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理想的媒体模式属于美国化的商业模式。
俄罗斯广播电视媒体改革转型。
一九九零年六月十二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传媒法》。九一年底前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继续执行《传媒法》所赋予的民主精神,《传媒法》基本上将原有的「共有国营广播电视制度」在法律形式上做了彻底的改变。当时叶利钦理想的媒体模式属于美国的商业化模式,但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债务,而俄罗斯并没有从西方国家获得经济改革所必需的资金,金融寡头此时趁虚而入媒体,并开始干预政府政策的制订。叶利钦在执政的后半期,就已经认清寡头控制媒体后对国家的影响。二零零零年,普京当选总统之后,普京就开始进行整顿媒体的行动,而俄罗斯广播电视媒体的管理形式开始转型为兼具英国的形式与法国管理内涵,并适合于俄罗斯国情的「国有公共服务体制」。俄罗斯广播电视媒体改革转型。
国有公共服务体制符合国情
莫斯科国立大学新闻系社会新闻理论的研究者普罗霍罗夫教授认为,俄罗斯在一九九一年颁布的《传媒法》基本上是超前的。普罗霍罗夫在《幻想的现实----国家政治在大众传播领域》一文中提道:「只有社会在各个方面达到一定的安定之后,国家政府在这时才会对于社会中不合理的状况进行有效的治理,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社会大众才会有需要政治生活的迫切感 。」
普京所建立的「国有公共服务体制」基本上是政府与寡头妥协的产物,「国有公共服务体制」建立的前提是经济寡头不参与媒体的运作,而政府会帮助寡头寻找市场,或在国会中通过有利于寡头的法律。
「国家部份所有公共服务体制」的具体特点是国家资本进入广播电视,并以广播电视公司的最大股东出现,而国家政府人员及政党人士基本不参与广播电视公司的具体管理。广播电视公司所执行的管理原则是以专业人士进行专业管理,这种管理形式优点就在于,当俄罗斯经济还没有很快的发展时,俄罗斯的金融寡头会尽量减少干涉国家政府政策制定的机会,而国家也不会对媒体的盈利与亏损担负过多的责任。
在此,俄罗斯联邦于一九九二成立的印刷委员会与广播电视委员会同时展开对印刷媒体及广播电视媒体的管理工作。一九九四年印刷委员会开始升格为宣传部,广播电视委员会成为「全俄罗斯广播电视公司」,全俄罗斯广播电视公司成为广播电视管理的专业机构。二零零零年后,全俄罗斯广播电视公司成为管理俄罗斯三大电视台:「社会电视台」、「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与「独立电视台」的专业机构,俄罗斯基本上落实了「国有公共服务体制」。
电视体制的改变与继承
苏联的大众传播媒介常被称为「大众新闻和宣传体系」,这种体系的特征是权力过于集中、纪律严明、步调一致、活动一致。苏联广播电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领导形式、经济来源、媒介宣传方式及管理机制的独特之处。当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电视媒体的这五大特征并没有完全消失,反而俄罗斯媒体在初期的发展阶段基本继承了前苏联媒体的弱点,而俄罗斯媒体又继承了民主媒体的多元化,而使得自身变得更加混乱,难于管理。
(一)所有制形式。苏联媒体一般都为国家所有,党和政府控制媒体的具体运作,私人不准创办报纸。但在苏联发展的后期,由于经济进一步衰落,使得国有媒体无法摆脱工具化、报导公式化、言论僵硬的模式。在俄罗斯联邦成立之后,叶利钦开始倡导媒体所有制的多元化,尽管当时媒体的言论开始逐渐走向自由,但人民并不能够判断这些支持不同利益团体的言论,这使得人民并不能够很好的利用自己手中的各项投票的权利。
(二)领导形式。苏联广播电视是整个党和国家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苏联媒体的基本职能是「集体的宣传员、集体的鼓动员和集体的组织者」,它必须忠实地为党的路线方针服务,为提高劳动人民的思想觉悟服务,这是新闻的根本任务。但此时的媒体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它对于社会生活、特别是对党的活动进行监督批评的功能大为减弱。
一九九三年莫斯科「第六电视台」与「独立电视台」正式开播,这为俄罗斯当时的电视媒体非多元化带来了新的气象。莫大新闻系曾参加卫国战争的元老级教授A. .尤洛夫斯基认为这两大电视台为非国家性、新形式性、独立性的电视台,但这两大电视台的立台风格却绝然不同。《第六电视台》以娱乐性的节目取胜,其中最著名的是由一些著名笑星组成的娱乐性节目,还有一个以各地观众提供录影素材而形成的《我的摄影机》节目。但「独立电视台」却依赖《总结周评》与《今日新闻》两大强档新闻节目来吸引观众,直到一九九七年为止,《今日新闻》已经网罗了全俄罗斯最好的新闻记者。据莫大新闻系教授库兹尼佐夫介绍,「独立电视台」新闻记者的薪资已经达到一千八百至两千二百美元,当然俄罗斯在九八年经历经济危机之后,新闻记者的薪资有所下降,但这与报纸记者的薪资绝然不同,因为俄罗斯很多报纸在宣传手法上及记者的写作方式都比较老旧,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总统大选期间,电视的助选效果要远远高于平面媒体。如在一九九六年的总统大选期间,亲叶利钦的「独立电视台」与「社会电视台」曾经在短短的三个月期间,连续播送前苏联人民在史达林统治阶段的肃反镜头,这却是对于当时的中间选民有着相当震撼的效果。尽管当时各行各业的中间选民对于俄罗斯联邦的建设颇感不满,但更多的是对俄共取得政权后的不确定感,因而多数的中间选民只好选择现在的叶利钦继续执政。
(三)经济来源。苏联广播电视的资金几乎全部来自国家财政的划拨,广播电视均是国有国营机构。在计划经济时代,媒体并不存在商业广告市场,苏联广播电视基本不存在商业广告,媒体基本不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媒体间同样不存在经济竞争现象。
苏联解体前后两年的时间内,俄罗斯媒体完全有机会仿照英国广播公司的运作模式,建立一个收看付费的模式,以此来弥补电视媒体在运作中出现的财政赤字。当时俄罗斯许多媒体人还对此进行长时间的讨论,部份俄罗斯媒体人认为俄罗斯媒体应当采用法国国家领导媒体的模式;另一部份媒体人认为建立付费机制的媒体可以带来媒体的良性发展,但按当时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状况,人民并没有太多的意愿来对自己所看到的有限的电视节目进行付费。此后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在盖达尔的休克疗法失败之后陷入低迷,人民开始相信表面性的市场经济并不是拯救俄罗斯经济的万灵丹。一九九三年底,地下性的市场经济,即影子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角之一,而卢布与美元的汇差起伏不定,使电视媒体完全不能通过人民的付费来维持正常的运作。
(四)媒介宣传方式。苏联新闻媒体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是党性原则。新闻宣传机构的首要任务不是提供新闻资讯,而是进行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选择新闻的原则,基本上摒弃了新闻的时效性、人情味等基本的新闻价值观,而是否符合党的利益和政治需要成为选择新闻的首要原则。
在整个八十年代,苏联的新闻基本走向史诗式或纪录片式的新闻,提高观众的审美观点与画面的美观成为新闻的主要内容,这使得新闻宣传机构很少报导国内生活中的消极面。对于事故或灾难等一切不利于鼓舞人民士气的消息,一般都会采用避而不提或轻描淡写的处理方式。对于西方国家阴暗面的宣传及对西方高科技的成就讳莫如深的报导方式,使得人民对于西方各国的基本发展状况没有任何消息来源,这使得美国及西方各国的媒体成为介绍西方各国状况的特殊消息来源,如「美国之音」在俄罗斯拥有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听众。
(五)管理机制。苏联的广播电视是以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方式与手段进行管理。苏联政府采用封闭式的传播管理方法,政府禁止外国报刊在苏联发行,禁止人民收听、收看国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尤其是严格禁止人民收听、收看具有敌对性的广播电视节目,这G主要是指「美国之音」、「自由广播电台」等来自美国的电台节目,这使得苏联在七十年代经济取得巨大成功之后,人民的日常娱乐生活并没有融合进先进的电子媒体。人们资讯的取得与先前一样靠有线广播、中央台获得;文化娱乐则主要靠剧院、群众娱乐等户外的活动来取得,这间接造成苏联无法大规模地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来获得资讯,并改善人民的生活速度。封闭的最大后果是造成人民盲目相信来自西方的新闻资讯,包括在苏联解体前夕,戈巴契夫获得消息的来源竟然是「自由电台」。只有采用开放包容并有效管理的态度,才能在不失去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前提之下,发展自己国家的媒体,并使之繁荣昌盛。
时至今日,俄罗斯大部份新闻学者认为:大众传播事业如果没有国家的统一领导是行不通的。或者说,尽管媒体不应由国家垄断,但不能不由国家统一调控,这种集中制的体制是可行的、不能动摇的。因此大众传播媒介在俄罗斯仍是国家统一领导和调控下的系统,这个系统应根据统一的原则和任务展开活动。而对于整个系统实行领导的根本原则,应该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大众传播媒体法。广播电视应该是多功能的,大众传播系统要大力发挥的最主要功能就是整合功能 。
应该说此时俄罗斯传播学者已经基本认清,俄罗斯媒体现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直至现今,俄罗斯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摆脱人治大于法制的这一怪圈。在叶利钦执政期间内,总统叶利钦经常以总统令的形式,开始对某些媒体进行改革或改变《俄罗斯媒体法》的具体规定,强调媒体在国家统一领导和调控下展开工作是媒体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条件。二零零零年,普京执政之后,普京对于媒体的管理更加强调法治化与规范化,但如何在俄罗斯媒体内部形成积极有效的管理结构,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具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