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传媒记事簿

2004-08-15

「大游行」传媒报导趋客观
七一新闻亚视涉自我审

  「七 一」大游行似乎已成为另类「庆祝」回归活动,今年游行大致平静,事后不少传媒都纠缠于游行人数统计的争拗;至于本地传媒在大游行的参与,并非如去年般激烈,至少烽烟节目主持人没有呼吁市民上街。传媒当中,亦仅有壹传媒集团老板黎智英,亲身走到游行队伍的最前线。但如此旗帜鲜明地支持民主派游行的媒介只属少数,大部份媒体对大游行都没有明确取态。事实上,与中方亲善的媒体,都尽量避免触及令到中央政府尴尬的内容,都刻意调节事件的敏感度,尽量将事件客观化,以减低事件对社会分化的影响。值得留意的,是三份亲中报章,皆分别在它的社论正面讨论游行人士的诉求,可见本地媒体不能只顾本地市场反应,亦要考虑国际及专业形象,因此对「七一」即使抱有不同政治取态,仍不能抹煞它的新闻价值。

  大游行亦凸现媒介自我审查的忧虑。在「七一」当日,有来自国内的顾问建议亚视仿效内地媒体的做法-将庆祝回归新闻列作详细新闻的头条,然后才报导游行的消息,此建议令部份编采人员感到不满。虽然编采部门最后没有采纳此建议,但反映亚视因为要在广东省「落地」,不能不面对类似的审查压力;但亦难以解释如此重要的游行活动,亚视新闻部竟没有安排记者作现场报导。而无独有偶,原本可翻看以往两星期新闻重点的亚视网页,「七一」当天的新闻报导竟离奇「失踪」,引起网民的讨论。


*   *   *


数码电视落实零七年起步
政府被指漠视电视业诉

   经过两次谘询,行政会议在月初终于为地面数码电视的开展定下一个时间表,香港的启动期限由政府最早建议的零三年拖延至第二次谘询的零六年及到最后拍版的零七年才开始;在频谱分配方面,亦由原先政府建议的公开竞投程序,改为毋须经过公开竞投牌照;而且由原先建议两家电视台只共用一个多频数码网络作模拟及数码同步广播,改为各自额外多分配一条频道,提供高解像电视服务。这个协议亦总算是各方满意的方案,至少对现有市场经营环境的影响可减至最少。但港府为了要加速地面电视数码化步伐,却无奈牺牲开放免费地面电视市场的进程,将引入新竞争者的时间延后。这个先后次序的选取亦算合情合理,当启动数码步伐与市场开放二者未能兼得时,舍竞争取科技亦未尝不是权宜之举。

  香港电影界可透过「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进军内地市场,但对电视业却没有一 点好处,代表香港电视业界的「香港电视专业人员协会」在月底批评CEPA未有帮助电视业。协会曾去信工商及科技局局长反映意见,结果只获局方「冷淡回 覆」,因此高调透过舆论施压,希望政府能正视电视业在内地发展的问题。


*   *   *


调查新闻来源廉署搜报馆
新闻界强烈抗议深表不

   廉政公署在七月底采取了大规模搜查新闻材料及调查新闻来源行动,分别进入本港六间报馆,翻阅文件及电脑,又向记者问话,更最少进入一名记者的寓所搜查。事件涉及先科国际高层涉嫌贪污案的新闻报导。事缘有律师替被捕的先科女职员,向高等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指她遭非法禁锢,聆讯大部份时间在内庭进行,法庭不满传媒的报导,转介执法部门跟进。廉署强调搜查行动合法,但此史无前例的行动却引起新闻界强烈不满,认为廉署毋须入报馆搜查也可取得新闻界的合作,此举严重滋扰报馆作业,公然侵犯新闻自由,并且侵犯传媒机构对资料来源保密的原则,令传媒日后工作更困难。

  新闻界担心廉政公署搜查行动会成为恶例,于是高调对此行动作出反击。如几个新闻团体均发表声明,对廉署的行动表示不满,质疑廉署无必要展开粗暴的大搜查,形容事件开创了恶劣先 例,严重伤害新闻自由,要求廉署作出检讨及合理解释。而《星岛日报》更采取法律行动,要求法院撤销廉署对报馆的搜查令,另《苹果日报》亦有去信特首及审贪会要求关注事件。此外,事件亦引起国际舆论及国际记者组织的关注,对廉署大举搜查报馆深表不满,批评廉政公署的手法严厉,没有必要。事后,署理廉政专员李铭泽分别与三个新闻界团体会面,承诺会检讨这次处理手法,日后采取类似行动前,考虑新闻界的关注。


*   *   *


名嘴解约引起满城风雨
新城致力向外开拓市

   七月下旬,舆论又传出商台有意跟烽烟节目「名嘴」郑经翰提早解约的新闻,到七月底终于获得证实,事件引起社会极大震荡,不亚于当日封咪的新闻。商台由董事俞琤公开交代不满郑经翰等「名嘴」随意「封咪」,认为影响新闻自由及电台节目运作,有意改变电台的感性路线。商台匆匆与「大班」解约的决定得到新华社及左派支持,却为听众留下不少问号,而俞琤的态度亦引起听众强烈的反应,甚至引起不少「名嘴」支持者到商台门外示威,要求商台作出交代,此役令商台公信力大受影响;另一边厢,郑经翰又在参选立法会与否之间徘徊,解约风波到八月初仍未平息,双方继续互相攻击,更有机会演变成对簿公堂,而商台高层出现了大换班,郑经翰亦正式宣布参选。

  无论此事如何了断,经此一役,商台必定元气大伤,既要重建听众的信心,亦要重整内部士气,工程不可谓不浩大。与此同时,商台对手新城电台对外开拓亦有进展,新城与广东电台于八月初开始,在多个时段进行联播,覆盖香港及珠三角区超过三千五百万观众。这个被称为本地「广播史上首度联盟」,希望能增加电台的广告收益。看来电台亦逐步与电视看齐,对开拓内地市场不遗余力。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十二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12-31

十一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12-01

十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11-02

九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10-04

八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09-02

七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08-02

六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07-02

五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06-02

四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05-04

三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