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传媒记事簿

2008-05-15

CNN辱华言论华人沸腾 
香港火炬手名单千呼万唤

  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主持人卡弗蒂(Jack Cafferty)在四月中一个新闻评论节目里发表了一番辱华言论,引起中国政府的不满,中国外交部要求CNN和卡弗蒂本人收回恶劣言论,并向中国人民道歉。事后,CNN虽发表一简短声明,仍无法令事件降温,触发世界各地华人发起连串抗议CNN行动;事实上,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自「三.一四」拉萨骚乱事件后愈来愈明显,在奥运圣火在海外如伦敦、巴黎等传递过程中,故意将西藏问题与奥运挂鈎,放大「藏独」的报导,批评中国人权,因此引起海内外华人的强烈反应。

  相对于世界各地华人的反应,香港人对事件的看法却相对客观及冷静,香港既明白西方新闻自由及人权的传统,另一方面,又了解西方及中国在文化及核心价值方面的分歧,因此并未出现激烈的抗议行动,反而多在舆论平台讨论中国应如何化解这次公关危机。

   事实上,奥运圣火在五月初抵港,作为中国传送的第一站,港人更关心火炬手的安排,由于香港的一百二十名火炬手名单迟迟未公布,月初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前人大常委曾宪梓等分别表示获邀成为其中一员,令舆论担心火炬手的位置成为政治权力的象征,歪离奥运的原意,一时闹致满城风雨,令部份原获提名的人士如特首曾荫权等亦决定放弃跑第一棒。港府最终在四月底公布一张代表不同界别的名单,以显示他们的代表性。


*    *    *

民间电台复播公然挑战政府 
检控人员如何协助传媒报导

  停播三个月后,民间电台在四月下旬宣布复播,继续以「公民抗命」的态度在旺角行人专用区广播。当日参与的有五名泛民派立法会议员及支联会主席司徒华,事后众人均收到电讯管理局的「调查通知」,要求他们「在十四天内出席会面,协助调查一宗怀疑违反《电讯条例》(一零六章)的案件」。不过,其中三名议员都表明不会理会,只有其中一人接受邀请。与此同时,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马时亨指出,政府对于破坏法治的行为是「零容忍」,电讯管理局已搜集到民间电台广播的证据,若律政司觉得证据充足,政府会检控参与非法广播的人。

  刑事检控专员江乐士公布每年一度的刑事检控科的工作回顾时,被记者问及到有关选择性检控的问题,他强调政府的检控工作合符公众利益。而在同一记者会上,他同时向传媒派发一张「检控人员如何协助传媒报导」的简介,当中就检控人员如何应对传媒提问作出建议及指引。其中一项指出,检控人员不应就法庭判决向记者发表意见。香港记者协会认为,在判决之后,检控官一向充当类似政府发言人的角色,表达对判决的意见,若以后检控官不就案件结果发表评论,会令记者难以在法庭得到第一手资料。特别对重大的案件,记者难以得到即时回应,记协质疑检控当局为何要改变一贯做法。


*    *    *


资深体育主播伍晃荣逝世 
无綫港台新节目关注贫穷

  资深体育主播伍晃荣因血癌逝世,当天的电子传媒都用了很长的篇幅报导,而翌日报章亦大肆报导,甚至以头版图文并茂。有行家认为,以往报导名人逝世,多数以他们对国家及社会大事的贡献或影响力去评价,因此主要集中报导政经界名人;但近年媒介对这类名人的兴趣渐为淡化,如近期逝世的国务院前副总理、前外交部长吴学谦,前立法局议员雷声隆和关廉豪等,死讯都不及深入民心、为体育新闻带来娱乐性的体育主播伍晃荣,可见是否为观众熟悉,较社会公职或政治的影响力更重要,成为媒介决定会否大肆报导的新标准。由于传媒的重视,有网民亦剪辑了伍晃荣的一些体育新闻报导片段,上载到网站;而无綫亦决定把他主持的《新闻话事人》专辑重播。

   无独有偶,港台及无綫都先后在四月初及月底推出有关香港贫穷问题的节目,香港电台电视部在四月五日起播出实况剧《活在边缘》,以戏剧形式,描写在贫穷线下挣扎求存的人,希望能唤起社会对这群人的关注;而无綫收费电视的娱乐新闻台与翡翠台,同时在四月下旬推出邀请知名艺人拍摄的纪录片《一百万人的故事》,探讨本地贫穷问题,引起广大的回响。网上的讨论区尤其热烈,不少人对此节目产生共鸣,对那些贫困的受访者深表同情;但亦有舆论批评节目过于煽情,完全没有提供贫穷成因及解决方法等多角度考虑。


*    *    *


收费台要求政府修例转播高清 
特首强调报纸优势不会被取代

  有收费电视台要求政府修订《版权条例》,准许收费电视营办商透过系统把两家免费电视台的数码电视广播信号传送给客户,认为此举可以令数码广播的渗透率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至九成。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马时亨在四月中的立法会上解释,由于担心会打击电视台投资数码广播的意欲,因此政府暂时无意修例。不过,若收费电视有意转播数码节目,可自行跟免费电视台协商转播安排。马时亨又指出,年初至今机顶盒已降价两成,相信在北京奥运前,数码广播覆盖率可由现时五成上升至七成半。

  行政长官曾荫权四月底出席由报业公会主办的最佳新闻奖颁奖礼,他致词时表示,虽然互联网普及和出现「全民皆记者」、资讯爆炸等现象,但大众更加需要专业筛选及深度分析,才能在杂乱的资讯中分辨真伪,这正是传统报纸媒体的强项。他又认为,报纸已在社会上建立了一定的公信力及肩负起为政府施政把关的监察角色。即使传媒生态怎样改变、传播技术怎样更新,报纸只要坚守追求真相和承担社会责任这道最后防线,维持内容的原创性及公信力,便无需惧怕其他媒体带来的威胁。而新闻工作者,若做到「胆、正、命、平」,无论报纸在运作模式上有任何改变,都不会被时代淘汰。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十二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12-31

十一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12-01

十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11-02

九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10-04

八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09-02

七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08-02

六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07-02

五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06-02

四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05-04

三月传媒记事簿

梁丽娟
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