:视讯、声档及相片,助您欣赏茗茶文化及乐趣。本网站亦设有讨论平台,欢迎大家分享茗茶的经验和心得。
https://rthk.hk/chiculture/tea/

中国戏曲查笃撑 《中国戏曲查笃撑》
网页介绍十种不同风格的中国地方戏曲。除了简介每种戏曲的历史、特色、音乐唱腔、乐器及剧目外,我们更提供影像和声音的示范片段,让网友可以直接欣赏不同地方戏曲的特色,了解表演者的身段、做手及表情的变化。
https://rthk.hk/chiculture/chiopera/

香港历史系列

《香港历史系列》(Podcast)
节目以历史地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为核心,描绘香港自开埠以来,直至二次大战之后,当中深具意义的事件。藉着认识历史,从而增进我们对香港的感情。节目属于「重组式纪录片」,在历史地标范围内,重组多年前的历史片段,务求营造出当时的境况,使观众有亲历其景的感觉。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187

人民人情

《人民人情》(Podcast)
21世纪的香港人,既要了解自己的国家,也要怀抱世界;我们相信透过对中国基本国情的认识,能建立新一代的香港人对中华文化产生有创造性的传承和建设性的批判。《人民人情》由香港教育学院讲师撰写讲稿,并由校长张炳良教授主持。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174

吾土吾情 《吾土吾情》- 竹纸有情 (Podcast)
「扎作」是一门传统民间手艺,历史源远流长,虽然没有文献记载其起迄的时期,但可以肯定「扎作」是源于古代的祀祭活动。这门手艺已有过千年的历史,当中蕴含着什么文化意涵?负载了多经验和技巧?当「扎作」走进现代社会,它又怎么跟从时代的步伐,继续传承下去?

《吾土‧吾情》请来香港本地扎作业工会主席冒卓祺师傅及香港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叶德平,一起探讨「扎作」的起源、历史、发展及传承。「扎作」于乡村的原居民来说,就如一个的循环,它参与每年由年初到年尾的,大大小小的节日、庆典、祭祀和宗教仪式;「扎作」也进入了居民的整个人生,由出生、成长、结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节目从「丁灯」、「花炮」、「大士王」及「麒麟」,讲述「扎作」的文化内涵,从中体现它如何展露生命的环形。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_epi.php?pid=1331&lang=zh-CN&id=105824

电台节目

文化非主流(地方节日与传统文化)收听
由陈国城先生介绍新界村落中不同的酬神许愿仪式及传统文化。例如粉岭十年一次的打醮活动及点灯仪式,村民多年来都大事庆祝。除了藉此酬谢神恩之外,也成为了维系村民之间的一种重要方式。

家事国事关你事(中国传统节日)收听
虽然经历时代的变迁,香港的节日仍然保留着不少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特色。节目中介绍了春节、元宵及中秋等中国节日,除富有神话色彩外,亦表现出国民的独特性格。

香港老花镜(中秋特辑(一))收听
中秋节对于大人来说是团圆的象征,而对于小孩来说就是玩乐的好时机。除了吃月饼和尝月外,节目中亦介绍了不少中秋传统玩意如手作兔仔及金鱼花灯、也有烧番塔和舞火龙等,让人回味以往的中秋景况。

香港老花镜(舞龙舞狮)收听
在新年及庙诞节庆,都会以舞龙舞狮作为主要的庆祝活动。舞龙以1930年代大坑舞水上火龙最为经典。「采青」是舞狮活动中最为激烈的时刻,往往吸引了不少游人参观。舞龙舞狮除了代表吉祥外,也是中国重要的民间文化。本集会为大家介绍这项重要文化。

香港老花镜(元宵说开灯、投灯)收听
元宵节除了是中国情人节之外,又称为灯节。谈起「灯」的活动,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或形式,例如添丁时有开灯仪式,这变成了古代户藉登记的模式。「投灯大会」是一些社团、斋堂和道观常见的活动,投得的花灯喻意带来好运的意思,而投灯得来的钱亦会用于捐献或成为社团营运经费,年复年,慢慢成为了新界乡间的习俗。

香港老花镜(元宵旧俗)收听
正月十五被视为元宵节。在80年代,元宵节经过政府的鼓吹之下,便开始被重视起来。尤对新界的点灯和投灯,甚为重视。节目中将介绍不少新界村落过往的元宵节惯例,也有现已失传的传统风俗;在新旧对比下,元宵节变得极为精彩。

香港老花镜(神功戏系列)
神功戏历史久远,除了是酬谢神恩的仪式外,也是村民之间相聚娱乐的一种方式。直至现在,神功戏多出现于盂兰盛会、天后诞及太平清醮等大型节庆上,它的习俗和禁忌虽然多而繁复,但仔细看看是非常有趣的。而在不同亚洲地区的神功戏是有分别的,是民间传统研究的宝库,所以是十分值得保留的民间表演。
(一)戏棚与下乡元宵旧俗 收听
(二)红船:名目众多 收听
(三)红船生活与禁忌 收听
(四)新界太平清醮 收听
(五)长洲太平清醮 收听

香港老花镜 (贺年特辑(二):炮仗∕开市∕祭祀)收听
新年期间,对中国人而言,烧炮仗、开市和祭祀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节目中分享了香港炮仗的演变,亦提及公司和员工吃开年饭的习惯,可见当时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随着时代的转变,很多新年传统都已被简化或淡忘,剩下来的我们真的要好好保存。

香港留声机(香港传统节日)收听

香港有不少的传统民间节日,粗略估计,多达100多个,但很多已被人忽略了。而太平清醮则在少数节日中仍受到保存及重视。节目中将会详细介绍太平清醮的不同风俗,内容十分有趣,不容错过。

电视节目

收看
百载炉峰(民间信仰)
不能预知的大自然变化及事物的变迁使人产生恐惧,为了求安心人们相信祭天拜佛便能得到神明的庇佑,这正正就是民间信仰的形成。节目中介绍了不少民间流传的信仰习俗,例如祭祖、求签、供奉神佛、化宝烧衣、掷胜杯等。这些习俗除了让人了解以往民间思想外,更留下丰富的艺术遗产,值得大家一起深究。
收看
百载炉峰(花月留痕)
以往每年到了天后诞,乡村民众都会献上「花炮」来酬神,以祈求出海平安。而「抢花炮」是当时争取好意头的民间活动,慢慢成为了各个村落的传统。时至今日,抢花炮已经改为抽签形式来进行,但不失为传统习俗的延续。虽然模式有所改变,但是酬神的人仍保留这个传统,一方面是酬神,另一方面是民众集体的活动。时代的变迁使扎花炮的师傅却来越少,花炮业面临淘汰的危机,无论如何,它已成为香港手艺史上重要的一环。
收看
吾土吾情(庙、人、庙宇)
香港的庙宇众多,我们不难想象香港人对神明的尊重。节目中走访了多间富有代表性的庙宇,如车公庙、文武庙、天后古庙等。不少庙宇虽然小巧但历史悠久,无论在建筑设计上或庙内所收藏的艺术品,均极具欣赏的价值。

收看
香港故事(长洲老家)
长洲除了是离岛中最多居民居住的地方外,也是花牌十分普及的一个小岛。四十多年前陈爱民父亲把花牌的制作方式由传统简化至平面形式,同时以萤光颜色为主调,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直到现在,花牌已是岛上居民沟通的方式,而萤光色的花牌也成为了长洲花牌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