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指数可补收视调查的不足

1997-02-15

  电视收视调查在香港已有不短的历史,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反馈机制,令电视台知道观众对节目的反应,广告商可得知其商品讯息是否能有效地接触到某些观众,政府及有关团体也可了解电视台及节目的情况。

  收视调查能够提供数量化、有系统、客观及长期的收视数据,而且近年更利用新的传播科技,令调查变得更精确。例如现时采用的「个人收视纪录仪」,相比以往的「日记」调查方式,更可以提供连续不断、准确、统一及更快速的资料。

收视调查的一些争议

  不过,收视调查也并非十全十美,在外国有人曾提出一些质疑,认为它仍有不足之处。总括而言,批评者有四点意见:

(一)准确性——评论者认为收视调查的样本数目不足,也不清楚被抽中者是否愿意合作,在输入收视资料时也有若干程度的偏差。

(二)可靠性——过往的经验显示,有电视台在进行非经常性收视调查时,故意播出一些「超级节目」,令收视突然大幅上升,影响了收视结果的公平性和可靠性。

(三)全面性——收视调查只能提供收看某节目的人数多寡,并不能了解观众对节目的评价,究竟他们是「看完再想看」还是「一面看一面骂」,就无从得知。

(四)指导性——商营电视台为了追求利润,把收视率当作唯一的衡量标准,在制订节目方针时只考虑收视人数多少,于是以最低的节目标准为方针,忽视了节目的品质与创意。

  话说回来,以上的批评并不一定反映香港的情况。香港的电视收视调查由多个有关团体共同赞助及监察,由独立的公司长期进行,虽然样本数目(现时为二百五十)仍非很理想,但总体而言准确性及可靠性应有一定保证。但在全面性及指导性方面,因受收视调查设计及商营运作模式所限,难免仍有不足之处。

「欣赏指数」有积极意义

  由香港电台发起进行的电视「欣赏指数」调查,正好在这两方面有补充的作用。欣赏指数虽然也是数量化的调查工具,但它针对的是观众对某节目的评价意见,令电视台及广告商知悉观众在收看之余的主观反应。近年在英美等地的电视业,大家都希望多了解观众对电视在「数量」及「质素」的评价指标,数量方面自然是依靠传统的收视调查,质素的量度就有赖如欣赏指数这类工具。

  如果从较严格的学术角度看,欣赏指数的引进无疑是件好事,但它毕竟是新生事物,仍有可改进的地方。

  从方法学而言,欣赏指数调查因其性质关系,是否会出现「社会认可」(socially desirable)的答案?例如有人问你最近有否捐血、买旗支持慈善团体、投票和看报,这些行为都是社会上大家认可及觉得值得鼓励的,你可能会因而倾向于回答有。相反来说,抛弃垃圾、随地吐痰、吸烟等行为不为大家接受,做了也不想承认。

  收看电视节目可能也有类似情况。新闻及资讯节目普通被认为是「有益」的节目,娱乐节目虽然有较高收视,但对它的评价就较低。因此,在评定电视节目的「欣赏程度」时,被访看可能有意或无意地高估了新闻时事及资讯节目,娱乐节目的得分受到影响。

  而且因为大家都知道很多时事及资讯节目均由香港电台制作,而香港电台素以高质素节目见称,看到港台这个「招牌」就有很好的联想(所谓「光环效应」),因而在谈到资讯节目,特别是港台节目时,自然地对它们有较高的评价。

欣赏概念及含义

  除了方法学之外,在概念上「欣赏指数」似乎也可作进一步探讨。在调查时,观众会被问及「你是否欣赏某某节目」,但何谓「欣赏」?它是否一个没有歧义和只有单一向度(Dimension)的概念?如果是的话,欣赏指数就十分可靠有效,但如果有人对「欣赏」有不同的理解,调查结果就可能有偏差。

  我认为「欣赏」起码可区分为「敬重」及「喜欢」两个不同的理解,前者只代表一种崇敬景仰心情,并不一定引起收看行为,而后者代表主观的惬意,很可能导致收视行动。例如大众对古典音乐都很「敬重」,但郄有「敬而远之」的倾向;相反年青人「喜欢」流行音乐,尽管对它艺术评价不算高。

  在英国,有研究者也指出,「欣赏」含义并不很确定,和「意欲」(Interest)与「享受」(Enjoy)相似。电视上的资讯节目,大家有意欲去收看,但却不算很享受,相反收看娱桨节目的意欲不一定很高,但却令人很享受。究竟「欣赏」是指「意欲」还是「享受」?英国的研究者就曾把这三个概念,用「欣赏指数」(AI)、「意欲指数」(II)及「享受指数」(EI)来加以区分。

  看来「欣赏」并非一个简单没有歧义的概念,我们应该对它作更深入的探讨,了解一般人如何理解它,看看有否需要把它的意义固定下来,及在量度时应否把它细分成不同的方面,加以厘清、比较或重组。

  推而广之,我们可以把「欣赏指数」的概念再进一步,尝试了解对电视其他方面的评价。除了「收看」、「欣赏」之外,一个电视节目的资讯量如何?有没有教育性?你会否重复收看或推荐给别人收看?或许我们可订立「资讯指数」、「教育指数」、「重看指数」、「推荐指数」,以弄清楚电视节目不同方面的性质。

两种调查正向关系

  总括而言,欣赏指数是对传统收视调查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可以令大家多了解电视节目的质素及观众的收视体验。但两者其实并非对立,甚至是有密切互补关系的。虽然在不同类型节目上,两者有反向关系(时事资讯节目收视低但欣赏程度高,而娱乐节目收视高但欣赏程度低),但在同类型节目中,两者却有正向关系(如在资讯节目中,高收视的节目也有高的欣赏指数)。

  提出欣赏指数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希望日后这个指数能精益求精,受到各方面更多关注重视。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广播的宿命

文乃扬
2020-04-30

是市场太小还是竞争太少

李敬华
2019-06-06

「四六开」与「零收视」

李伟健
戴捷辉
2013-01-14

「收视」何去,「广告」何从?

刘建南
邵亦修、林靖怡
2012-10-12

思亚视收视率争议

黄妙送
2011-05-13

电视节目「优众指数」解说

钟庭耀
戴捷辉
201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