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巨星之死看隐恶扬善的报导手法

2005-01-13
 
传媒一般喜欢从负面的角度 报导新闻,而传媒报导娱乐圈的消息时,也多作负面报导。但对于一些明星的逝世消息,传媒的报导手法却有别于一贯作风。本文希望探讨传媒报导巨星之死时,所采取的隐恶扬恶报导手法。

本文所采用的资料来自《东方日报》、《苹果日报》、《星岛日报》及《明报》,并用质性研究分析张国荣和梅艳芳的逝世新闻。首先我们看看传媒报导张国荣自杀与其他自杀新闻的分别,然后比较张国荣生前死后的报导。我们又比较了报章对梅艳芳治病态度的报导,及分析传媒报导巨星之死时隐恶扬善的原因。



张国荣生前死后报导的分别

在张国荣自杀和其他自杀新闻的标题方面,两者并无太大分别,都是一些「跳楼亡」之类的字眼,然而在内文及相片方面,两者的分别较大。张国荣自杀报导中,内文多提及其遗容详和,简述其堕楼经过,也多以「堕楼」代替「自杀」字眼。图片就多展示其生前的风采,就算有跳楼现场照片也只是小图,而且不见尸体。相反在一般自杀案件,内文多以煽情和生动地描写尸体和跳楼经过,相片也会展陈尸体状况及家属的悲恸心情,容易挑起读者的情绪。总括而言,各报在处理巨星张国荣自杀一事上都比平常多了几分尊重。

《苹果日报》在张国荣生前死后的报导的分别最大。我们发现,有关其感情生活上的报导,都集中在他的性取向方面,令人感到该报在营造一种「张国荣的感情生活和性取向是奇怪」的气氛。然而在张国荣死后,该报对张国荣性取向的报导都是正面的,既说他是同性恋者的典范,对他高调地承认性取向和与唐先生的关系予以高度赞扬,也对张国荣的「长情」表示尊敬,甚至找来学者作分析。《苹果日报》在张国荣生前对其在演唱会的表现及打扮的报导几乎全属负面,用字刻薄。相反,该报于张国荣死后盛赞他的演出和打扮充满艺术感,是潮流先锋,衣着打破性别界限。

从以上一些例子可见,报章在处理张国荣此类巨星自杀身亡的消息时,都会把对其生前的「贬」转为「褒」,报导手法作出一百八十度转变。


对梅艳芳治病态度的报导

梅艳芳没有于病情仍轻时主动医治,这种行为不值得鼓励,也作了一个坏榜样。但报章并没有就她没积极求医致死一事作负面大肆报导,也没有斥责梅艳芳不珍惜生命。

《星岛日报》对梅艳芳治病态度的报导中,其隐恶扬善的程度最低。它没有刻意地隐恶或扬善,多是以客观的角度叙述梅艳芳对抗疾病的态度。该报详细报导她抗癌经过,列举了其因子宫颈癌病逝的原因。

《东方日报》只是集中褒奖梅艳芳在事业上的成就,为她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但该报并没有梅艳芳治病情况的相关报导,对于她治病的态度也没有作任何表态。该报曾报导梅艳芳没有治病的原因,但只占很少篇幅,报导中说明梅艳芳不去治病的原因是欲圆幸福梦,并强调了治病的痛苦。《苹果日报》也没有就梅艳芳没有积极求医一事作负面大幅报导,反而以一些煽情的字眼歌颂其一生的成就,甚至标榜她是一个勇于面对死亡的抗癌勇士。

《明报》对梅艳芳没有于病情仍轻时主动医治这行为都是采取体谅、怜惜的态度。该报没有批评梅艳芳不及时就医,反而尝试了解为什么梅艳芳患癌初期不就医的原因,并为不利于她的报导作出平反。

总括来说,各报章并没有就梅艳芳没积极求医致死一事作大量负面报导,也没有直斥梅艳芳没有珍惜生命。不同报章在报导此新闻采取了隐恶扬善的态度,并不会以负面角度来炒作及哗众取宠。


隐恶扬善的原因

报章对巨星自杀的报导取向较为「仁慈」,原因可能包括下列三项:中国人的传统、巿场经济考虑、巨星的独特性。

隐恶扬善是一种宽厚和包容的态度,其源头可上溯至先秦的儒家。中国文学中的祭文、铭文、悼亡诗等,都是表达对死者的颂扬和怀念。这是中国人的人文传统,而隐恶扬善的态度可视作这种精神的延续。

现今的传媒在运作上也一定程度反映这种态度。传媒工作者会依从这个传统价值观作报导,他们也考虑到普罗大众会持这个道德观念,因此当巨星逝世时,传媒会集中报导巨星生前的丰功伟绩而避谈其种种缺失。这一方面可显示对死者的尊重,而且也不会与普遍大众的观念相违背。

其次,从市场导向的情况下,新闻工作者往往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并迎合读者的口味与喜好,而用「激化」(hyping)的手法和煽情的角度来报导新闻。所谓「激化」是指将事情尖锐化、矛盾化和突显化的报导手法。

如上所述,大众对死者存有尊重的意念。若报章仍依旧以负面角度作煽情点和激化手法作焦聚点,便会违反了大众对死者的尊重,甚至可能引起读者的反感,因而影响销量。故此,报章为了迎合读者,便只好以正面、称赞、甚至隐恶扬善的角度来作报导,以达煽情化的效果,从而吸引读者。

第三,报章对巨星自杀的隐恶扬善报导,也是基于巨星的独特性。巨星总是被塑造成完美的形象,例如他们美丽、成功、有才华、有名有利、高不可攀。这些形象吸引了一群支持者,他们拥戴和仰慕巨星。由于巨星拥有为数众多的支持者,这些受众会对传媒构成压力,所以在巨星死后,传媒为免引起庞大支持者的不满,因此会采取隐恶扬善的报导。而且明星是香港市民的集体回忆,他们及其文化演艺作品陪同香港市民一同成长,是香港集体回忆和普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大众普遍希望他们的集体回忆应是美好的,因此这些明星在身后不应被丑化。为免违反大众对明星的尊敬及对集体回忆的维护,报章对巨星自杀的报导自然「手下留情」。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警队与社交媒体

黄子健、马伟杰
2017-05-08

2016年度新闻与社交媒体使用行为调查

马伟杰 周展梁 叶诗颖 伍淑冰 梁俊仁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