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香江「DJ文化」的诞生—与陈任先生一夕话说起

2008-12-15
DJ文化在香港广播业具有独特角色。
  自一九九八年起,承三联书店「香港行业史百年」系列所邀稿,我开展了有关香江唱片业、影视业的口述历史工作,尝试疏理前人记忆,检拾史料;正因此机缘在这十年间拜访了逾百位圈中前辈,我一直很感谢他/她们从不吝啬,总是把所见所闻倾囊相授,以下文章正是整理自陈任先生的访谈,访问日期是二零零六年三月三十一日,地点是陈先生经营、位处铜锣湾的甜品店「甜品老祖」,他给予的启蒙我一直铭感于心。

  在这次长逾三小时的访谈之中,陈任先生谈及的课题十分广泛,其中包括了:(1)他的个人音乐历程,例如他的乐队岁月;(2)香港唱片业的兴衰变幻;尤其是本土唱片业由一九七零年代初「两雄对峙」的形势(指百代、宝丽多两大唱片公司)」如何演变成八零年代的「五大并起」之局(「五大」指百代、宝丽金、CBS新力、华纳、华星五家公司);(3)香港宝丽多的诞生后如何改变了香港唱片业的人脉,令香江唱片业一度进据了亚洲音乐业的龙头位置;(4)香江广播业自五十年代至今的蜕变,当中便涉及香港「DJ文化」(DJ指Disc Jockey,下称唱片骑师)的兴替。同时,若要追溯战后香江「唱片骑师文化」的源流,商业电台《年青人时间》的诞生应是十分重要的里程碑。

「DJ文化」的源流
  战后,香港新生一代渐渐步进青春期,不少年轻人对欧美时尚更是趋之若鹜,但欧美路遥,两地之间船运需时,欧西热门新唱片、潮流杂志若要经海路付运抵港往往耗时数个月,时空阻隔下,乐迷也只好望穿秋水,才能得尝所愿。在「乐与怒」潮流东来之前,香港的年轻乐迷仍多处于一个闷局之中;当时香江年轻人心中的音乐偶像,只有所谓「4P」的偶像行头,即The Platters、Perry Combo、Patti Page和Pat Boone,年青乐迷若要亲近欧西乐风最前线,一直也是鞭长莫及;加上当时香港电台、丽的呼声又大多播放中庸(middle of the road)路线的节目,不容易为年青听众带来惊喜,年轻人的品味也仿似被忽略。

《年青人时间》
  但自一九六零、七零年代之交,年轻人口渐成了香江社会一个举足轻重的消费群,为了争取年轻听众,香港电台(港台)和商业电台(商台)都先后易容变脸,迈向「年青化」,连节目主持人的形象也摇身一变:由昔日以形象老成稳重的「播音员」作为中硫砥柱(较著名者有周聪、钟伟明等前辈),渐渐分枝出一群以形象年轻时尚作号召的「唱片骑师」,带出一股青春跃动的「DJ文化」,掀动潮流品味。

  这股年青化潮流的渊源绵远,且听陈任娓娓道来:在一九六零年代末,商业电台上下仍是弥漫在一片忧伤气氛之中,原因是不久前商台的播音员林彬在暴乱期间遭到杀害,但正是在这忧伤气息背后,商台在一九六八年酝酿重大变化,例如在下午四时至六时的时段,引入了一个名为《年青人时间》的节目,开宗名义为年青听众服务,开播初期,特意从商业一台抽调来一位年轻的戏剧组艺员陈凯诗担任主持,另又从《德臣西报》邀来年轻传媒人陈任加盟,稍后,更找来在圣士提反女校就读的俞琤。这个《年青人时间》可谓对香江广播业发展影响深远,因为它孕育了中文台的唱片骑师文化。

  原来,当时播放唱片仍需要一位控制员负责,要来到一九六九年末,俞琤与陈任开始发起,酝酿一场革命:两人紧随自己的说话步伐与节奏,自行处理唱片播放工作,实行唱片骑师「一脚踢」制度。这例子开启后不久便惹起一阵小风波,工程部人员首先群情汹涌、表达不满,因为控制员是隶属这个部门,如果中文台实行唱片骑师「一脚踢」制度,那将会架空不少控制员的职能,或会影响他们的前途生计;然而,俞琤与陈任锲而不舍,结果惊动了电台高层何佐芝先生,几经商讨后,遂允许试行新制。当时商业二台的主事人周聪先生原本支持保守派的阵营,但多番沟通后,他的态度也渐趋开明,最终令唱片骑师「一脚踢」制度慢慢成了定制。

《青春交响曲》
  俞琤与陈任在商台争取成功后,其他《年青人时间》的主持人纷纷仿效,摇身一变而成为真正的唱片骑师。陈任一九七四年离开商台加盟港台,转入新阵营后,他也迅速把唱片骑师「一脚踢」制度移植进港台,启发了后来的《青春交响曲》节目。凭借港台较丰厚的资源,《青春交响曲》节目聘来一群大学毕业生,试图走出一条较《年青人时间》高档的路线,除了流行音乐之外,更谈文说艺,希望提高品位。商台为了抗衡《青春交响曲》,也从大专生圈子手,招募主持人,在浸会学院就读的杨振耀、郑丹瑞、汤正川等便先后加盟。

  随两大年青人电台开展争逐,唱片骑师也仿如镇台品牌,电台节目渗进更浓郁的音乐性,乐手的背景及风格、作品的来龙去脉,都透过「唱片骑师」娓娓道来,除大大丰富了香江乐迷的音乐天空外,也令本土唱片/卡式带消量急增。

从《六Pair半》到《三个小神仙》
  步进一九七零年代末,在俞琤掌帅下,商业二台冒现十三位个性鲜明的唱片骑师,如乐仕、汤正川、关西蒙、陈小宝、扬振耀、梁安琪、苏丝黄、卢业瑂、曾路得、钟保罗等,为宣传之便,俞琤更以「六Pair半」之名,大力推广。一时间,把商业二台(CR2,即Commercial Radio 2)催化成一家年青趋时的电台,成了香江广播史上的耀目品牌;CBS新力更在一九八零年为「六Pair半」灌录唱片,碟中的《冷雨》、《为什么》、《天各一方》等歌曲更是历久不衰,永志一个已逝的唱片骑师时代。另一边厢,在吴锡辉掌帅下,香港电台第二台乘势诞生,模仿商业二台的年青路线,透过大气电波,「唱片骑师文化」再被推上层楼,走红一时的「唱片骑师」先后有区瑞强和邓蔼霖等,后来还有「三个小神仙」—(「丹丹」、「珊珊」、「嘉嘉」)即郑丹瑞、林珊珊、何嘉丽。

  随唱片业蓬勃起来,不少「唱片骑师」更以「唱片骑师歌手」身份走进乐坛,跳进娱乐圈;继「六Pair半」为CBS新力灌碟后,邓蔼霖也为百代灌碟,宝丽金则找来区瑞强,推出《少年梦》及《陌上归人》等歌曲。一时间,「唱片骑师歌手」更是大受欢迎;继后的还有加盟CBS新力的蔡枫华与林忆莲、加盟华纳的林姗姗等。不少「唱片骑师歌手」更跨足电视和电影圈,成为歌影双栖的年轻偶像。这形势下,投身「唱片骑师」行业也一度仿如年轻人晋身乐坛、当起歌手的踏脚石。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两会采访手记

香港电台中文新闻部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