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通识行:给中学生的4节模拟课及其他》

2009-05-15
在十字路口的中学电影教育

书名:《电影通识行:给中学生的4节模拟课及其他》
作者:王丽明
出版社:香港电影评论学会
出版日期:2008年7月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四度举办以「香港电影与社会」为题的中学生电影教育工作坊,课程内容结集成《电影通识行》一书。工作坊共有四节,每节透过电影探讨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课题:战后民生百态、经济起飞时的劳动阶层、港人对内地的复杂情结、女性地位抬头等。另亦有简述各个时代的主流电影类型或风格,如许氏兄弟讽刺时弊的喜剧、李小龙的功夫片、电影新浪潮、中产电影、无厘头电影等。

  此外,书中还辑录了另一系列电影评论工作坊的纲领,简略地介绍了剪接、镜头运用、叙事手法等,还有不同类型的影评写作方法。此书尝试覆盖电影教育的不同维度,更立体地呈现电影作为文化载体的丰富内涵;然而似乎未能有机地连系电影勾勒出的社会面貌、不同时代的电影特色、电影语言与手法等几方面。

  书中收录了八篇参考影评,尝试补回这方面的不足,让读者从实战例子自行融会贯通,学习电影技法与内容分析之间的关系,不过这对中学生来说未免难度过高。反而参考片目、电影词汇解释等,对刚涉足光影世界的初学者来说,十分方便。毕竟要先了解电影的本质,才能培养对电影文化内涵的触觉。

  此书另一主要部份是对电影教育的反思。几位影评人及导师都批评在正规课程里开展电影教育的局限,甚至有论者认为电影教育留在制度以外的边缘位置方能成就。目前的高中课程里也有电影元素 (如高考英国文学课程),三三四学制推行后新高中英文课程及通识课程均有选修单元旁及电影,然而在这些课程框架下,电影教育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那么,在中学推动电影教育的策略究竟应该为何?本书似乎主张应该在学校课程外另辟蹊径,但在正规课堂里为发展电影教育找个立足点,又是否可行呢?新旧学制交替之际,正是思考中学电影教育路向的契机。

  除教育制度的转变,中学电影教育亦需回应日新月异的媒体发展。这一代中学生从影碟、网上下载、甚至Youtube等接触的电影,比在电影院里所看的还要多。对他们来说,观影不再是一个需要两小时专注的活动,他们对电影画面质感的敏感度也较低。与时并进的电影教育,不能忽视学生理解电影媒介的范式转移。

  在教育改革与文化转变的十字路口,中学电影教育应该如何走下去?本书只是一个起步,这个课题也许需要更多思考。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国式公关」

刘书贤
2021-03-31

界与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视新闻老总的管理心法

苏钥机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