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国王的新衣》是家传户晓的故事,《维基百科》谓有关故事已经被翻译超过一百种语言。故事里的国王爱着新衣,老是命令裁缝替他做不同式样的服饰。终于,国王遇上了骗子,请缨为国王缝制世上神奇的衣服,并谓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得见。国王开心极了,心想:「我穿上这件衣服,就可以分辨谁是聪明人了。」
两个骗子领了大笔金钱,开始缝制这件神奇的衣服。过了一段时间,国王心急了,想亲自去看看,但又怕看不见那块神奇的布匹,变成傻瓜国王,于是决定派遣身边的大臣去看看。
大臣一看,哗!什么都没有!不过,大臣不愿国王把他当傻瓜,思前想后,还是假装看见布料好了。大臣禀报王上:「布料真美,前所未见!」国王开心极了。
一次又一次,国王派遣臣子去打探,回来都是一样,国王相信了。
最后,国王的新衣做好了。骗子捧着新衣拜见国王,得意地说:「陛下,你的新衣做好了,多么漂亮!穿在身上,你是最英俊、最高贵的国王。」
国王虽然什么都看不见,但因为臣子以前个个都说看见布匹,现在又个个赞美新衣,国王怕自己比人蠢钝,于是便穿上看不见的新衣,摆出洋洋得意的样子,往市集出巡。
国王跑到街上,谁都看不到新衣,但谁也不敢说出来,承认自己是个笨蛋。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孩从人群中跑出来,指着国王哈哈大笑:「哈哈哈!国王没有穿衣服!」谎言被戳破,人民才敢说真话。
故事的启蒙意义
安徒生原著的结局,是国王虽然知道真相,但还是基于面子,国王继续巡游,臣子继续扮懵。安徒生其后的版本把国王写得比较正面,谓国王盛赞诚实的孩子,然后汲取教训,变得勤政爱民。当然,坊间流行的版本,还有其他不同的结局。
根据考证,这个童话其实是安徒生改编曾经流行于西班牙的一则故事。当中有国王,有骗子,但衣服则是私生子看不到的。这个考证当然不太重要,我们的着眼点,始终是这个童话故事的启蒙意义。
今时今日,国家领导如果只求感觉良好,不听忠言,当然就会谗臣当道,把人民的不满说成是大逆不道。去尽点,还可以说成是颠覆政权,与外国势力勾结。结果是民意被扭曲,施政没基础,社会潜藏动乱危机而不自知,最终只会得不偿失。
笔者曾经这样比喻自己:笔者就好像《国王的新衣》里的小孩,不懂时务,见到什么就说什么。略为不同的,是笔者见到的,是透过当今社会科学方法得出来的数字,笔者要说的,是根据科学数据得来的结论。图像是好是丑,任由他人判断。笔者虽然没有故事里小孩的童真,但总不会忘记,科学的真理是不会跟随长官意志而改变的。
真理非为权贵
笔者热爱天文学,儿时没想过要干民意调查。小时候便知道伽利略的故事。这个意大利天文学家,是西方科学革命中的重要人物,爱因斯坦称他为现代科学之父。对笔者来说,在伽利略众多研究与发现之中,最重大而又痛苦的突破,是他否定了古代学者的「地心论」或「天动说」,即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推崇当代学者哥白尼的「日心论」或「地动说」,即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他之前,已有主张「日心论」的学者因与当时的教义不符而被活活烧死。
伽利略基于严谨的科学实验、结合仔细的天文观测和推理,否定了亚里斯多得「天体完美无缺」的观念,主张「地动说」,并为牛顿定律提供了基本框架。当然,亚里斯多得、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甚至爱因斯坦和所有后来者,最终都被证实出错。原因很简单,科学就是一种方法,用理论解释实证,然后又用更多实证查找理论的不足,再翻新理论解释实证,然后又再查找不足……循环不适,渐次接近真理。
伽利略当年的理论,虽然是建基于科学,但由于与当权思想格格不入,被教庭传唤到罗马受审,最后被终身软禁,著作被查封。伽利略后来完全失明,然后去世。
当然,现代科学倡明,伽利略的「天动说」,简直就是「小儿科」。1853年,伽利略死后超过二百年,教庭终于把伽利略所有著作解禁。接近90年后,在1939年,当时的教宗赞扬伽利略「是研究方面大无畏的英雄……不怕路上的危险与绊脚石,也不惧怕到达坟墓的那一刻。」再过五十多年,在1992年,教宗保禄二世发表声明,承认教会对伽利略的判决错误。由受审到翻案,整整360年,真理得以昭彰,不知经过多少年头,凡历多少劫难。笔者从此学会,真理非为权贵,公道自在人心。只要择善固执,历史自有公论。
民意调查讲求科学理据
近期,政府民望日低,占中运动如箭在弦,针对笔者的谩骂接踵而来。无他,国王怕愚昧,臣子要奉承,骗子要取巧。于是人人假戏当真做,目的就是博取国王的欢心,贪图权贵的赏赐。国王没新衣,百姓都知道,只是敢怒不敢言。好在还有一个纯真的小孩,道破骗子的谎言,群众的情绪才得到解脱。
国王的新衣,如果能够放在阳光下,让诚实的学者好好测试验证,怕且不会出现如此的结局。民意调查讲求科学理据,如同伽利略的「天动说」,不为权贵作改动,不是国王的新衣。
可惜的是,国王没有雅量,谗臣乘机取巧。先把小孩打成造反派,再把科学变歪理。然后口诛笔伐,肆意攻击,制造白色恐怖,以为可以解决问题。谁知道,真理不会被改变。掩耳盗铃,只会弄巧反拙。
面对来势汹汹的攻击,笔者并不急于回应。有助学术研究和公民社会发展的理性讨论,笔者当然积极参与。对于那些不怀好意、借故诋毁的谩骂,就由它们在历史洪流中消失好了。真理不在口舌之间,只要把事实纪录下来,谁是谁非,历史自有分晓。
我们都是一面镜子
今期《传媒透视》是最后一期印行版,笔者趁机简述一下过往撰文的习惯,立此存照。笔者以往在报章撰文,大多是报社约稿,或是同侪发起,共同议事。如果是笔者个人文章的话,一般都是不收稿费,但要版权互享,然后向外开放。目的是为了避开个人利益和商业考虑,让道理在公民社会中自由流通。
采取这些原则,笔者曾经投稿一些比较严谨的报纸论坛。后来,部份报纸被商人收购,又或要求笔者放弃版权,笔者于是不再投稿了。后来发现,报纸以外,还有值得信赖的《传媒透视》,于是便再撰写文章,适时论述各种民意研究的工作。
随着《传媒透视》变成网上刊物,笔者希望在此寄语本刊编者,要不畏强权、坚持信念、守护真理。安徒生叫我们保持童真,伽利略叫我们坚定不移。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的民意研究工作,与本刊主事的编辑事务,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不可替代的角色。
我们都是一面镜子,替国王照新衣。衣服漂亮与否,不是我们的考虑。国王聪明与否,且看他信不信镜子了。
两个骗子领了大笔金钱,开始缝制这件神奇的衣服。过了一段时间,国王心急了,想亲自去看看,但又怕看不见那块神奇的布匹,变成傻瓜国王,于是决定派遣身边的大臣去看看。
大臣一看,哗!什么都没有!不过,大臣不愿国王把他当傻瓜,思前想后,还是假装看见布料好了。大臣禀报王上:「布料真美,前所未见!」国王开心极了。
一次又一次,国王派遣臣子去打探,回来都是一样,国王相信了。
最后,国王的新衣做好了。骗子捧着新衣拜见国王,得意地说:「陛下,你的新衣做好了,多么漂亮!穿在身上,你是最英俊、最高贵的国王。」
国王虽然什么都看不见,但因为臣子以前个个都说看见布匹,现在又个个赞美新衣,国王怕自己比人蠢钝,于是便穿上看不见的新衣,摆出洋洋得意的样子,往市集出巡。
国王跑到街上,谁都看不到新衣,但谁也不敢说出来,承认自己是个笨蛋。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孩从人群中跑出来,指着国王哈哈大笑:「哈哈哈!国王没有穿衣服!」谎言被戳破,人民才敢说真话。
故事的启蒙意义
安徒生原著的结局,是国王虽然知道真相,但还是基于面子,国王继续巡游,臣子继续扮懵。安徒生其后的版本把国王写得比较正面,谓国王盛赞诚实的孩子,然后汲取教训,变得勤政爱民。当然,坊间流行的版本,还有其他不同的结局。
根据考证,这个童话其实是安徒生改编曾经流行于西班牙的一则故事。当中有国王,有骗子,但衣服则是私生子看不到的。这个考证当然不太重要,我们的着眼点,始终是这个童话故事的启蒙意义。
今时今日,国家领导如果只求感觉良好,不听忠言,当然就会谗臣当道,把人民的不满说成是大逆不道。去尽点,还可以说成是颠覆政权,与外国势力勾结。结果是民意被扭曲,施政没基础,社会潜藏动乱危机而不自知,最终只会得不偿失。
笔者曾经这样比喻自己:笔者就好像《国王的新衣》里的小孩,不懂时务,见到什么就说什么。略为不同的,是笔者见到的,是透过当今社会科学方法得出来的数字,笔者要说的,是根据科学数据得来的结论。图像是好是丑,任由他人判断。笔者虽然没有故事里小孩的童真,但总不会忘记,科学的真理是不会跟随长官意志而改变的。
真理非为权贵
笔者热爱天文学,儿时没想过要干民意调查。小时候便知道伽利略的故事。这个意大利天文学家,是西方科学革命中的重要人物,爱因斯坦称他为现代科学之父。对笔者来说,在伽利略众多研究与发现之中,最重大而又痛苦的突破,是他否定了古代学者的「地心论」或「天动说」,即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推崇当代学者哥白尼的「日心论」或「地动说」,即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他之前,已有主张「日心论」的学者因与当时的教义不符而被活活烧死。
伽利略基于严谨的科学实验、结合仔细的天文观测和推理,否定了亚里斯多得「天体完美无缺」的观念,主张「地动说」,并为牛顿定律提供了基本框架。当然,亚里斯多得、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甚至爱因斯坦和所有后来者,最终都被证实出错。原因很简单,科学就是一种方法,用理论解释实证,然后又用更多实证查找理论的不足,再翻新理论解释实证,然后又再查找不足……循环不适,渐次接近真理。
伽利略当年的理论,虽然是建基于科学,但由于与当权思想格格不入,被教庭传唤到罗马受审,最后被终身软禁,著作被查封。伽利略后来完全失明,然后去世。
当然,现代科学倡明,伽利略的「天动说」,简直就是「小儿科」。1853年,伽利略死后超过二百年,教庭终于把伽利略所有著作解禁。接近90年后,在1939年,当时的教宗赞扬伽利略「是研究方面大无畏的英雄……不怕路上的危险与绊脚石,也不惧怕到达坟墓的那一刻。」再过五十多年,在1992年,教宗保禄二世发表声明,承认教会对伽利略的判决错误。由受审到翻案,整整360年,真理得以昭彰,不知经过多少年头,凡历多少劫难。笔者从此学会,真理非为权贵,公道自在人心。只要择善固执,历史自有公论。
民意调查讲求科学理据
近期,政府民望日低,占中运动如箭在弦,针对笔者的谩骂接踵而来。无他,国王怕愚昧,臣子要奉承,骗子要取巧。于是人人假戏当真做,目的就是博取国王的欢心,贪图权贵的赏赐。国王没新衣,百姓都知道,只是敢怒不敢言。好在还有一个纯真的小孩,道破骗子的谎言,群众的情绪才得到解脱。
国王的新衣,如果能够放在阳光下,让诚实的学者好好测试验证,怕且不会出现如此的结局。民意调查讲求科学理据,如同伽利略的「天动说」,不为权贵作改动,不是国王的新衣。
可惜的是,国王没有雅量,谗臣乘机取巧。先把小孩打成造反派,再把科学变歪理。然后口诛笔伐,肆意攻击,制造白色恐怖,以为可以解决问题。谁知道,真理不会被改变。掩耳盗铃,只会弄巧反拙。
面对来势汹汹的攻击,笔者并不急于回应。有助学术研究和公民社会发展的理性讨论,笔者当然积极参与。对于那些不怀好意、借故诋毁的谩骂,就由它们在历史洪流中消失好了。真理不在口舌之间,只要把事实纪录下来,谁是谁非,历史自有分晓。
我们都是一面镜子
今期《传媒透视》是最后一期印行版,笔者趁机简述一下过往撰文的习惯,立此存照。笔者以往在报章撰文,大多是报社约稿,或是同侪发起,共同议事。如果是笔者个人文章的话,一般都是不收稿费,但要版权互享,然后向外开放。目的是为了避开个人利益和商业考虑,让道理在公民社会中自由流通。
采取这些原则,笔者曾经投稿一些比较严谨的报纸论坛。后来,部份报纸被商人收购,又或要求笔者放弃版权,笔者于是不再投稿了。后来发现,报纸以外,还有值得信赖的《传媒透视》,于是便再撰写文章,适时论述各种民意研究的工作。
随着《传媒透视》变成网上刊物,笔者希望在此寄语本刊编者,要不畏强权、坚持信念、守护真理。安徒生叫我们保持童真,伽利略叫我们坚定不移。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者的民意研究工作,与本刊主事的编辑事务,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不可替代的角色。
我们都是一面镜子,替国王照新衣。衣服漂亮与否,不是我们的考虑。国王聪明与否,且看他信不信镜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