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达 —— 一场昂贵的采访

2003-04-15
伊拉克对新闻采访诸般限制。
当美英联军于三月二十日向巴格达投下第一枚导弹,展开与伊拉克的战事时,这不但使当地居民陷入恶梦,同时也令到不少外国记者不得不暂时离开此一危险地带。剩下来的,可说是真真正正的专业战地记者,见证和记录一场世纪大战。

不过,在此之前,巴格达却挤满了来自四方八面的记者。在开战之前,他们还可到处钻,有讲有笑,无视战争的威胁,加上大批人肉盾牌前来进行和平工作,巴格达尤如一个嘉年华。

香港传媒今次也不甘后人,于一月中开始派出采访队前往巴格达,而伊拉克驻北京大使馆亦因应形势,向华人记者大开方便之门。签证官员表示,如果要等巴格达的新闻部批准,记者可能要等上数个月的时间,因此,他运用酌情权,为申请的记者立刻批出签证,好让更多华人传媒能够有机会忠实报导战争实况。

我是于二月初起程前赴伊拉克的,首站为约旦首都安曼。


采访前仆后继

经过十七小时的机程,终于抵达安曼。

约旦位于两个敌对国家伊拉克和以色列之间,地位敏感,一直低调,但安曼是前往伊拉克的主要通道,该地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由于伊拉克在过去十二年来受到联合国制裁,没有民航机可以进入巴格达。不过,为应付目前的需要,皇家约旦航空受权准许有限度开办安曼与巴格达的航线,一星期三班,可惜一早爆满,我惟有选择陆路前往巴格达。

事实上,我并不寂寞,有大批外国传媒也是循此路径进发的,还有那些西方的人肉盾牌,一部部大型巴士把他们送到伊拉克去。

从安曼通往巴格达的一段路,是我在中东采访多国中最好的一条高速公路,全程千多公里,非常笔直,共十二小时。可是,这条公路却有个别称----「死亡之路」,过去曾遇过美国间遏性袭击,死伤无数,故此得名。

在旅途上,我并不害怕美国偷袭,反而提防碰上车祸。沿路一排排重型电油大卡车,接载我的司机在公路上奔驰,有车过车,无视危险。

我紧张地提醒他,那些是电油货车,如果有什么碰撞,一定会引起大爆炸,我与他都会葬身于火海中。我这样一说,司机才收敛一下,这却已使我一额冷汗。

美国传媒霸权

到了边境,那里出奇地没有X光检查仪器,也没有特别负责检查旅客行李的官员,他们只靠我们如实报上有否违规物品,以及行李的内容。我竟然也非常诚实,把手提电脑、卫星电话、数码照相机一并拿出来让官员登记。怎知他指伊拉克法例不许卫星电话进境,要我留在海关,回程再取回。

同样在海关滞留的俄罗斯电视台新闻摄影队,他们不停致电与有关部门联络,最后却打动了海关官员,结果他们的卫星电话没有被充公。

美国记者最大阵仗,他们理直气壮指记者有权带什么、做什么,吓得不稔熟英语的伊拉克官员就范。

虽然伊拉克正要面对美国的攻击,国内一片强烈的反美情绪,但美国记者显然占尽优势。

最近,美国哥伦比亚传播公司独家获得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个人专访,从中便可知道,伊拉克还是屈服于美国的传媒霸权。他们的解释,则是伊拉克曾透过美国传媒向白宫传话。

另一方面,位于伊拉克北部与南部的边境,当时虽已集结了不少美英联军,而在巴格达,却集结了千多名外国记者,其中的美英记者,更是声势浩大。


一寸光阴一寸「金」

在巴格达市中心的伊拉克政府新闻中心,特别让出楼顶的整个天台,给外国电视台放置卫星接收大碟,新闻中心收取卫星碟的租用费用为一周七千美元。

这不但是一场昂贵的战争,同时也是一场昂贵的采访。

现时,伊拉克政府向每一位记者收取的费用,是每天一百二十五美元,没有什么服务,只提供一个翻译员,但翻译员一般会向记者要求额外的工资,每天四十美元,另租车也是四十美元,酒店七十五美元,再加上其他开支,一位记者在巴格达采访的费用,一天非要三百美元不可。

不过,开战前每天仍然有很多记者前仆后继前来巴格达采访。巴格达已成为国际传媒的焦点,与同行较量地方。作为记者,在这里,真是一刻都不能错过,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即使什么都不做,也必须付上那昂贵的三百美元。

我和其他记者计算过,伊拉克政府今次在外国记者身上所赚取的,每天高达过百万美元。

一次,碰上在边境认识的那位俄罗斯记者,他气冲冲的告诉我,他想尽办法拿了许可带来的卫星电话,原来到了巴格达,新闻处又要向记者收取每天一百美元,作为让记者用上卫星电话的特权。

此外,每个外国记者在伊拉克采访的签证只有十天期限,过期可以续签,但又是另一笔费用。


严峻考验和挑战

金钱还是其次,最要命的,就是记者在伊拉克采访,有不少限制。例如我要求采访一位巴格达大学的教授,首先要向新闻处提出,再由他们转到高等教育部,拿到该部门的许可信,我才可以正式访问那位大学教授。

一来一回,不但精力耗尽,时间也花光,很快便到十天的签证期限,却发觉采访的工作才只能完成一半!

因此,有不少外国记者都不愿花时间跑到别处去,就只留在巴格达,盯着萨达姆总统府,还有联合国武器调查团。

可能,有大部份记者所关心的,就是萨达姆是否拥有大杀伤力武器,还有美军的部署,他们何时攻陷巴格达?

因此,二月份当我在巴格达期间,同行每天都在盘算,美英联军何时开战,会不会很快就会看到第一枚导弹在空中爆发?

这一天终于来临了,踏入三月中,美国方面警告在巴格达的所有外国人,包括记者在内,必须马上离开。

留下来的记者,很快便要面对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巴格达火海一片,在传媒的摄影镜头下变成一种特殊的景观,但对于来过的记者,心情不无沉重。

别了,巴格达,还有巴格达的朋友,请珍重!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活在后真相的信息战年代

傅景华
2019-09-28

香港传媒高层访京团背后

吕秉权
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