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网民」的Sense and Sensibility

2015-11-18

  「网民」可能是近年香港公众领域中人气最盛,最受传媒青睐的「被引述」对象,君不见报章经常刊登网民议论时政指点江山的意见-「有网民质疑」、「有网民不以为然」或是「有网民批评」等等经常在文章中出现。据报章数据库Wisenews的数字,本年首九个月本港报章中已经有超过22,000宗提及「网民」的文章,「网民」俨然成为新一代社会舆论领袖,「反映」公众对社会事件的意见(注:当然,「被引述」网民的意见有多少被报章完整地引述?谁的意见较受重视?这绝对是值得关注的课题,但并非本文的要点)。

  另一方面,「网民」也同时被不少人视为恶搞、抽水和「认真你就输」的游戏赌气之作,文字穷尽最强烈最原始的情绪表达(喜时小凤姐上身热烈地弹琴热烈地唱,怒的脏话连篇琅琅上口XXX下删五十字),图片和视像以图/片不惊人死不休的恣态强抢眼球尽赢Likes。

  结果,网民在月旦春秋时,出现了两极化的公众呈现,一面是义正词严,另一面是玩世不恭。以这种亦庄亦谐的态度,「网民」究竟怎样介入公众领域,成为「一家」之言呢?

  学者Zizi Papacharissi在她去年出版的新书 ≪Affective Publics: Sentiment, Technology, and Politics≫,当中有一段论及网络文化的观点,出奇的适用于描述这种本土港式网民文化。书中第三页是如是说的:「情绪:意识型态、感受:信念、情感:理志----是一串有趣兼迷人的对偶,这三组对偶反映了层次上旣匹配又具差异的公共事务投入。传统智慧经常要我们将理性与感性分开,即是要用脑思考、用心而行...使我们认为一组对偶代表横轴之两极,事实上,它们是倾向一对对并存的。」在网络世界,理性分析和情绪发泄是可以(当然不一定)并存于公众论述,而且会彼此互为。只有把两者同时呈现,才可充份掌握网络舆情的社会心理脉络;只有不带偏见的阅读,才能领悟网上民情这种既理且狂的文化肌理。有学者以社会文化角度介入,视这种网络型态为Raymond Williams所指的 "structures of feeling"的一种文化呈现。[1]


个案分析: Uber的网上讨论

  近日有关Uber的网上讨论,正好同时呈现网民的「理性与感性」。这个事例有趣之处,在于网民对涉事各方呈现强烈认同或不认同的倾向(Uber成创新和打破垄断的代言人,的士业代表既得利益者,政府代表墨守成规兼保护既得利益的政策制定者),在文字当中亦毫无保留的表达喜恶情绪;但与此同时,事件涉及社会政策、法律规管及消费者权益等等范畴的辩论,网民的讨论内容免不了包括支持和举证的资料搜集,这便令网络出现多元表达的特质。

  我参考了一份由香港网络分析公司Social Power发表的报告[2],统计2015年7月29日至8月28日期间六十个香港网上讨论区及十万个香港脸书专页的内容,分析指当中达七成半属负面情绪,包括愤怒、厌恶和伤心。此外,不论是讨论区还是脸书,支持Uber的网上讨论皆占绝大多数,批评的对象包括政府、的士业和香港警察。

  我试分析一个在高登讨论区2015年8月11日出现的条目:名为「[扮工巴丝]唔好俾人睇死之星期二」[3],无厘头吗? 对,对于很多一本正经的舆论观察员,见到如此标题已经选择转页离开,认为毫无价值。事实上这条目的跟帖大部份都是些没头没脑的对话,不着边际,不易触摸。但当翻到差不多第33页时,跟帖便开始有具批判性的政策讨论:

"今日政府开始做野,想打沉uber <跳行>拉左五条友,下午好似又上左uber香港分公司搞屎棍<跳行>应该会愈来愈精彩 [bomb] [跳行]认真想问,系咪真系吹佢唔胀<跳行>.....不过香港咁Hi Hi 要屈一定屈到[sosad] [sosad<跳行>睇下佢今次有几多料 [photo<跳行>同埋睇下去边审 [sosad] [sosad] <跳行>大鳄(uber)就未必打得沉架喇,打下你班鱼毛司机罗 [sosad] [sosad] <跳行>好似捉卖淫果d咁 [sosad] <跳行>我个个星期捉十几个,你地班司机都好快淆底唔再做架啦反正 [sosad]"(注:[ ] 内是不同的emoji)。

  撇开文字的沙石和俗语,上述的一段文字足可称之为一定程度的「评论」:它既质疑政府执法背后的动机,亦怀疑执法机关是否有足够证据,与及司法机构因人而异的审案习性,也对行动只针对前线人员作相当大胆的类同比较(卖淫业)。虽然行文的语气十分犬儒(惯常的网上食花生态度),而且理据也不一定充份,但已具一定引领讨论的架局。

  到了第34页,网民带出了Uber保险的问题:

"即系搭的士既乘客整亲有得赔 搭uber就无?<跳行> 因为保险公司唔受理<跳行> 咁出事同保险讲同司机系朋友呢 朋友有无得赔<跳行> 车入面既人唔保<跳行> 咁的士买果份系乜野保黎」。这个批评也正是各界对Uber服务最大的质疑,到现在仍未有妥当答案(就算Uber是买了第三保,由于按当地法律是犯法行为,结果还是不受保的)。"

  网民亦不单只评论,还有提供实例(当然真假无人知)。

"uber唔系为人民服务 ,佢系抽佣赚钱架在繁忙时间收费亦要加钱,同你call的士加钱冇分别,昨曰上海地铁故障三小时交通大混乱有人call uber被索数倍车资,亦有趁火打劫之投诉。的士保费每年二万几私家车就几千你当保险公司 架,收你鸡碎咁多保费而负上营业车的赔 ,合理吗?你地 架私家车去做白牌,如果无身家就大不了申请破产但如有楼有资产的话就分分钟一Q清袋,因为人命系赔一亿架。"


另一个案分析: 港铁限制携带大型物件风波

  另一例子,地铁因限制一名中学生携带大型乐器进入车站,相片在网上流传,引发大量批评,认为地铁对待同样携带大型行李的水货客的态度并非一视同仁,网上出现抗议声音,及后更组织集体行动,地铁及后更推出登记制度。相关的网上讨论感情丰富,用字遣词「强烈」,但大家只要耐心仔细将条目疏理,或会发现内容不乏具条理的讨论。

2015-9-24 07:28 PM【乐器又唔畀入】港铁职员:够胆带入站 将不被欢迎[4]

2015-9-24 07:53 PM 讲真,我觉得BB车仲阻住, 又唔见佢执法,PK 港铁!!

2015-9-24 07:59 PM 我觉得应该一视同仁 搬货 速递 大件货物 应该全部禁绝, BB车 轮椅可免 但超阔BB车应该禁止

2015-9-24 08:00 PM 老友,你系咪有病?BB车系港铁系合法的,有专用位置,抽水前先搞清楚。

2015-9-24 08:10 PM 其实有标准唔跟, 也一样会有人投诉,都系乘客自律,明知行李大,自己想办法,如讲乐器容许入闸,个个水货佬都转用乐器箱运货入闸,到时又唔知点执法,最后一样有投诉

2015-9-24 08:21 PM 但系佢地喺上水站, 对住班XX水货佬, 就系另一种态度 (作者注: 因涉种族定型, 所以以XX代替)

2015-9-25 01:59 PM 大家不要打横来讲,个问题不在乐器本身,而系是否港铁一视同仁,D水货客,大67头点解可以旁若无人,带乜7都冇港 职员处理才是问题嘛!英文叫Discrimination,中文叫歧视。

2015-09-25 2:03 PM 根本无证据显示港铁放生水客, 影几张相烂鬼相就话佢放生水客?

  感性与理智,一向被大众视为互相对立,很多人认为言谈粗鲁的人一定无道理,讲道理的人倾向斯文有礼。这种对讨论态度的「常态」理解,已经与不论中西的网络文化「新常态」形成冲突;有些人不断强调要对话要沟通要有商有量,但这批「理性」人对这种「新常态」有多少包容,又有多少人会接受网络上感情强烈却不乏条理的社会事务讨论,并且愿意仔细聆听呢?

 

[1] 李展鹏(2015) 香港神兽路姆西--浅谈网络空间的脏话文化. 新传播、新主体与新公民社会」 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 十月17/18. 台师大

[2] Social Power: http://goo.gl/VDFiCg

[3] [扮工巴丝]唔好俾人睇死之星期二 http://forum1.hkgolden.com/view.aspx?message=5988656

[4] 【乐器又唔畀入】港铁职员:够胆带入站 将不被欢迎 http://news.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5127725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警队与社交媒体

黄子健、马伟杰
2017-05-08

2016年度新闻与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调查

马伟杰 周展梁 叶诗颖 伍淑冰 梁俊仁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