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掉下来 — 香港报业「苹果化」现象研究 》

2006-11-14
港式「苹果」:文化杂种抑或基因改造?

书名:《 苹果掉下来 —
香港报业「苹果化」现象研究 》
作者:梁丽娟
出版社:次文化堂
出版日期:2006 年 7 月

  香港报业的「苹果化」,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文化概念,可算是传播界学术窗橱中一个新展示的「精品」。紧贴近年西方社会学家铸造新词的模式,即以著名企业品牌概括社会新趋势和文化特征,诸如「麦当劳化」、「迪士尼化」等例子,近年一些华人学者也把本土培植的《苹果》征召上位,不让那些跨国企业品牌专美。
  正如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系教授彭家发所言,香港传媒「苹果化」之风向宝岛一吹,台湾传媒便抓狂似的倾向「比《苹果》更《苹果》!」。至于《苹果》二字,代表什么?据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苏钥机教授所作的意见调查显示,在读者心中,《苹果》代表「内容丰富」、「版面色彩化、图像化」、「夸张失实」和「有创意和出位」。在媒体评论界,套用资深传媒人吴志森的讲法,《苹果》某程度意味着「精神分裂」;又或者,依据香港城市大学传播系讲座教授李金铨的看法,港式《苹果》是文化杂种,是「各种矛盾的混合体」。
  对于商界而言,牵扯的是「《苹果》赚钱方程式是什么?」,关心《苹果》究竟是被「设计出来」(designed)的产物,还是在特殊的「后九七」传媒生态中,为求利润、繁衍壮大而偶然「自然地」 演化出来(evolved)的新商业品种?如果是商业的人工化报业基因改造和科技计算,这个「苹果」是否耐寒抗腐?它能否长期把精英报的政治评论、民主诉求、高档文艺和小报的「狗仔队爆料」、情色腥风新闻、马经波经共冶一炉,五十年都不须改版?又或,倘若纯粹是物竞天择的演化品种,港产「苹果」日后又会否突变成「橘子」?
  至目前为止,在坊间文献中,梁丽娟博士的《苹果掉下来》是载有最多的材料,兼提供了较全面分析框架和有条理的讨论,供我们去思想上述各现象和问题的普及读本。全书深入浅出,以九十年代的香港报业状况为脉络,分别探讨了《苹果日报》商业成功的原因、对报业的冲击,与及对香港媒介文化和社会大众的影响。
  这既是大学生研究香港报业史的有用参考,也是中学老师和学生认识传媒文化变迁的辅助入门书。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国式公关」

刘书贤
2021-03-31

界与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视新闻老总的管理心法

苏钥机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