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不雅 《苹果》抗辩
印尼五月期间发生暴乱,不少华人妇女遭奸杀,有关证据陆续浮现,令本地传媒一致强烈谴责。在声讨印尼暴徒罪行中,其中最惹人争议的,莫过于《苹果日报》刊登四张自互联网取得事件强暴及杀害情况的图片,引起部份社会人士不满,继而被淫亵物品审裁处评为不雅物品。
反对刊登照片的说法有二,一是互联网上的照片来源不清,未必可靠;二是有妇女团体认为刊登效果等于令受害人再次被公众强奸。而刊登目的不外乎刺激销量,满足公众偷窥意欲。
《苹果日报》及部份支持者却不同意以上判决,认为刊登这些照片不过是如实报道新闻事件本身的丑恶,该报并无夸大或丑化整件事情,而支持者亦认为刊登图片令人体会事态的严重程度。
双方各执一词,各有其理据。很明显对这些道德问题,难有一致标准。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有二点:一是互联网上的照片是否可信?为什么除《苹果》以外,其他报刊没有登载?二是淫亵及不雅的标准应否有例外?例如对这些侵犯人权暴行应否豁免?
* * *
名嘴遇袭 言论受创
名嘴郑经翰在上班途中不幸遇袭受伤,震惊中外传媒。美国有线新闻网络将这则新闻放在晚间头条,可见国际传媒对暴力入侵香港新闻界的关注。
郑遇袭前一天,《苹果日报》的采访车亦被人打碎挡风玻璃及记者遭人口头警告,两件事虽未必有关联,但明显都是冲着新闻及言论自由而来,似是对整个新闻行业作出警告。
两年前梁天伟遇袭,警方虽悬红五百万,案件仍未侦破,谁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线新闻工作者连番面对生命威胁,警方若不能将凶徒绳之于法,誓难确保言论自由不受威吓,传媒中人亦难免忧心忡忡。
郑在病榻中接受访问时感喟生命很脆弱,他的不幸遭遇亦令人惊觉香港言论自由的基础亦很脆弱。即使外在的政经因素不变,内在的治安恶化,已能将敢言的声音消化。本地传媒对名嘴的遭遇除了深表同情外,只能自求多福。讽刺的是,在九七以前媒介中人最担心中国干预会影响新闻自由,孰料最粗暴的干预,竟是来自本地原因不明的暴力行为!
* * *
官鳄大战 传媒跟风
八月十三日政府动用外汇基金托市,在媒介引起猛烈回响,一时间,无论是否股民,都密切注视这次干预行动会否影响全港市民身家。
大部分本地传媒由起初一致支持,继而因外围因素改变,干预行动负面因素相继浮现,舆论于是亦群起批评政府消耗千亿储备。
本地传媒立场摇摆不定,有学者以「寒蝉效应」(spiral of silence)理论解释,并批评媒介未能发掘财经界的另类声音,让市民对事件可以有较全面的掌握。
过往一年几次金融风暴显示,财经问题千丝万缕,前线新闻工作者要理出点头绪实在不易,更何况要在干预即日作出回应,若对财经运作缺乏认识,实在难上加难;故此难免以偏盖全,未能发掘不同意见,更遑论作深入分析。
在所谓后工业时代社会,经济及社会结构愈趋复杂,衍生工具繁多,非市场中人难以窥全豹,新闻工作者要追上社会发展步伐,有需要充实自己,以提高独立批判能力,才不致被不同利益集团牵着鼻子走。
* * *
视讯修例 谘询太短
刚成立不久的资讯科技及广播局一显积极本色,九月初推出一份新鲜出炉检讨电视电讯服务文件,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这份谘询文件牵涉的层面广阔,受影响的媒介数目众多,而政府的管治理念亦作一百八十度改变,对两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有深远影响。这许多问题都值得花时间仔细讨论,但谘询期只有四星期,故业界普遍反应是时间过于仓卒。
尽管时间有限,这份文件仍不能忽视。初步分析其重要性最少有两点:一是将电视网络与及电讯网络合流,让两种科技得以融合;其二是将电视广播全面开放,不设发牌上限,增加市场竞争。这两个大方向与世界广播及电讯潮流吻合,亦可谓大势所趋,问题是执行过程,未知会否造成不公平现象。
对各个电视网络经营者来说,影响最大的是九仓有线电线,而两间无线电视反而因削减专利税而获益。九仓未站稳阵脚即要面对市场开放,唯有寄望视讯科技的结合发展,为该公司建立额外优势。
除九仓外,三间新发牌的固网经营商亦受影响,目前电视电讯市场中,只有固网市场仍未开放,在缺乏诱因下政府却要求三间公司继续拓展网络,似乎有欠公允。
初步看来,这份报告对两个市场上原先经营者似乎影响较少,对后来加入的反而压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