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查笃撑
评剧
粤剧 京剧 昆剧 黄梅戏 潮剧 越剧 闽剧 高甲戏 豫剧 评剧

历史源流∶

又称「蹦蹦戏」或「落子戏」,河北地方戏曲之一,流行于北方,起源于河北东部的「莲花落」。由于大受欢迎,艺人将「莲花落」经再三改良,并吸收京剧、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形式,先后形成「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和「奉天落子」。

1923年,警世戏社于天津演出,由于其上演的剧目多有评古论今的新意,名宿吕海寰建议将平腔的「平」加「言」字旁,称为「评剧」。

返回

戏剧特色∶

长于唱功,唱词显浅易明,吐字清楚。例如在《花为媒》的选段「报花名」中,赵丽蓉饰演的阮妈歌声高亢嘹亮,几十句唱词一气呵成,字正腔圆;至于由新凤霞扮演的张五可,则不用高腔,歌声玲珑婉转,甜润清醇。此歌富民间风味,不但深入民心,更成为评剧名段。

返回

音乐唱腔∶

唱腔在莲花落、蹦蹦戏的音乐基础上,逐步吸收并借鉴梆子、京剧的唱法形成。 板腔体结构,由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无眼,和无板无眼四种形式组成,常用的板式包括慢板二六板垛板流水板等。

返回

伴奏乐器∶

文场主要有板胡、琵琶、笛等;武场则有锣、板鼓、梆子等。其后,又增加了铜管、大提琴、倍司等乐器。

返回

剧目∶

建国前约有一百八十六个剧目。除编创剧目外,部分剧目取材自《聊斋》、《警世通言》和《拍案惊奇》等,如《卖油郎独占花魁》、《杨三姐告状》、《苏小小》;部分则改编自蹦蹦戏、河北梆子、皮影等剧目,如《保龙山》、《大劈棺》和《秦香莲》等。建国后,编写了不少现代剧,如《刘巧儿》、《祥林嫂》、《夺印》等。著名剧目包括《花为媒》、《贬官记》、《杨三姐告状》等。

返回

rthk on internet
历史源流 戏剧特色 音乐唱腔 伴奏乐器 剧目 声音示范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