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场弄巧反拙 胡官不慎惹批评
要数高踞七月份新闻榜首的大事,非新机场启用新闻莫属。这个耗资千亿的大型基建,在传媒簇拥造势、万众期待中揭幕,结果一夜搬迁不能缔造历史,反而成为国际笑话。这次机场搬迁事件留给官员的最大提醒,是「公众期望愈大,容易失望愈大」的道理。事前传媒若不是将新机场吹捧成香港人的骄傲,启用后即使运作未上轨道,舆论或公众的情绪未必会如此强烈。为政者要利用传媒造势,亦要小心宣传过度,同样会适得其反。
传媒就新机场问题,炽热的讨论,亦随着新机场调查委员会主席胡国兴的「劝谕」而淡化。胡官提醒市民及传媒在委员会调查期间,不要评论事件,以免构成藐视法庭罪,影响委员会的裁决。胡官的劝谕在媒介引起一场小风波,被新闻团体批评箝制新闻自由。这场风波引起新闻界关注调查委员会法律权力过于广泛的问题;法律界亦质疑古旧的藐视法庭罪,与保障言论自由的人权法可能有抵触。
其实经过整个月的讨论,有关新机场的报导已开始荼薇,其实毋须胡官特别提醒,有关言论亦会自动淡出;但经他一说,反令传媒多了一个大造文章的机会。
* * *
资讯局大展拳脚 轻重先后惹关注
上任资讯科技及广播局局长两个多月的邝其志于七月中旬召开记者会,讲解未来一年的工作方针,计划对广播事务、电影事务、资讯科技及电讯等政策作全面检讨。
邝局长的大计可谓洋洋大观,但令人怀疑以一年之时间,可以做到多少?虽然邝局长亦已意识到香港资讯科技发展较其他东南亚国家落后,有需要急起直追。但其实不单资讯科技政策落伍,广播政策检讨计划,又因主权移交而暂缓执行,有需要重新检讨;香港影业在翻版活动打击下作垂死挣扎,极需政府施予援手;只有电讯政策较上轨道,但仍需密切留意市场发展的步伐。资讯科技及广播局面前职责可谓任重道远,既要追赶科技最新发展,又要弥补过往政策之不足,加上业内人仕,例如电影、电视等不住向政府施加压力,在多方要求下,到底资讯科技及广播局如何厘定不同范畴需要的缓急先后?如何善用资源发展各项事务?
说到底,资讯科技及广播局长提出具体工作却未见明确方向,到底政府希望香港资讯及广播事务朝什么路向发展?而不同范畴之间又如何互相配合,令香港变成名符其实的亚洲资讯科技广播中心?
* * *
受经济低迷拖累大小媒体难幸免
当资讯科技及广播局雄心勃勃,企图大展拳脚之际,业内不少大小媒介机构却因经济低迷而导致意志消沉。七月份的媒介热点,除了新机场问题外,要数失业率高企及媒介机构相继节流造成的连琐效应。
过去一个月,先有「文化传信」及《天天日报》雇主要求员工减薪两成,其后减薪建议遭到部份员工反对,传闻部份人还因此被裁掉;文字媒介以外,电子传媒亦不能幸免,有线电视证实遣散了卅名员工,以精简人手,更有传闻指该台正计划大规模裁员;亚视因拖延员工欠薪问题,几度成为娱乐版头条,即使近期收视节节上升的无线,亦不得不因为营业额下降而削减开支,甚至裁员.....。
与此同时,星岛集团继续卖盘,《明报》公布上半年亏蚀业绩.....经济不景,令本地传媒一片腥风血雨,接下来令人担心的,是会否有媒介机构倒闭?又有多少机构能捱得过这次经济低潮?
目前,广播事务管理局准备放宽电视及电台播放赌博广告,这种政策当然并非为救市而设,但在广告额下跌时期,仍可说是聊胜于无。
* * *
改革困难重重 亚视陷于苦战
亚视股权易手后新管理层厉行改革,自五月以来新闻不断见报,但似乎坏消息不绝,令人振奋的消息却屡屡可数。例如裁员、拖欠员工薪金、变阵失败、收视下跌等。新上任的董事及营运总裁吴征亦承认亚视的财政情况比想像中恶劣,资金营运问题仍是亚视最头痛的一环。虽然处于劣势,但吴征仍决心令亚视削减亏蚀,同时希望稳定收视率在三成半水平。
吴征对亚视定位及管理策略可能是对,但他却面对两个难以解决、亦非人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一是时、一是势。
吴征希望以时间竞赛,为自己订下多项时间进程,但可惜电视收视习惯要用时间培养,在短期内要挽回三成半收视,并非不可能,但以往未见先例;而且不断变阵,亦令观众难以适应。另一个与时有关的问题是时机,这次改革适逢经济逆境,连无线收益亦受影响,亚视如何可以逆市而上?
另一个问题是势,亚视气势最好的年代是九二、九四两年,亦适值无线弱势,但自此以后,亚视虽偶有佳作,但已势不如前。一个台的气势要靠整体员工士气等各方面配合,单靠少数管理层推动,能否将亚视由低谷拉上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