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幕世代:传媒、青少年与健康

2009-06-15
时下「萤幕世代」年青人跟互联网一起成长。
  最近有少女打劫的士司机,理由是「无钱用」,这宗事件令市民关注香港社会物质主义及享乐主义的普及。多篇社论除了建议家庭及学校给予年青人多点关怀及引导之外,还认为要注意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塑造。

  传媒究竟如何影响新一代的成长?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和新闻与社会研究所在五月初,举办了「传媒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国际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四十多名学者,就这个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出谋献策。

何谓传媒?青少年是谁?什么是健康?
  来自以色列台拉维夫大学传播系的林德纳教授,也是《儿童与传媒》学术期刋的编辑,她提醒大家,今日的传媒,其功能及性质已大大改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流动通讯科技的发达,廿一世纪的大众传媒是一个多媒体世界,也是萤幕(电脑萤幕、手机萤幕和游戏机萤幕)主导的世界,它提供了一个参与式的互动传媒环境,而且是环球化的,由上而下的传统媒体时代已经过去。至于我们的年青人,被称为「网络世代」,又称「Y世代」(八零年后出生),他们还有一个新称谓──「萤幕世代」(screen teens)。他们跟互联网一起成长,他们喜爱玩乐,热爱交谈及分享资讯,更喜欢同时使用多个媒体,一心多用。新一代的青少年,也跟上一代不一样。根据美国的调查,大约四份之一的青少年在看电视的时候,会同时打机、上网、发手机短讯或使用电脑。

  至于什么是健康?以往谈到健康,总是指生理健康。其实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 (social health) 也很重要。青少年如何建立身份认同,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正确的价值观,也应该是受关注的课题。

  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社会、人力发展和健康副教授利米高,成立传媒与儿童健康中心,研究传媒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在上两个世纪,儿童及青少年面对的最大危害是疾病、贫穷和营养不良。但在这个世纪,他们面对的威胁转变为吸毒、自杀、痴肥、性滥交,这些都是「自行引发的危害健康行为」 (acquired health risk behaviors)。在美国,青少年的首项死因是跟醉酒有关的交通意外。

  这些危害健康的行为从何而来?相信源头有很多,利米高指出其中一个源头可能是传媒,因为不少青少年表示很多行为是从娱乐媒体 (entertainment media) 学习而来。把传媒看作是社会病灶,并不可取,不过有些研究结果也不容忽视。利米高说根据研究报告,上网及看电视时间愈长,痴肥的机会愈大;在媒体上经常观看性爱场面的青少年,性活跃期会提前两年。最近外国的女孩子更流行自拍性感照或裸照,并上载网页,讨好男友,称为性短讯 (sexting)。嬉戏掌掴 (happy slapping) 也是青少年的热门手机摄录玩意。

  以色列政府健康教育及推广部的专家在会议上发表「媒体健康素养」报告,指出该国青少年的吸烟、节食、伤害他人、性取向等行为都与媒体息息相关。在新加坡,很多年青人在互联网上寻找性安全知识。

  各地的研究反映,传媒讯息不一定是坏的,但它们与青少年的生理健康、心理和行为取向,的确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与会学者关心的还有青少年的社交健康,即如何建立健康的人生观。

价值观的塑造
  甚麽是美?怎样才算是好身材?多篇在会上发表的研究论文,不约而同的指出,传媒正深远地影响青少年对「身体形象」的看法。香港的青少年,总爱将自己和传媒中出现的明星、歌星和模特儿相比,结果大部份都不满意自己的身形、体重及样貌。传媒(尤其是美容及时装杂志)鼓吹纤瘦为美丽体态的标准,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赖俊卿博士在她的研究中发现,超过一半的受访青少年及大学生,希望自己的身形及体重能够和传媒中的形象脗合。而很多青少年为此而积极瘦身,有些受访者其实体重乎合健康标准,依然要坚持减肥,认为愈瘦愈美。

  传媒除了界定审美标准,还鼓吹消费主义,香港浸会大学传播系陈家华教授研究电视上的私人贷款广告,发现它们全部鼓吹借贷及消费,让年青人觉得还清咭数是轻而易举的事。

  浸会大学新闻系李月莲博士的研究显示,香港的青少年很喜欢看娱乐新闻,而娱乐新闻正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多看娱乐新闻的青少年比较看重金钱,而且性态度比较开放。不过研究也同时发现,青少年也有独立思考能力,他们不一定完全接受娱乐新闻报导的观点,例如他们不同意有钱人(大刘)可以拥有多个女人,也不同意女性(甘比)未婚生女。

传媒素养
  虽然多项研究发现传媒影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及社交健康,但出席会议的学者及专家并非对传媒有负面评价,反而他们觉得传媒对青少年有重大影响力,所以应该善用传媒去传播健康讯息,让年青人透过传媒领悟正确的人生观及确立健康的价值观。北京的学者就建议用电视剧推广爱滋病知识及消除年青人对爱滋病人的偏见;香港学者也提议运用娱乐新闻去帮助年青人发展自我。

  要让萤幕世代在新的传媒环境中健康成长,大家都同意推广传媒素养是重要的。哈佛大学的传媒与研究中心就定期举办传媒素养工作坊 (media literacy workshops),香港、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及世界多国也在这方面努力。

  会议中备受注目的是传媒素养教育在中国大陆的急速发展。一份名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参考》的期刋在二零零九年三月创刋,媒介素养教育已在长春、北京、南京、上海、杭州、岳阳、深圳、珠海等大城市展开。中国传媒大学更与北京黑芝麻胡同小学合作,举辨「媒介素养教育实验课」,十分成功,增加了中国学生对媒介的功能运作、讯息传递和现实建构的理解,并让学生在互动媒体时代具有创造媒介产品的能力。出席会议的黑芝麻胡同小学的老师们表示,他们从对传媒教育一无所知至热切投身投中,都是基于认定传媒素养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关键作用。

  《数码成长:网络世代如何改变你的世界》一书指出,这一代年青人并非愚笨懒散、好逸恶劳及对世事冷漠,恰恰相反,他们头脑敏捷、熟习新媒体的运用技巧,对社会运动也感到兴趣,是社会改革的一股重要力量。香港及世界各地的传媒教育工作者对新一代的青少年也充满信心,正在努力发展新的媒体素养课程,好让萤幕世代在参与式的传媒环境中健康成长,并成为社会改革的生力军。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香港财经新闻教育模式

宋昭勋、吴静、赵应春
201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