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传媒记事簿

2003-11-15

传媒倾全力报导神舟升空
太空人访港强化对祖国认同

  神舟五号升空热潮在十月下旬以后弥漫香港,主要有赖本地传媒全方位倾力报导,四家电视台都派出摄制队亲赴前线发射基地酒泉,有的以参加旅行团名义,有的则与内地媒体合作,希望抢到先机和独家消息;而中央台原本准备为「神舟五号」升空作直播,却临时取消,本港各电视台因此出现阵脚大乱,惟有更改节目安排以应变。

  香港传媒向来较少触及中国航天新闻,但对神舟五号升空新闻却在短短数星期内全面聚焦,由零碎介绍到增加版面及图片,由中国版擢升至要闻版,甚至头版,令报导迅速升温。此外,本地中英媒体对这段新闻处理手法的相似性,亦是近年少见,对其高度评价及兴奋情绪亦几近一致,可见此重大事件,能成功缩减本地各媒体过往对祖国新闻的意识形态分歧。而香港记者在搜集资料过程亦要倚赖亲中报章提供的资料,特别是《文汇报》在此环境显出其政治优势。例如本港大小传媒所登载有关「神五」的图片,不少都是由《文汇报》提供,可见在不涉及意识形态的新闻,主流媒体及亲中媒体之间仍然有不少合作空间。

  媒介的高度关注及密集报导,对提高市民对祖国好感的效果无疑立竿见影;最明显的证据是有青年组织所作的调查显示,七成的受访者表示因中国太空船成功升空增加对中国的自豪感。加上中央挺港批准首名太空人杨利伟在月底访港,港人对国家的好感肯定进一步加强。


*   *   *


亚视落实内地广告分账谈判
无綫有线寻求内地市场突破

  亚视自去年获得广东省有线网络的落地权后,立即与地方有线网络展开分账谈判,但迟迟未有成绩;十月中亚视行政总裁陈永棋透露,已与广东省广电厅签署广告分成协议,但详情要在十一月才公布。市场估计广告分成协议落实令亚视首年可分得二至三亿元。亚视的成功对本地同业有示范作用,若无綫日后与有关部门谈判广告分帐安排时,相信亦以亚视模式为蓝本。

  亚视在国内市场的进展亦刺激其他同业,无綫亦加快在广东省广告分账洽商,更计划明年倍增在广州办事处的员工数目,以争取更多内地广告;至于有线电视亦争取以节目供应方式,透过广东省台数字电视网络转播其自制的新知台和娱乐台节目。为了寻求内地市场的突破,无綫高层希望政府将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扩展至电视产业,如不限港人及艺员的数目,放宽非内地制作的电视剧在黄金时段播放的限制等,希望令本地广播业得益更大。

  为配合电视业的数码化发展,无綫在将军澳工业邨兴建另一庞大的电视城,并在十月中正式由清水湾电视城迁入启用。此外,有线电视公布九月底用户数目逾六十四万,显示新竞争者加入未对其构成影响,有线亦积极加强内容,令基本数码频道增至三十六条。此外,亚洲有线与卫星电视广播协会发表的报告,指香港区盗看收费电视问题严重,有近六万人非法收看,损失高达一亿二千万港元,比亚太区其他已发展城市为高。

 


*   *   *


高质素传媒造就高质素社会
「中大新闻奖」选举结果公布

  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在月底出席《明报》主办的校园记者计划开学礼时,批评本港部份传媒打着「求真」的旗号,贩卖色情暴力,侵犯别人私隐,哗众取宠和捏造新闻。他批评部份传媒报导完全违反真实、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不但损害传媒的整体形象和公信力,亦导致记者的社会地位不及其他专业人士。他呼吁青少年和大众要要有使命感去抵制甚至罢买不良报刊。他指出,传媒既享有充份的新闻自由,亦须肩负重大的社会责任,勉励年青人要成为高质素的传媒人、高质素的传媒受众,香港才会有高质素的社会。

  新任平机会主席王见秋不合理解雇余仲贤事件在月底引起轩然大波,《明报》更在此事情上被新闻界批评涉违反「保护消息来源」应有的操守。事缘平机会主席的女儿王颖妤,早前发表声明为父亲辩护,指摘《明报》报导不尽不实。《明报》于是刊登声明反击此指控,揭露王见秋曾向该报记者泄露机密消息,并提供一份机密资料,《明报》承诺不透露王的身份作为交换条件;但此声明却揭露双方的「交易」,破坏当初的承诺,《明报》因此遭舆论批评未有遵守新闻从业员应有的操守,但《明报》却自辩并没有违反专业操守。


*   *   *


杂志内容多项报导遭抨击
《壹周刊》反控报评会诽谤

  壹传媒的刊物一再被港府谴责报导虚构失实,像十月初一期《壹周刊》封面故事指特首两次向中央提出辞职,特首办迅即发表郑重声明否认。月底行政长官办公室又发表声明指,《苹果日报》某一日的头条指特首在「维港巨星汇」事件中,「忽然介入」及「不再挺美商会」,纯属夸张失实。而同期《壹周刊》内一篇有关西九龙艺术区的报导,引述特首办主任林焕光的报导亦属捏造。除政府谴责外,社会人士亦对《壹周刊》在月初刊登一篇有关一名预科女生涉嫌在色情网吧兼职的文章强烈不满。不少教育、社工及家长等团体组成的「反色情暴力资讯运动」,谴责《壹周刊》的报导手法及滥用司法程序。《壹周刊》其后将两名负责采访的记者辞退,受影响的记者透过媒介表达他们的恐惧与无奈,但该杂志高层指二人离职,与任何报导事件无关。

  《壹周刊》今年五月刊出一篇附有少女裸照的报导后,报业评议会收到历来最多超过七百宗投诉,其后向各大传媒发出新闻稿,谴责《壹周刊》卖弄色情。后来淫亵物品审裁处稍后评定该篇文章属第一级,即「非淫亵亦非不雅」,《壹周刊》指报评会的谴责令其声誉受损,于是在十月初入禀高院控告报评会诽谤,要求高院颁令禁制报评会继续刊登诽谤文章,并作惩罚性赔偿。这是报评会成立以来首次遭传媒机构控告。报评会成立后,曾于二零零一年底争取成为法定组织,由法例赋予拥有「特许陈述权」,免除因公开谴责传媒而被控诽谤,但有关建议其后被撤回。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十二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12-31

十一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12-01

十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11-02

九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10-04

八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09-02

七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08-02

六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07-02

五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06-02

四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05-04

三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