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公共价值」的思考 - 香港电台电视节目顾问团会议后记

2004-12-15
 
香港电台在数个月前在内部展开关于「公共价值」的讨论,今年度的电视节目顾问团会议也以此为题,探讨在新时代公营广播的角色、未来的空间及如何为公众提供更佳服务。

这次会议的讨论,由广播处长朱培庆引z英国广播公司最近发表文件引发,文件题目是:「英国广播公司的未来----构建公共价值」(Future of BBC -- Building Public Values),文件探讨在数码年代英国广播公司如何在民主、文化、教育、社会及全球化的价值之下,构建她的公共价值。那么,香港电台作为本港唯一公营广播机构,港台的服务为香港有什么贡献?在建构公共价值时我们又能做到什么?


公营广播如何体现公共价值

目前的媒体环境已不单是竞争激烈问题,由于传播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传统上公营服务的角色----补足商营制作的不足----已显得模糊,在接触群众上,窄播及分众的发展,令公营广播要面对如何突破渗透率的困局。在新一届香港电台电视节目顾问团会议上,讲者及顾问分别就「公共价值」及港台如何持续发展方面,提出宝贵意见。

在「公共价值」这个课题上,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韬文指出,「价值」是指个人或者集体取向;有别于「态度」或者「意见」,不会随时地而变化,「价值」是一种稳定及持续的倾向。「价值」也是新中有旧,旧中有新,而鲜有全新的价值。媒介对于「价值」多是认定、更新、强化,再加以倡导。

陈教授从「价值」的意念谈到公营广播机构如何体现公共价值,他认为,港台要服膺于公共价值,这就是以社会公益作为基本出发点,以开放态度,提供平台,让不同价值可以竞争,互相淘汰;这个平台必定要独立、容忍及开放,以公众利益作为出发点,并以全民总体利益作考虑。他也进一步提出公营媒体在体现公共价值时的「选择」;陈教授认为:「在一些关键时刻,港台不宜逃避;作为一个公开平台,应当仁不让,对历史有判断,尽量介入,为促进香港发展,应既提供平台,又介入并且参与其中,让争论能有归纳、讨论、再归纳,然后达致共识,凝聚社会。」

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总监陈婉莹在会上,提出港台一些潜在价值的思考。她指出港台应以数码方式,系统化处理大量具文化、教育、历史价值的资讯性节目和资料,透过系统化处理,为这些宝贵的资产缔造市场价值,以是符合持续发展的需要。陈婉莹教授的意见是前瞻性的,她认为港台应藉助数码技术,朝产业化发展,从而支持港台的公共性及达到持续发展的目标。

事实上,内地媒体近年也是朝着产业化、数码化及公共化三方面发展,这三大方向正正说明公营广播在服务社群的同时,制作如何带来收益及如何利用技术发展缔造更大的「价值」。诚然,陈教授提出谈论多年的公司化已经过时,港台要以典范转换模式重新思考定位问题,这是挑战也是机会。

然而,立法会议员曾钰成认为,要讨论香港电台为社会、为公众塑造什么「价值」是危险的事情,因为任何东西一旦成为公共价值,或社会共同接受的价值,便不是「创建」的问题,即「价值」是社会接受的,是主流,那就不存在创建。他指出,港台应以现行的平台提供全面、正确、完整的资讯,并如实、准确、客观向大众输送资讯,也透过我们的平台让不同意见交锋,反映社会不同主张和意见,这些我们都会继续贯彻和实践的。

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院讲座教授朱立的学术生涯,离不开公营广播,打从他的硕士研究起,朱立教授就一直关注着各地公营广播的发展及角色。他提醒我们公营广播要做得好,第一要有充裕财政;第二要有良好的政治环境;第三要容许听众、市民、弱势团体参与。他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价值概念,认为港台应更顾极担当批评者角色,在传媒环境越趋商业化的今天,继续保持具香港特色,由政府资助而批评政府、批评社会的公营广播机构。

传媒评论员梁丽娟与立法会资讯科技及广播事务委员会主席单仲偕分别提出,在新媒体环境下,港台的制作应发掘及利用不同新媒体渠道广播,这些渠道包括PDA,Palm,3G等等,与公众互动接触。而互联网也是在公众频道落实前,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平台。梁丽娟认为,为争取占有率及更多观众,在网上建立不同频道,如青少年频道、幼儿节目,etv online,self-learning等等,在香港面对转型过程中,因应公众不同需求,由港台利用网上频道提供支援,同时,因应分众的现实,为受众不同的需要而配合以不同形式的广播策略。


新媒体环境中持续发展

对于港台的持续发展,财政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陈韬文在会上提出一项新构想,他以近期西九龙文娱艺术区争议中,有人建议把西九土地分拆拍卖,他认为可将所得数以百亿元计的款项,部份用以成立「公营广播基金」,支持港台持续发展。其他顾问们也有不少真知灼见,例如在年龄分隔问题上,需要思考年青人的价值和他们的需要,是否已经在我们的服务中得到反映?电视节目顾问团是否要成立青年节目顾问团,或者进而邀请一些中学同学提供对节目的意见,均是极具参考价值的意见。

面对传播技术已把大众传播带到窄播,未来如何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扩展听众及观众群,照顾不同人士的需要,也将是我们积极考量的课题,对于新媒体及数码广播带来的机会,我们会研究从网络、媒介作出发点外,更多从使用者或内容出发,适应新时代受众的需要。

有顾问指出,港台的「价值」是每个市民可以从我们的服务中得到好处(public good),而这种好处的总和就是我们对社会总体的价值。对此,我们会鞭策自己,注意制作的广泛性,突破本土的框架,适合国际需要,增加效益。

香港电台秉承七十五年的广播经验,与香港一起成长,未来在广播事业上,应有怎样的角色?如何在数码年代,面对技术转变及政府收缩资源下,持续发展?我们又是否要在节目制作者或内容供应者以外,对公共事务、全民总体利益的事情上,进一步扮演推动者的角色,凝聚社会?会上,有顾问引用多年前一出电影《电视台风云》主角的一句话:「电视台追求的是decency。」我也以藉这句话作结,期望港台团队在面对急速转变的时代,紧守岗位,制作优质节目,让港台继续扮演一个decent的角色。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广播的宿命

文乃扬
2020-04-30

是市场太小还是竞争太少

李敬华
2019-06-06

香港电台如何继往开来

钟庭耀
200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