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ling Global - Internationalism Distress》

2000-04-15

书名:Feeling Global - Internationalism Distress
作者:Bruce Robbins
出版: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日期:1999年12月

  当愈来愈多人从互联网上拿取世界各地的资料,亦有很多股民购买不同地方的科技股,以致一地的政局能影响全球股票市场波动时,我们必须承认,「全球化」的概念已到了一个极度白热化的阶段。当「全球化」这名词已成经济、文化以及学术的口头禅,然而在世界的某些角落中,我们发现「全球化」所带来的恶果:贫富悬殊、剥削、饥饥;新闻报导中不乏的战事、种族清洗行动、地方要求自决而引发的骚乱,正好为「全球化」这词来个极大的讽刺。

  《感觉全球化》(FEELING GIOBAL)一书就是带着这意味。读这书时,好能感受到作者对「全球化」的质疑态度。书的开端讨论到传媒学者桑德(Susan Sontag)的批判,她怒斥大家对波斯尼亚的种族清洗的冷漠。但作者批评,桑德这种「国际化」的情怀,实在是充份反映一种美国主义式的「国际主义」,其中包括外交政策上干预他国。事实上,现时一些貌似宣扬一种乌托邦式的国际化,不单在政治上,还在文化上,实在是一个恶梦的开始——可口可乐、麦当劳、CNN——这种「大都会主义」(Cosmopolitanism)当中包含了美国主义霸权。作者在书中亦致力把「全球化」的空泛及过份堂皇的伪善面具揭开,而着实讨论「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公平,例如殖民主义,并分析国际主义应包括有关提倡「国际人权思想」的讨论,在一个强调文化差异及多元性的时候,更应推动一些人生而有,放诸四海皆准的权利。

  尽管这书并非集中讨论传媒,但书末利用了《别问我是谁》(The English Patient)作为分析我们对「全球化」的幻想——身份飘忽,面向国际的男主角永远是我们的情人。「全球化」永远透过我们的想像(但讽刺的,男主角因其身份所累,最终须逃离德军追捕,撞机重伤,还被冠为「英国病人」)。作者以爱情来比喻我们对全球的想像,如恋爱一样,要化解自我来与世界融合,而这种对其他文化尤如对自己爱人的尊重,就恰如真正的民主精神一般。书名《感觉全球化》就告诉读者「全球化」的精神需用心感受,阐明在这个国际政局不稳,人们渴求真正的国际和谐新秩序是包含着对国际的道德责任。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国式公关」

刘书贤
2021-03-31

界与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视新闻老总的管理心法

苏钥机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