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香港大学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 髋关节骨折过去、现在与未来香港大学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 医疗无疆界精灵抗毒- 戒毒不「K」岖香港大学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 创新医疗技术 化不可能为可能精灵抗毒- K仔损一生香港大学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 儿童骨科发展精灵抗毒- 向大麻说再见精灵抗毒- 解构大麻祸害香港大学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 历史与承传疫苗专线- 风湿病疫苗专线- 儿童风湿病疫苗专线- 神经外科疫苗专线- 新冠疫苗与癌症疫苗专线- 内分泌科疫苗专线- 肝病须知疫苗专线- 过敏疫苗专线- 心血管疾病疫苗专线- 妇产科疫苗专线- 血液科疾病 (2)疫苗专线- 儿童及青少年接种预防新冠病毒疫苗的重要性

大便失禁

排出大便主要由包围肛门口的括约肌控制,当中包括: 外肌、内肌、随意肌、不随意肌等。要有效控制排便,必须有效控制以上肌肉运作。

至于大便失禁是指未能控制放屁、液体或固体粪便流出肛门外。有外国数据指出,大约百分之一至二的人,有大便失禁迹象,而情况女性比男性普遍。

高危因素


大便失禁的成因有很多,当中以下数类人士属高危一族:

1. 曾生产的女性
由于女性的阴道与排出大便通道邻近。当孕妇生产时,有机会需要缝针或出现阴道爆裂,亦有机会伤及盆腔、出现会阴下垂、甚至伤及神经线的现象 。如生产时伤及括约肌,就有机会影响日后控制大便排放的能力。

2. 年纪较大的人士
年纪愈大,肌肉松弛的机会增高,令大便失禁情况较常发生。四十五岁以上的人士会较易发病,当中女性发病的机会,比男士高八倍。

3. 大肠及直肠病症
大肠出现发炎、分泌问题,或直肠容量不足,便会影响神经反射,出现大便失禁问题。

4. 便秘
当身体出现便秘时,粪便因不能排出而积存于体内,与排泄相关的神经线会出现条件反射,流出液体,形成大便失禁。

5. 先天问题
当患者因先天问题,例如没有括约肌或肛门走位,便会大便失禁。患者一般需要透过手术及训练改善问题。

6. 其他高危因素
曾进行痔疮或肛门附近相关的手术、柏金逊症及脑退化患者,有机会因伤及括约肌或神经线而大便失禁。

诊断


当病人怀疑出现大便失禁的情况,需要寻求医生意见及诊断。医生会透过不同步骤,断定病人是否出现病情,从而协助改善病情。

步骤一:初步指标检查
A. 病人的基本病历
如:服食之药物、外出有否困难、有否盆腔及子宫下垂等问题、手术病历、以至产子的时间及过程等,从而初步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

B. Wexner Score
透过询问控制放屁、液体及固体大便的能力、外出时会否受影响、以至外出是否需要加垫等问题,从而了解大便失禁的情况。指数由0至20分,20分指情况最为严重。

C. 生活指数问卷:
生活指数检查是世界各国(包括日本、土耳其、西班牙等)普遍沿用的检查指标。然而,因应各地不同需要,生活指数有所不同。透过指标,更了解病人的情况。

步骤二:身体检查
检查病人身体如腹部、括约肌等部位,亦需要检查肛门附近有否疤痕。另外,医生亦会为病人进行内体检查,包括使用二维及三维超声波、以及磁力共震,检查括约肌之力度及收缩能力,同时亦会检查大肠及直肠的情况。

步骤三:
A. 检查脑部、脊椎及神经线,确定是否因神经传递问题引致大便失禁。
B. 检查肛门之长度、及直肠之容量,因为以上两项因素同样影响神经传递,影响排便功能。
C. 进行压力测试:包括用以静止或睡眠状态时的静止压(Resting Pressure),以及于搬运重物时的肌肉压力,从而测试其括约肌之收缩能力。

治疗


医生会根据病者大便失禁的情况,以不同方式治疗。
1. 注意饮食:如情况轻微,病人可透过饮食,如进食较多蔬菜、含纤维食物,帮助大便转为固体,减少液体流出。
2. 服用止泻药:可减低大便次数,令粪便转为固体。然而,病者有机会出现作呕、肚痛等副作用。
3. 使用灌肠药:如因直肠容量不足够而引致大便失禁的病人,可靠药物先排出粪便,减少对日常外出的影响。
4. 多做盆腔运动:如情况不严重,可多做盆腔运动,训练提肛肌的功能。医生建议每天做十多至二十次,每次收缩三秒。透过训练盆腔增强收缩功能,从而控制大便失禁的问题。
5. 施行手术:如中度严重的患者,如发现出现括约肌破裂,便需要进行括约肌补缝手术。
6. 中央或周边刺激神经线方法:如因神经线传递问题而发病,可透过此方法刺激神经线,从而刺激括约肌。
7. 设「造口」:如情况较差的患者,有机会需要于肠道开设「造口」,使用「假肛」,使大便于「造口」排出,改善病人生活质素。

 

相关分类
内科 外科 老人科
资料来源:2013年10月31日香港电台第一台《精灵一点》节目
00:00
00:00
00:00

麦颖忠教授

中文大学外科学系结直肠外科

嘉宾主持:郭宝贤医生

外科专科医生

最后更新:2014年4月24日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