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新闻媒体的运作方式,亦影响了它们捍卫事实和真相的功能。最基本的,是网络世界改变了新闻机构运作和新闻资讯流通的节奏。今时今日,新闻机构要做的,再不是每日出版一份报纸,或者每日播出几节电视新闻报道,而是廿四小时不断更新资讯。新闻发布越讲究即时性,新闻的内容就越容易在缺乏查证的情况之下出街。就算基本事实无误,新闻资讯亦越来越容易变得碎片化,脱离相关的背景,缺乏一个完整的图象,结果,大家在接收到零碎资讯的时候,如果不够小心,又或者本来就对背景不是掌握得很清楚的话,很容易会变得断章取义。……
*原文发表于2017年1月28日香港电台《香港家书》节目
冬晴、乐儿:
农历新年已到,祝你们继续开开心心,快高长大。冬晴今年四岁,乐儿两岁,你们现在不会明白我以下说的话,但我想写这封信给你们,因为我想,到你们上中学读书,能够明白这封信的内容的时候,你们身处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媒体环境?你们出生在一个由智能手机、社交媒体、扩增实境等科技构成的世界。冬晴未到两岁,就已经懂得用手机拍照。乐儿未到两岁,就已经懂得玩Pokemon Go。当你们长大之后,你们又会怎样理解真实和非真实之间的差异呢?
如果我们只是在谈手机游戏的话,真实与虚拟不分,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谈的是社会事务、政府政策,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谎言,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就变得非常重要。很多人说我们进入了一个「后真相时代」。在互联网上面,我们每日面对太多资讯,其中有很多只是传闻,很多是为了吸引人注意而被夸大的讯息,有些是因为误解而出现的错误讯息,有些甚至是被人刻意散播的谣言和假新闻。有学者形容,我们处身在资讯毒雾之中,当资讯太多而难以处理的时候,很多人选择性地接收和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同时,有不少人经常会犯下所谓「跟车太贴」的错误,只要内容「啱听」或够爆炸性,往往会在没有多加思索下,就将其实是错误的讯息在社交网站上分享开去,使到错误讯息得到广泛传播。这种情况,又会使一些机构和网站,为增加自己网站的流量而多加发放流言和假消息。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资讯太多不是一个新问题,谣言和假新闻亦不是近年才出现的新现象。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一些负责生产、验证和整理事实、知识,以及真相的机构,它们可以被统称为「负责捍卫真相的基础建设」,这些基础建设包括新闻传媒、包括教育机构、包括进行学术或科学研究的群体和组织。如果我们集中谈传媒的话,传统上,无论世界有多复杂,我们只需要用半个小时看一次电视新闻,又或者花差不多的时间阅读一份报章,就可以对当日社会和世界上发生的事有大概了解。虽然传统新闻机构亦可以有偏颇的情况和犯错的时候,但是偏颇和错误有一定的限度和底线。
问题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新闻媒体的运作方式,亦影响了它们捍卫事实和真相的功能。最基本的,是网络世界改变了新闻机构运作和新闻资讯流通的节奏。今时今日,新闻机构要做的,再不是每日出版一份报纸,或者每日播出几节电视新闻报道,而是廿四小时不断更新资讯。新闻发布越讲究即时性,新闻的内容就越容易在缺乏查证的情况之下出街。就算基本事实无误,新闻资讯亦越来越容易变得碎片化,脱离相关的背景,缺乏一个完整的图象,结果,大家在接收到零碎资讯的时候,如果不够小心,又或者本来就对背景不是掌握得很清楚的话,很容易会变得断章取义。其实,碎片化的资讯,远比刻意制造出来的假新闻常见;对社会上发生的事断章取义地理解,亦比相信错误资讯更常见。
到最后,社会能否成功重建「捍卫真相的基础建设」,视乎市民大众自己。而我在这里说的,不单是市民大众如何做读者或观众。多年前已有人指出,在网络时代,内容生产者、把关人,和读者受众之间的界线已经越见模糊。在社交媒体上,我们不单是读者,我们每次转发内容,甚至只是按一次赞,就已经会影响到那些内容在网络的流通程度,会影响到有多少人看到那些内容,亦即是说,每一个人都是传送者,都是把关人。
冬晴、乐儿,你们出生在网络时代,对你们来说,根本不存在如何适应网络世界的问题。我希望,到你们长大的时候,事实和真相已经重新获得稳固的基础建设。到时候,很可能是要你们来教我、伯娘,还有你们的父母,如何在网络世界中分辨真假。
伯父
2017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