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现象的快感来源与另类实践

2008-06-15
「自拍」可以有更多元的想像。
  年年初的「陈冠希事件」,到日前四川震灾新闻中引起网友群情激愤的「辽宁女孩辱骂灾民」自拍影片事件,我们其实面临了媒体科技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巨大冲击。在台湾,今年三月以来也有一连串网友自拍及网路流传影片所引发的社会新闻。比如大学生虐狗自拍事件、高职生率众殴打国中生的自拍上传影片......等等,都引起网友的批判挞伐,甚至促使警方及学校介入处理。这些由网路散播的影片及讯息,传播速度之快及集体议论之快,不仅令人咋舌,也总是反过来成为传统大众媒体及社会关注的焦点。

  当然,这些自拍事件多因为内容涉及性、隐私或背德行为,而引起社会舆论的一阵道德批判、或对相关网路传播现象进行讨论。然而,在以「社会道德」或「网路社群/科技」为焦点的评论中,本文想将这些春意盎然的自拍事件或令人义愤填膺的网友自拍内容,拉回这些事件的传播源头:「自拍」现象。比如在国外,远如二零零七年四月发生于美国的维吉尼亚理工学院校园枪击事件,开枪扫射的凶手,在事前便已邮寄给NBC的「自拍」影片。近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早已习焉不察的、鼓励人们自拍的各类消费性科技商品。

业余者的镜子与DIY快感
  在这些自拍现象中,值得关注的是一股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新传播文化。自拍,便是指业余者在非专业情境下自行拍摄的影像内容,拍摄者与被拍摄者常是同一人。春意无限的自拍,只是一出将过去A片观众翻转为A片主角的戏码。因为影片中的主角是自己,那种作为影像焦点的自我陶醉,以及私密行为的僭越性,也就有更具吸引力的快感;这并不难理解。然而,如今这股自拍文化的另一面向则是:愈来愈多人不仅是自拍,更将自拍内容进一步地透过网路流传、与他人分享。自拍现象便是近来已愈来愈多业余的、由下而上、多对多的草根传播现象。那么我们可以如何理解这些「自我拍摄及自我传播」的现象呢?

  首先,愈来愈多的自拍事件,其实提醒了我们每个人在今日都隐约感染的影像科技狂热。一方面,这是数位影像及电脑网路产品的商品效应。这时代的消费性媒体商品,比如数位相机、摄影机、照相手机、内建webcam的电脑、网路、个人部落格 ......,哪一个不是要我们成为自拍狂呢?这可说是当前消费性媒体商品的「镜子与DIY」经济逻辑:既鼓吹自己拍自己的商品用途,像无止尽的揽镜自照,也鼓吹自己生产及传布的DIY媒体实践,造就人人都是业余明星及传播者的风潮。

  另一方面,这种镜子与DIY的影像科技狂热,更来自于大众媒体文化所豢养的观看欲望。相较于大众媒体时代,新兴的数位影像产品能让我们看到某种想像中的自己,或DIY创造更多面的自己。小从数年前流行的大头贴,到现今随时在聚会场合中,此起彼落的数位相机及照相手机的新姿势:将镜头从捕捉外在世界翻转为面对自己。而愈来愈低门槛、从摄影机、电脑数位剪辑或网路平台,简易可DIY操作的媒体科技已愈来愈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必需品。那俏皮的、不同角度的表情,那斤斤计较的不完美立即「杀掉/删除」的便利性,那愈来愈多可与他人分享的上传平台。是那分享的简易科技令我们着迷,「我们自己就是媒体」。

大众媒体的推与拉
  然而这些「镜子与DIY」的快感似乎颇为局限,而这其实与我们的大众媒体有关。许多人的自拍内容,仅是对大众媒体的模仿与钦羡。这是因为大众媒体影像已愈来愈是我们耳濡目染已久的、有力的表述形式与符号语言。初期,那是一种简单的模仿,比如就着我们早看习惯的MV或电影,学习拍摄的主题、画面角度与节奏。再来,是一种对新闻媒体权威,也就是作为一种传播管道的模仿。让自己可以被发布出去,被他人知道与触接。最后,就是不能不活在影像里:以自拍作为一种自我表述形式,除了让我们对自己的影像更为顾影自怜外,我们也愈来愈需要由想像观众的存在来获得快感。

  于是影像似乎被解放了,充斥了素人自拍的新兴趣味:我拍故我存在,我被注意所以我存在。但最终自拍现象所展现的文化感知变迁却是:人们所做的事,都愈来愈须透过在影像中曾经存在、才能反过来肯定自己的存在,甚至进一步以获得影像的存在为目标、以此为价值。笔者以为,这很可能是维吉尼亚事件给我们的震撼之一。那扫射者如何在杀人计划里,也规划好他将如何出现在大众媒体中,他可以DIY完成他所预料的媒体报导逻辑,完成他这个可怖的杀人以及传播的双重计划。而「陈冠希事件」的初始,他第一次的道歉影片,也以自拍的形式现身。彷佛那种自我掌控,才能让他活在自己对影像的预先规划中,较有安全感与自我掌控性,一如他的私密照片。

  于是,我们可以推衍这样的「我即媒体」快感,而不是性欲快感本身,如何蔓延在自拍的文化现象里。明明是残酷的行为或犯罪,却在作为影像主角、作为DIY拍摄者及主导者的快感中,忘却了它的残忍与不义性。而在大众媒体的一推一拉之间,这些简便的个人媒体,不再是探索世界或捕捉、纪录世界的利器,而仅是满足自我再现欲望的镜子,以及当下的DIY快感。

自拍:另类公民影像实践
  因此,我们对于「自拍」能否有更多的想像?比如「自拍」,其实也是一种公民传播权。在台湾的「公民行动影音纪录资料库」,便是由NGO团体,包括媒体改革运动、社会运动及纪录片工作者所共同推动的影音行动联盟,共同培育及鼓励一般大众用简单的自拍影像、媒体制作技能,纪录自身及社区的人、土地及环境议题。同时,台湾的公共电视在二零零七年四月三十日起,也成立了「公广集团公民新闻影音网」(PeoPo),以部落格(blog)的形式,鼓励大众自行制播新闻发表。使用者可以迅速出版自己的文章与新闻,而这个平台也提供一般社会大众关于新闻编采的实体教育训练,强调将新闻生产的权力交给公民、实践公民的传播权。换言之,「自拍」其实可以有更多元的想像,大众媒体其实可有更多的引导、并扩大公民对它的认识,甚至可以让由下而上的新闻参与,成为民主社会的重要动能。

  本文以为,当前的自拍文化,正彰显出某种人们愈想自行操控影像、表达自我的欲望。当我们不得不生活在影像里,不仅自我的可能性有它放大的一面,其实也有被禁锢的一面。同理,现今让人只生活在影像逻辑里的媒体,它有解放主体的一面,其实也有限缩媒体可能性的一面。如果不自限于狭义的镜子及DIY快感,在每一次按下自拍快门、在每一次媒体报导自拍事件时,我们能否有更多不同的开创性与多元想像呢?沾染一点多样的公民传播权气息,或许是另一条可能的途径吧!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警队与社交媒体

黄子健、马伟杰
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