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曾于2013年表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航天科技发展近年取得长足进步,除了跻身掌握独立载人航天技术国家之列,亦实现全球首次月球背面采样活动。
※ 13年完成三步走规划 月背采样全球首例 ※
中国2004年起实施探月工程,2007年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嫦娥四号」于2019年成功登陆月球背面,2020年「嫦娥五号」成功回收月球样本。13年间完成奔月之旅「绕、落、回」三步走规划。
而「嫦娥六号」则在今年创下全球首次从月背采样返回的纪录。习近平日前接见「嫦娥六号」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赞扬,嫦娥六号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里程碑,凝结着几代航天人智慧和心血,他又期望航天科技成果更好造福人类,全社会弘扬追逐梦想、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香港理工大学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容启亮解释,月球正面在地球磁场影响下,减少了被太阳风等照射的机会,但月球背面则不受地球保护,受到的冲击巨大,土质亦存在很大差别,令采样任务更具挑战。他形容月背采样只有一次机会,而「嫦娥六号」取得了历史性成功。
※ 目标6年后载人登月 为更远深空探测奠基础 ※
「嫦娥」探月工程已历经20年,下一步预计「嫦娥七号」会在2026年前后发射,探索月球南极是否存有水份,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将同「嫦娥七号」等组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完成一系列技术攻关后,目标2030年实现首次载人登月,在月球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内地专家曾经表示,探月工程是为人类日后长时间在月球驻留创造条件,甚至为奔向更远的深空,例如火星或其他星球奠定基础。
※ 13次实现载人航天 港人或有机会上太空 ※
21年来中国进行了13次载人航天任务。2003年10月,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成功进入太空。2年后「神舟六号」实现2人多天飞行;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出舱,在太空展示五星红旗。2012年「神舟九号」刘洋参与任务,是太空首次有中国女航天员的身影。王亚平则2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她亦是首位实现出舱的中国女航天员。
今年6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10名入选的预备航天员,一人来自香港,这位港产载荷专家有机会亲身到太空参与研究工作。
※ 港科学家助力 寄语勿停下脚步 ※
过去国家航天事业不乏香港科学家身影,包括多次参与月球采样工作的香港理工大学深空探测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波及其团队以人工智能方法,大幅缩减了探测器着陆点计算所需时间。他以「嫦娥三号」为例,团队花了超过半年进行相关工作,采用新技术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只花了不到两个月计算着陆点。
吴波认为,香港学者来自五湖四海,与国际联系非常多,形成独特优势,相信可以在航天领域更好贡献国家。
研究中心主任容启亮则指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飞快,科学家不能停下脚步,要不断创新,甚至天天新款,才能避免被追过。
理工大学副研究员陈龙就提到,十年间见证中国航天科技快速发展,如果未来有机会,会再报名参加航天员选拔。