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道阴影下的自由:香港新闻审查日常》

2017-08-28
书名:《二十道阴影下的自由:香港新闻审查日常》
作者:区家麟
年份:2017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在多重阴影下,守着燃灯的自由 
  每当谈及香港的传媒生态,「审查」二字,老是常出现。然而,如果我们继续追问,真实的审查究竟有多「自我」、流行的「金主决定论」有多准确,又似乎难以判断。在2007年,传播学者李立峯曾经指出,香港新闻界历来的「自我审查」指控,没有一次是传媒管理层承认。要窥探今天香港新闻审查的真象,区家麟的新作《二十道阴影下的自由:香港新闻审查日常》,相信可以为我们带来一点启示。
 
墙下的阴影,场内的自由
 
  《二十道阴影》一书架构清晰,理路分明,以先「破」后「立」的方式,一步步揭示香港新闻审查的新境界。
 
  首先,区家麟指出既往的「自我审查」概念难以深究,而香港当下的新闻审查已「隐身于组织架构中,不外露、不明显」,彷佛「在阳光空气中」。 透过批判地反思业界和市民大众视为理所当然的新闻理念——如「专业」、「中立」、「客观」等等,他进一步提出机构权力、操作惯性是被忽略的控制管道。 与「自我审查」不同,这种「结构性审查」(一)不仅针对怀疑审查之案列,更强调其结构性现象;(二)不追问怀疑审查行为之意图,而重视行为对内容之影响;(三)透过操控表达渠道与表达形式去影响内容,不一定要直接操控内容;(四)是否存在,并非单纯「有」或「无」,而是一个程度的问题。
 
  在理论建构方面,作者从制度论的视域出发,提出一套「结构性审查如何可能」的中层理论(middle-range theory)。以社会学家 Richard Scott 提出的三根「制度支柱」——即「管控系统」、「规范系统」和「文化认知系统」——作为分析框架,作者梳理出左右新闻运作的二十道无形无实、明暗不定的「阴影」——结构性审查行径(Constitutive Censorship Practices,CCPs),例如「唯权是尚」、「阴乾灭士气」、「同声同气新秩序」。为了阐述「结构性审查」的实际运作,作者透过「占领运动」和「中国采访」两个具体案例,清楚描绘新闻审查的现场。
 
  阴影处处,新闻工作者如何容身自处、如何抗流,成为此书的另一个母题。作者指出,主导结构性审查的规则设定有三种主要因素。 第一,机构内部的管理文化,如果「层级刚性」(hierarchy rigidity)愈强,即使每个个体理论上都有「策略选择」的余地,前线人员皆是无处用力。 第二,机构内的人员间「文化资本」的高低多寡,主导个体的地位和抗衡的可能。第三,除了机构内的制度逻辑,更宏观的制度法则(macro institional order)亦会影响传媒机构的运作——「专业」、「市场」、「企业」及「国家」的板块,互相拉扯碰撞。
 
  在笔者看来,《二十道阴影》没有悲观地提出类似「香港新闻已死」的宣言,亦没有过份乐观地美化新闻专业的道德力量,而是透过扎实、系统的研究,揭示新闻界作为一个社会场域(field)的运作逻辑,新闻工作者活在阴影和板块的狭缝之间,可以怎样实践自主、如何保守自由。
 
在无独有偶的「笼」,有人尝试燃灯
 
  虽然本书探讨的是新闻界的现象,但当中对种种审查行径的分析,却有助我们了解香港其他专业界别的处境。譬如,教师在讨论公共事务时,要学生「持平中立」、「正反兼顾」,正正体现一种「强力平衡」,成为滋长下一代政治犬儒心态的教学操作。为了争取拨款和资源,社福机构的心力放在撰写计划书、处理行政程序,无视更根本、惠及更多人的政策倡议,落入「追逐利润,迷失本业」的制度旋涡。 在「专业控制职业」的时代,我们可否以「专业活出志业(vocation)」抵抗洪流?
 
  香港的学术界,高举「国际化」的旗帜,以高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的英文期刊为发表目的地,使到中文学术书写被边缘化;本应充满批判力的知识生产,遂变成「生产线常规化」的工厂事务。假若社会科学的任务是提炼知识,面向公众,介入社会,那么埋首学术出版而不问世事,社科学者的工作,又是否一种「追逐利润,迷失本业」的自赏游戏呢?
 
  可以这样说,《二十道阴影》的缘起和成书过程本身,就是一部值得深思的故事书。
 
  作为研究生,笔者读到区家麟这部著作,感受到理论、实践和经验结合的功力。 诚如他在自序中写道:「我不是为了读博士而去找研究来做,而是为了研究『新闻审查』而念博士。」带着一个问号,还有廿年的新闻工作资历,他离开业界前线,回到中大校园,花了六年时间攻读博士,及后将以英文发表的论文,写成这部中文的普及著作。一方面,此书依循严谨的学术规格,文献引用和推论过程都十分清晰严密。另一方面,区家麟的文字,充满港式粤语的味道,又同时兼顾汉语的工整性,把抽象艰深的学术语言化为易入口的「人话」。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九十后」,读完这部写给香港的著作,笔者顿感在多重阴影、高墙围城的当下,仍然有人在囚笼中尝试燃灯,照亮后来者的路。点点烛光,将汇聚成无权势者的权力。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国式公关」

刘书贤
2021-03-31

界与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视新闻老总的管理心法

苏钥机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