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on Video: Smaller-screen realities》

2013-08-12
书名:《China on Video: Smaller-screen realities》
作者:Paola Voci
出版社: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出版日期:2012 (paperback edition)

  讲述「小萤幕现实」的「新」书《视频上的中国》,其硬皮版在2010年发行,售价每本约近140美元。在金融风暴的压力下,一本十分适合那些关注中国最新「媒体文化流动样貌及数码景观」(mediascape)的学者、研究生和记者所阅读的著作,其应有的阅读率一直备受经济制约的考验。踏入2012年,平装版面世,事实告诉我们,这本书的学术份量并不「轻微」,值得普及。它的「新」并不是因为有新版本推出。站在出版的角度来说,针对「中国社交网络视频」这前沿课题,这平装版能够保持高的「新鲜度」,是因为我们目前在这方面积累的写作成果,仍算屈指可数。因此,也缺乏对作者观点新颖性的直接挑战。

  当一般人对微电影广告(micro-movie commercial)的认识还停留于表面阶段,对「轻电影」(light movies)的说法,更是摸不着头脑。「轻」与「微」之间,千丝万缕,既同且异。搞社会科学或行销传播的学者,关注的焦点也许是大企业「微博」塑造的微时代(micro-era)特征,但人文科学的研究者,感兴趣的,却是与重量级主流文化对着干的政治性轻纪录片(light political documentaries)或手机电影(cellflix)或恶搞片(egao video)中的“lightness”。正如作者在书中所提及,小萤幕上的文本和其现实意义,细心阅读,最容易出现的文学联想,就是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演绎的「重」(unbearable lightness)。Lightness这学术分析概念不好翻,也非单一意义。读者需靠书中的不同个案,从制作、传播、本文意义、文化及社会政治影响,自行一重叠一重地体会。此书一大贡献,也正是汇集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例子让我们理解。

  总括地说,藉电影研究及文学理论的启迪,Paola Voci博士以「轻」作为主轴,告诉我们在一位人文学者眼中,流动平台小萤幕上的「中国视频世界」是如何被忽略,又为什么重要;是如何既是「轻版本」的前卫,又为何是精英和大众文化分隔线的重创;是如何的轻成本微制作,但又随时可能会引发成轰动社会的大现象。

  现任教于纽西兰的奥塔古大学(University of Otago)语言学院中文部的Paola Voci,年青时曾在北京电影学院念过书,是研究中国电影起家的。因此,当她走进新媒体和视觉文化的研究领域,看似自然的提问就是:新媒体科技让中国人自己拍了什么样的电影?不寻常的,是研究过程让她重新再界定什么是中国电影。小萤幕让她看见新媒体引发的传播思考大转移过程让她重新再界定什么是中国电影。小萤幕让她看见新媒体引发的传播思考大转移。你呢?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国式公关」

刘书贤
2021-03-31

界与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视新闻老总的管理心法

苏钥机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